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黔东南某地世代耕作,水稻梯田分布在海拔300—500米的山坡上,千百年来没有复杂的水利设施,却旱涝保收。经研究发现,这里独特的水循环系统(下图)是当地水源稳定,旱涝保收的根源。

(1)当地的植被类型是____。一般来说,山坡上的土壤肥力比山谷的土壤肥力____(大或小),山坡的土壤厚度比山谷____(大或小)。
(2)农民在山坡开垦出梯田,使得地表径流速度____(加快或变慢),使地下径流流量____(增加或减小)。
(3)森林是这里独特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简析山上森林遭受破坏,对山下河流含沙量和水位变化的影响。
(4)2021年夏季,周边遭遇严重干旱,该地的梯田却没有受到大旱的影响,始终细水长流。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2024-05-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白浆土是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主要耕作土壤之一,多发有在年平均气温为-1.6~3.5℃,积温为1900~2800℃,年降水量为500~900mm,微度倾斜的岗地地区。白浆土腐殖质层厚度较小,一般在20cm左右,黏化淀积层厚度可达120-160cm(如图)。其结构“上轻下黏”,当地农民说它“雨后水汪汪,干时硬邦邦”,非常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在长期的生产实戏中,当地人民探索出了“垄作大豆”等方法改良白浆土地产低的状况,效果明显。下图为白浆土土层结构和垄作大豆的示意图。



(1)从土层结构角度,分析白浆土“雨后水汪汪,干时硬邦邦”的原因。
(2)说明“垄作大豆”法对提高地温、提高抗涝、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
2024-03-0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黑土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势平缓的地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负荷耕作使得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1.87万平方千米,占黑土地总面积的20.11%。水土流失主要来自3°~15°坡耕地,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39%。近年来,一些地区推广秸秆覆盖还田模式来提高土壤肥力,就是在上一年收获时,秸秆要高留荏,其余秸秆全部覆盖农田,不耕地,不翻地,使土地尽量不裸露出来,春季播种时使用免耕技术播种施肥。但秸秆覆盖还田模式能否提高黑土地单产还有一些争议。下左图示意黑土开垦后的土地,下中图示意黑土地秸秆高留茬地面,下右图示意黑土地秸秆根系。

      

(1)简述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形成的自然原因。
(2)说出现阶段黑土利用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3)说明秸秆根系能够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
2024-02-29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尾松适生于温暖湿润环境,怕涝。雅安莲花山位于四川省多雨带,种植了大面积马尾松人工林。林窗是大乔木由于死亡或移除后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某研究团队对该区域马尾松林不同规模的林窗进行调查,以马尾松纯林为对照,发现林窗大小对植物多样性与土壤性质产生影响,其中大型林窗的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要高于其他区域。图1为四川省及莲花山马尾松研究区位置图,图2为不同规模林窗灌木与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


注:小型林窗G1:50-100m2,G2:100-150m2;中型林窗G3:200-250m2;大型林窗G4:400-450m2;纯林CK:400m2


(1)分析雅安莲花山种植马尾松的优势自然条件。
(2)说出该地林窗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列举造成不同规模林窗内物种丰富度不同的主要因素。
(3)从生物对土壤发育影响的角度,说明大型林窗内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的原因。
2024-02-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海拔1900米以上自然带为山地草甸带,该自然带植被的主要特点是草本植物分布面积大,生长茂盛;木本植物低矮,分布少,树木枝条弯曲。黄岗山的山地草甸带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很高,对区域的生态系统碳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其含量主要取决于有机质的输入数量及其分解速度。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显著,武夷山地区气候变暖明显。图为黄岗山位置、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1)根据黄岗山山地草甸带的植被特点,推断其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
(2)分析黄岗山山地草甸带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原因。
(3)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指出黄岗山的常绿阔叶林带和山地草甸带的面积分别会如何变化?
2024-02-2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宁夏中卫市环香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80毫米,蒸发量却达2400毫米,多大风,日均风力在5级以上。当地植被多为稀疏的灌丛(图a),野生枸杞是当地天然灌丛的代表性植物。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厚度的砂石,称为砂田(图b)。砂田种植的西瓜水分更足、含糖量高达13.8%,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图c示意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



(1)根据图c,比较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并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砂田好处。
(2)与裸田相比,分析宁夏中卫砂田西瓜品质更好的原因。
(3)根据当地环境特征,推测野生枸杞的植被特征。
2024-01-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中学研学小分队,沿永泰寺——嵩顶草甸——太子沟一线(研学点1到研学点13的顺序)开展自然地理研学,中午在6号研学点野餐。如图示意沿线等高线地形及在相应的研学点拍摄的景观照片。


(1)根据地形图,分别指出研学小分队上午和下午行走的山地地貌类型。
(2)从研学点1或6中选取一个地点,根据植被特点推断其土壤的特点。
(3)根据景观图,指出研学点11的地貌类型,并描述其形成过程。
2024-01-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深圳某中学地理爱好者组成研学团队,暑期围绕“我眼中的青藏高原”主题进行研学活动,并记录了研学旅途中的所见所想。图为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研学团队途经图中甲地,在甲处看到的河流地貌是____(a或b)图景观,并描述该河流地貌特征____

(2)我国西南地区夏季盛行从印度洋来的西南风。试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雅鲁藏布江夏季流量大的原因。
(3)研学团队穿藏袍体验了藏服文化,藏袍具有易穿脱、防寒保暖又抗热的特点。图为藏袍服饰图。根据大气受热原理,解释藏袍成为当地典型服饰的原因。

(4)研学团队经实地考察并查阅资料得知,青藏高原多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等,土层薄,土壤贫瘠。从影响土壤的成土因素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土壤特征的成因。
2024-01-2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地理试卷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下图示意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城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



(1)比较祁连山南坡、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的异同点。
(2)与南坡相比,同一土层深度的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较大,分析其原因。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喀斯特地貌广布,石漠化(土层厚度薄,岩石逐渐裸露、地表呈现美似荒漠景观的演变过程)土地面积达到45万亩,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近年来,石林县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烤烟、旱稻、人参果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

烤烟实行膜下小苗移栽(透明薄膜),当膜内气温超过40℃时,破膜开孔降温,确保烤烟生长。旱稻,也称陆稻,是一种能够在近似旱地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特殊稻类。同时,石林县在石漠化土地上种植富含微量元素的人参果,人参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种植在疏松、透气、微酸性的土壤中,长势良好、产量高、品质佳。下图示意烤烟小苗膜下生长模拟情况。


(1)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简述膜下温度可达40℃的原因。
(2)从水资源的角度,分析石林县大力推广旱稻种植的原因。
(3)分析石林县在石漠化土地种植人参果的土壤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