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第一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优势,下雨时“海绵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海绵城市”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示意“海绵城市”原理。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海绵城市”各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表述正确的是(     
A.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B.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C.河流、湖泊改变降水量的季节差异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2.“海绵城市”的环境效益表现为(     
①显著增加城市供水②利于区域蓄洪防旱③改变当地气候类型④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某班同学为北京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扩大绿地面积②地面铺设透水砖③禁止开采地下水④治理水污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下图是已建成的雄安新区雨水街坊示范区,它成为雄安新区打造海绵城市的标志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雨水街坊示范区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增加植物蒸腾B.减少大气降水C.减少地下径流D.增加地表径流
2.雄安新区某校学生为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城市湖泊铺设不透水地膜B.公园建设下凹式草坪
C.城市增加路面硬化面积D.城市建设增加地下水管道
2023-01-05更新 | 215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南省三亚市“海绵城市”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初见成效。


完成下面小题。
1.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减少地表径流B.减少大气降水
C.减少植物蒸腾D.减少地下径流
2.三亚某校学生为建“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填湖建绿地公园B.城区河道内建坝
C.禁止开采地下水D.地面铺设透水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咸潮入侵是指外海高浓度盐水随着涨潮流到达河口地区造成水体盐度升高的自然现象。上海市青草沙水库为上海全市提供了50%的用水,咸潮入侵对青草沙水库供水有显著影响。图1为长江口咸潮入侵路径及青草沙水库示意图。

材料二:图2为上海市冬半年风频玫瑰图。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青草沙附近水域盐度较高的季节及发生的原因。
(2)从社会经济角度指出上海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并从水库建设和运行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3)2023年盛夏季节该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增加火力发电是政府应对突发热浪的紧急措施,请从能源供需角度说明采取该措施的理由。
2024-01-0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林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滩,指河床内有洪水时淹没、中小水时露出的地面。黄河下游河道宽,水位浅,泥沙淤积,形成广阔的滩地。黄河滩内居住着大量的人口,滩地平时是群众生活居住的场所,是农业生产的土地,汛期又成了洪水漫溢之地。滩区房子不断重复着“淹没-倒塌-重建-淹没”的轮回,滩区群众生活贫困。眼下,山东正大力推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建设千里黄河生态经济走廊,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1)根据图示和所学,描述黄河滩区的形成过程。
(2)虽然灾害频发,生活贫困,但是滩区居民们仍然在此生活。推测他们选择留下来的理由。
(3)简述水利专家们反对在黄河岸边修建生产堤(滩区群众为保护耕地、村庄自修自守的土堤)的原因。
(4)根据材料和所学,试为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措施。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亚加拉河以水量大、水质清、水流快著称,是世界上含沙量最低的河流之一。世界著名的北美第一大瀑布——尼亚加拉瀑布就在这条河上(下图)。尼亚加拉瀑布形成于末次冰川晚期。在距今1.2万年前后,中高纬度冰川逐渐北撤,作为上游湖泊的主要泄洪通道,尼亚加拉河流速加快,尼亚加拉瀑布形成。

在长期的溯源侵蚀作用下,尼亚加拉瀑布逐渐变大。据1842-1927年观测记录,尼亚加拉瀑布平均每年后退1.02米,照此下去,再过5万年左右,瀑布将完全消失。瀑布溯源侵蚀的过程是指水流经过瀑布时,从瀑布陡坎(陡崖)上缘跌入水潭,冲击水潭谷底并形成回转漩涡,继而不断掏挖陡坎底部,最终致使跌水潭变深,陡坎坍塌。

(1)指出尼亚加拉河河水含沙量极低的主要原因。
(2)分析距今1.2万年前后尼亚加拉河河水流速加快的原因。
(3)为避免尼亚加拉瀑布消失,有人建议要延缓该瀑布的溯源侵蚀,请你帮助提出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