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学小组到辽宁省大连大黑山原始森林区,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示意图”(左图)和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右图)。



(1)左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水循环的____________环节。
(2)通过野外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对土壤矿物质等物理和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的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陡坡往往比缓坡土层____(薄/厚),原因是____
(3)右图的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层中的有机质来自于____,而剖面中甲层是____层,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的层次。____层是疏松的风化碎屑物,是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大黑山山麓地带典型植被类型属于____林。
(4)该组同学选取了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测量发现,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我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形区的高,从自然角度分析原因。
2024-02-0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盟全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2 .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分布区。地质学家刘东生通过对陕西洛川黄土剖面的研究,向世人展现了该区域两百多万年以来自然环境的变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距今两亿年前,黄土高原所在地区有个巨大的庆阳湖,那时生长的茂盛森林已变成如今的煤炭。青藏高原抬升逐渐阻挡了印度洋的水汽,中国西北地区逐渐形成了沙漠、戈壁。此后的两千万年来,强劲的西北风吹来了沙尘;大约距今一百多万年开始,黄河蜿蜒流经该区域,成就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

资料二:“风成说”(黄土高原形成的主流学术观点)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来源于强劲的偏北风所携带的尘土堆积,再经过成土作用形成。

资料三:图为洛川地区某黄土剖面及土质分析信息示意图。



(1)“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成土母质为____。
A.古老湖泊洼地中的淤泥B.当地岩石碎解的沙石
C.风源地区的沙粒和细尘D.黄河携带而来的泥沙

(2)结合不同颜色土层的土质分析结果判断:壤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生长的植被应以____(森林/草原/荒漠)为主,气候较____
(3)洛川地区黄土呈现深浅颜色土层交替的变化,说明两百万年以来,当地反复变化的自然环境要素主要是____
(4)窑洞是黄土高原传统的民居形式,建造过程中不立梁柱、不设砖瓦。当地人在修筑窑洞时,多选择__________(红色/黄色)土层作为窑洞的屋顶。
2024-01-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海拉尔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3 . 某校中学生赴江西庐山开展野外实习活动,下图为庐山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初识庐山面目

(1)据图推断庐山所处的温度带是____,气候类型是____

任务二:观察庐山土壤

同学们在庐山进行土壤样本采样并查阅资料,绘制了下图庐山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

(2)概括庐山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规律,并推测原因。

任务三:探讨植被与土壤的关系

有同学发现,庐山的森林植被类型分别对应不同的土壤类型;也有同学查阅到《说文解字》中“土”字的解释为:上下两横“二”,象征地之下、地之中,中间的一竖“|”,象征植物从地面长出的样子。

(3)结合所学地理知识,简述土壤与植被之间的相互作用。
2024-01-2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所在区域的气候、植被关系密切。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黑土分布区,黑土分布区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但黑土有机质含量总体由南向北呈增加趋势。近些年来,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减少较严重。下图示意东北黑土区分布。

             

(1)描述甲地主要乔木植被的特征。
(2)简述甲地黑土有机质低于乙地的原因。
(3)为缓解东北黑土有机质流失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读“黑龙江垦区的黑土景观和云南东川的红壤景观”(如图),回答问题。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黑龙江垦区黑土颜色的形成,主要与(     )(双选)。
A.腐殖质相关B.成土母质相关C.地形相关D.气候相关
(2)云南东川红壤颜色的形成,主要与(     )(多选)。
A.气候相关B.成土母质相关C.地形相关D.淋溶作用相关
(3)与红壤相比,黑土形成的速度慢,有机质含量____,土壤黏粒比重____
(4)形成土壤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对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起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
2023-06-0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风化壳的厚度反映了当地的岩石的风化强度。图1为森林土壤割面图,图2为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风化壳的深度示意图。



(1)图1中,以分解和半分解有机质为主的是____层(填字母);上层土壤淋失物质主要在____层沉淀(填字母)。
(2)图2出岩石风化强度最大地区的植被类型是____,请分析该植被分布区岩石风化强度较大的自然原因____
2023-04-0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分布区。地质学家刘东生通过对陕西洛川黄土剖面的研究,向世人展现了该区域两百多万年以来自然环境的变迁。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料一:距今两亿年前,黄土高原所在地区有个巨大的庆阳湖,那时生长的茂盛森林已变成如今的煤炭。青藏高原抬升逐渐阻挡了印度洋的水汽,中国西北地区逐渐形成了沙漠、戈壁。此后的两千万年来,强劲的西北风吹来了沙尘;大约距今一百多万年开始,黄河蜿蜒流经该区域,成就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

资料二:“风成说”(黄土高原形成的主流学术观点)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来源于强劲的偏北风所携带的尘土堆积,再经过成土作用形成。

资料三:图为洛川地区某黄土剖面及土质分析信息示意图。



(1)“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成土母质来自中国的____地区,经过了风力的____________作用。
(2)结合不同颜色土层的土质分析结果判断:壤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生长的植被应以____为主,气候较____;黄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风力相对较____,生长的植被可能为____
(3)洛川地区黄土呈现深浅颜色土层交替的变化,说明两百万年以来,当地反复变化的自然环境要素主要是____
(4)黄土高原的土壤在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气候、____、时间等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窑洞是黄土高原传统的民居形式,建造过程中不立梁柱、不设砖瓦,原因是黄土具有____的特点,窑洞的屋顶多选择____(红色/黄色)土层,原因是____
2023-03-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我国南方某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他们挖掘了一个土壤剖面,发现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他们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下面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如图)。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推测该地的土壤类型名称是__________,其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__
(2)同学们测得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少,试从气候的角度帮其分析原因。
(3)土壤的形成是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乃至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试分析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4)同学们发现当地土壤的肥力、酸碱度和疏松程度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为了提升土壤肥力,农民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2-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9 . 由于陆地环境差异很大,造成植被类型空间分化,形成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读世界局部地区植被景观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图示①地植被类型____,并说出该植被类型的特征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②地植被树干粗大的作用及形成该现象的气候特点。
(3)图中③④两地植被类型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并简析该因素对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差异____
10 . 读“中国两大盆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甲、乙两个盆地名称、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植被类型,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盆地的名称________
主要气候类型________
主要植被类型________
(2)甲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解释其原因。
(3)与甲盆地相比,乙盆地土壤形成的速度____,土壤有机质含量____,土壤黏粒比重____,导致这些特点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
2022-01-1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