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第一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逆温强度指逆温层内每升高100m气温的递增率(单位:℃/100m),为研究逆温的变化及影响,常常将发生在近地面1.5km范围以下的低空逆温层按照高度分为贴地逆温、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三种。下表示意我国成都某气象站(30.7°N,103.8°E)北京时间8时逆温的多年平均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贴地逆温低悬逆温高悬逆温
底高(m)顶高(m)强度(℃)底高(m)顶高(m)强度(℃)底高(m)顶高(m)强度(℃)
11.3139.81.05249.0377.20.50743.5823.90.31
17.4131.50.84261.8381.80.48721.4808.70.31
12.3129.30.90235.9340.90.38730.1820.20.30
11.0131.11.11233.0335.40.40779.3855.40.35
1.一年中,低悬逆温厚度大于贴地逆温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冬季,该地8时贴地逆温层底部温度为5℃,其顶部的温度约为(     
A.3.7℃B.5.8℃C.6.3℃D.6.5℃
3.该地8时贴地逆温层最大的季节,下列逆温发生概率最大的是(     
A.辐射逆温B.平流逆温C.融雪逆温D.地形逆温
单选题-题组 | 困难(0.15) |
名校

2 . 地理学习中,学会将地理事物的动态规律转化为可视化的平面图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某中学天文社团同学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制作了某时段月相观察平面图。图中箭头已标明月球公转和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月面指月相最外围的弧线,也称“月弓 ”。

1.对图示时刻及月相判断正确的是(     
A.正月初七     上弦月     月面朝东B.三月廿三     上弦月     月面朝西
C.八月初八     下弦月     月面朝西D.九月廿二     下弦月     月面朝东
2.据图推断,当月球运行到公转轨道M点时,月出月落时间大致分别为(     
A.06:00,18 00B.09:00,21 :00C.12:00,24:00D.15:00,03:00
3.下列与月球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理论上每个月有十天左右能看到“日月同辉”
B.中国天文历法中的“阳历”和“阴历”都与月相有关
C.当月相为新月时,地球上潮水上涨幅度最小
D.受日月引力影响,地球上一个月内有两次天文大潮

3 . 中国西南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地质灾害往往具有链式效应。地处我国川西的巴丹县梅龙沟位于小金川河右岸,为小金川河一级支沟,左岸为阿娘寨山区,该地区成为地质灾害频发区和重灾区。下图示意2020年6月17日丹巴县梅龙沟-小金川流域的灾害链演化过程。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多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较多B.地势陡峻C.土质疏松D.植被稀疏
2.结合图示信息,符合A-B-C-D各阶段形成的灾害链是(     
A.暴雨→滑坡→泥石流→洪水B.暴雨→洪水→泥石流→滑坡
C.暴雨→滑坡→洪水→泥石流D.暴雨→泥石流→洪水→滑坡
2023-03-20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可以看到瀑布景观的地点是(     
A.①B.①②③
C.③④D.④
2.该地区要建一座水库,大坝宜建在(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3.②处陡崖崖顶海拔最小值和陡崖高度最大可能为
A.89米、80米B.90米、79米
C.109米、60米D.110米、59米

5 . 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分布是(     
A.B.C.D.
2.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②云顶长波辐射,冷却剧烈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④云顶水汽蒸发,冷却剧烈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3-01-10更新 | 9228次组卷 | 40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研究发现,部分南极地区已经被绿藻覆盖,甚至在太空中都能看到成片的绿色。据估计,南极地区的绿藻面积在夏季可达到1.9平方千米,其中62%的绿藻爆发点分布在南极大陆周围的小岛上。下图为南极地区绿藻爆发点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影响南极地区绿藻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A.光照和土壤B.岩石和地形C.气温和液态水D.风力和液态水
2.绿藻对南极地区气温升降的影响,目前尚不确定。关于“不确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绿藻生长可减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②绿藻生长可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③绿藻可使白天气温更高,夜间气温更低
④绿藻可以减少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3.近年来图示南极半岛地区气温持续升高,可能会导致(     
A.绿藻爆发点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分布面积减少
B.绿藻爆发点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多,分布面积增加
C.绿藻爆发点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分布面积增加
D.绿藻爆发点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多、分布面积减少
2022-05-30更新 | 1491次组卷 | 14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大联考地理试题

7 . 黄河包头河段首场凌汛发生的时间受前期大气环流、来水条件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1961~2019年11月首凌前期平均风速和水-气温差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时段中,黄河包头段首凌前期蒸发明显减弱的是(     
A.1965~1970年B.1980~1985年
C.1996~2001年D.2010~2015年
2.与2000~2010年相比,2010年之后黄河包头段首凌前期可能(     
A.冷空气侵袭少B.地热活动活跃
C.河流流速加快D.上游来水量大
3.一般情况下,首凌越早(     
①槽蓄水量越大②槽蓄水量越小③封冻期冰层越厚④开河时间越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美国“魔鬼塔”耸立在怀俄明州的平原上,高度有264米,属于地质时期火山颈的残留物。下图为美国“魔鬼塔”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组成“魔鬼塔”的岩石可能是(     
A.沉积岩B.岩浆岩C.石灰岩D.变质岩
2.下列关于“魔鬼塔”地质形成过程的推测正确的是(     
A.海洋沉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海洋沉积
C.海洋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D.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外力侵蚀—海洋沉积
20-21高一·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题组 | 困难(0.15) |
名校

9 . 苹果为落叶乔木,生长季为4-10月。苹果园的传统生产方式为定期松土、清除杂草(简称清耕),近年来土壤覆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南部某苹果园3-9月不同生产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月份变化。(注:地膜覆盖选用厚度为0.08mm的黑色、白色透明塑料膜;生草覆盖指的是人工种植特定的草类来覆盖土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地膜覆盖相比,7-9月该果园生草覆盖下土壤水分较少的原因是(     
A.草类生长耗水B.径流流失较多
C.土壤蒸发较多D.果树生长繁盛
2.推测该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A.黑膜覆盖区B.白膜覆盖区C.生草覆盖区D.清耕区
2021-06-21更新 | 1583次组卷 | 13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现象。山体效应对山体的雪线和林线有显著影响,山体内外温差越大,山体效应越强。青藏高原作为亚欧大陆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5000m,其山体效应显著,甚至比西欧的阿尔卑斯山脉(平均海拔3000m左右)更强。下图为山体效应模型图。



(1)从山体效应原理对比分析青藏高原边缘与内部山地的整体林线高低。
(2)根据“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原理,分析山体效应的形成机制。
(3)推测青藏高原的山体效应比阿尔卑斯山脉更强的原因。
2021-03-18更新 | 1907次组卷 | 9卷引用:黄金卷11-【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