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克兰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被誉为“欧洲粮仓”,是世界重要的优质葵花籽生产国,目前人均GDP低于我国。近年来,中粮集团践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敖德萨投资兴建了农场,主要种植向日葵,并投资生产葵花籽油。葵花籽成熟后统一收割,及时运送到工厂加工。中粮集团采用欧洲脱壳压榨技术制取葵花籽油,所有工序全程机械化运作,所产的葵花籽油品质优良,生产成本低,通过管道被运送到2km外的港口装船,主要销往我国。下图为乌克兰简图。

(1)分析该地区黑土形成的条件。
(2)说明中粮集团所产葵花籽油品质优良的原因。
(3)简述中粮集团所产葵花籽油生产成本低的主要原因。
(4)与公路运输相比,说明中粮集团采用管道运输将葵花籽油运往敖德萨港的理由。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北地区沃野千里,黑土广布,气候冷湿,森林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近年来,黑土退化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现今,东北地区采用秸秆留茬、粉碎翻压还田的方式,改良土壤,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图1示意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图2为秸秆留茬景观图。



(1)描述东北黑土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东北黑土广布的自然原因。
(3)分析秸秆留茬、粉碎翻压还田对养护黑土的积极意义。
2024-03-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江南丘陵地区(甲图)和东北平原地区(乙图)某学校地理研学小组分别在当地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别绘制出了当地的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



(1)说出在甲地研学小组观察到的土壤颜色及土壤质地状况。
(2)简述乙地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好处。
(3)结合图示说出影响两地土壤发育存在差异的因素。
2024-03-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联盟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的形成是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相互演化的一个过程,自然状态下形成20cm厚可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年至1000年。其中,植被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要素,也是促使土壤形成的关键自然要素。如图中甲、乙、丙、丁为土壤形成的四个重要阶段。



(1)图示土壤形成阶段的正确排序是____
(2)分析丙阶段植被对土壤的作用。
(3)结合图示,简述土壤演化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京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校园开展实践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探究土壤的组成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四种物质组成。同学们在学校随机挖取小块土壤,通过实验来验证土壤的组成成分。


(1)模仿下表中的例子,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土壤的某种组成成分。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例:烧杯中装入干净的水,将土壤放入,充分搅拌后,静置一会烧杯底出现类似石头一样的沉淀物土壤中含有矿物质

活动二探究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同学们挖取土壤样本时,发现学校种植了苜蓿草的土壤明显与周围裸露的土壤不同,如下表所示。


裸地土壤种植苜蓿土壤
土壤颜色浅棕色深棕色
土壤颗粒大小大颗粒为主小颗粒为主
土壤黏度不易搓成条较易搓成条
土壤湿度较小较大
生物情况少有植物根系多植物根系、生物残渣、小虫子

(2)通过对比,同学们总结了生物对土壤的作用有(     )。(双项选择题)
A.促进腐殖质的形成B.减弱岩石风化和成土的过程
C.加速有机质的淋溶D.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活动三认识校园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学们观察记录了校园内的植物并进行了分类,包括落叶乔木、针叶乔木、灌木等,植物种类多为北京地区乡土植物或是经过长期栽培的引进植物。进入秋季,校园里树木的叶子逐渐变色,之后纷纷飙落。同学们向学校提出“落叶缓扫”的建议。层层叠叠的落叶,为校园增添了一份美景。


(3)说明校园植物种类多选择为本土植物的原因。
(4)列举“落叶缓扫”的好处。

活动四认识海绵校园

为响应“建设节水型社会”号召,该校进行了“海绵校园”改造工程(下图)。



(5)随着“海绵校园”的建成,水循环环节中增强的有________等。
2024-03-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林是指坚硬的碳酸岩在流水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密集如林的针柱状、尖锥状的地貌景观,是水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石林县位于昆明市东南部,自东向西是岩溶山地向路南盆地过渡的缓倾斜岩溶坡地,区内碳酸岩深厚广布,岩层节理裂隙发育,为滇中高原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下图为石林县气候资料统计。



(1)说明石林县石林发育的条件。
(2)分析石林广泛发育地区土层薄且贫瘠的自然原因。
2024-03-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7 . 由于陆地环境差异很大,造成植被类型空间分化,形成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读世界局部地区植被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①地植被类型,并说出该植被类型的特征。
(2)②地植被分布于热带草原气候区,说出其树干粗大的作用及形成该现象的气候特点。
(3)图中③④两地植被类型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并简析该因素对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差异。______
2024-03-0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广东冷南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2.5℃,年平均降雨量1314mm,多红壤发育,红壤具有酸、黏、瘦的特点。

材料二西樵山位于广东省南海县的西南部,形成于5000万年前的死火山,该地广泛分布着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红壤,海拔340余米,屹立在珠江三角洲平原上,多低丘陵、平原、阶地等地貌,山体坡度较小,农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山前平原,开发时间较长。佛手瓜原本产于墨西哥,传入中国后,由于西樵山独特的土壤条件,所种出来的佛手瓜与外地产的大不一样,品相绝佳,名噪一时。下图为西樵山佛手瓜示意图。



(1)岭南多红壤发育,土壤贫瘠,试从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分析其原因。
(2)针对红壤黏、瘦的特点,提出改良红壤可采取的具体措施。
(3)西樵山独特的土壤条件种出的佛手瓜品质优良,试分析西樵山土壤的独特之处。
2024-03-0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里黑土地,万亩大粮仓。一樽东北酒,三天齿留香。”诗句除阐述作者对东北的热爱之情外,同时也表明了肥沃的黑土地与当地丰富的物产之间的关系。东北平原是世界三大重要黑土分布区之一,肥沃的黑土使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下图为东北某地黑土垂直剖面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黑土垂直方向上的土层。



(1)图示①表示土壤的____,②表示土壤的____,③表示土壤的____
(2)从生物积累量、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东北黑土肥力较高的原因。
(3)经过几十年的耕作,东北黑土出现了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的现象。请说出有利于恢复和保持黑土肥力的措施。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樟树为常绿高大乔木,树高10—55米,胸径30—80厘米。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红壤分布区,以江西、浙江、台湾、广东、湖南、福建等省区最多,海拔500—6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丘陵、谷地常见分布。

樟树用途广泛,木材及根、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樟脑和樟油供医药及香料工业用。果核含脂肪,含油量约40%,油供工业用。根、果、枝和叶入药,有祛风散寒、强心镇痉和杀虫等功能。木材又为造船、橱箱和建筑等用材,是优良的观赏树木。

下图为樟树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示意图。

(1)根据上述材料,推测樟树生长的气候条件。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樟树对所在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3)红壤有机质少,土质黏重,较为贫瘠。简要分析其原因。
(4)樟树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根据材料归纳樟树的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