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81 道试题
1 . 伟大的目标在召唤,从2020年到2035年再到本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下列对这张美好蓝图所示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A.摆脱贫困落后→解决温饱问题→达到小康水平
B.达到基本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4-05-17更新 | 125次组卷 | 50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我们的成长中,与独立思考相伴随的是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下列反映批判性思维发挥作用的合理过程是(     
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②解决问题,改进现状③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
2024-04-17更新 | 163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3 . 生活现象品析。依据材料作答下面小题。

材料一   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小刚自从迷上网络游戏后,无心读书,经常迟到旷课,甚至整夜泡在网吧,多次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但仍不悔改。后来,小刚开始小偷小摸,并多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向小学生索要零花钱,被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

材料二   某大学生林某因与室友黄某关系不和,在寝室饮水机中投毒致使室友黄某死亡。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林某依法批准逮捕,法院宣判被告人林某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小刚和林某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为了你的同龄人远离违法犯罪,请你给予三点警示。
2024-04-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4 . 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     
A.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保障宪法的实施
C.保障公民在民事活动中的权利义务相同D.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5 . 乘客陈某在行驶的高铁上吸烟,导致列车自动降速缓行,影响动车运行安全。最终,陈某被依法拘留。该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D.犯罪行为
2024-03-2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6 . 某班级围绕“学榜样人物担社会责任”开展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故事我分享】

感动中国人物

故事简介

“敦煌女儿”樊锦诗,北大毕业后扎根于大漠,在漫长的岁月里,在贫瘠的大沙漠,在枯燥的工作中,她也有过动摇和犹豫,但是,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奉献了她一生的心血和精力。她说:“我几乎天天围着敦煌石窟转,不觉寂寞,不觉遗憾,以为值得。我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无怨无悔。”

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群体——银发知播。职业生涯已画上句号的老人未被数字鸿沟吓退,而是主动拥抱新技术,为知识传播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感动于有这样一群人退而不休, 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贡献价值。


(1)结合八年级所学知识,谈谈樊锦诗的故事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2)请围绕“积极奉献社会”的角度,谈谈“银发知播”群体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奉献社会我践行】

学习榜样人物不仅在于学习,更在于践行。为此,老师布置了课后实践活动任务(如下图)。

实践活动任务单

任务1.到养老院看望、陪伴老人。

任务2.到红色展馆或革命遗址做小讲解员。


(3)从上述任务中任选一项,并谈谈为完成此项任务,你打算怎么做?(至少两方面)
2024-03-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7 . 在筹备“关心国家发展”主题班会时,同学们收集了一些资料,以下可用的是(     
①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②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④我国积极采取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古代的“同砚”“砚台”“窗友”“同门”“同窗”“同席”到今天的同学、学友、书友、校友、学长,这些社会关系的确立都是基于(     
A.法律关系B.血缘关系C.地缘关系D.业缘关系
2024-03-18更新 | 116次组卷 | 210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9 . 王某未按垃圾分类规定投放垃圾,与小区管理员发生冲突,并致其多处受伤。当地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九个月。王某的行为最本质特征是(     
A.严重社会危害性B.应受刑罚处罚性
C.民事侵权性D.刑事违法性
2024-03-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10 .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不遵守交通规则,有的同学动不动就打架,有的同学遇到一点挫折、打击就自我放弃……

【名言】

①“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莱布尼茨(德国哲学家)

②“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罗曼·罗兰

③“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请你从生命的角度谈谈这些同学的做法属于什么行为?并请结合有关“生命的特性”的知识,分析三则名言分别说明了什么?
2024-03-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