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植被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三叶草,喜温暖、向阳,喜降水较多、排水良好的环境,平均根深2033cm。最大根深可达120cm。下图示意非洲西北部某风景区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分布状况,景区内有一较大溪流发育,该溪流径流量季节差异明显。景区内广泛种植三叶草。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三叶草生长习性,该区域三叶草生长最为旺盛的地点可能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2.图示区域(     
A.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米B.①地表的坡面径流方向流向东南
C.景区内较大的溪流自西南流向东北D.④地夜晚可看到电视塔顶的指示灯

2 . 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1.百岁兰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A.元古宙末期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
2.下列关于百岁兰特征及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B.太阳辐射强,叶片厚
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2023-11-09更新 | 102次组卷 | 100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3 . 下图为某地景观。地质学家冯景兰曾对该地地理景观作如下表述:“深厚坚固相间互之块状砂岩与砾岩,侵蚀之后,绝崖陡壁,直如人造之坚固伟岸之堡垒,而不知其为天造地设也。……峰崖崔嵬,江流奔腾,赤壁四立,绿树上覆,真岭南之奇观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是(     
A.沉积岩受风化作用的结果B.变质岩在抬升过程中受流水侵蚀的结果
C.地壳抬升后风力作用的结果D.沉积岩在抬升过程中受流水侵蚀的结果
2.与谷地相比,图中山顶植被的生长环境主要表现为(     
A.光照条件差B.热量条件差C.水分条件差D.土壤贫瘠
3.该地植被分异有别于一般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原因主要是(     
A.相对高度小,坡度陡B.地形封闭,降水条件差
C.人类活动强度大,破坏严重D.纬度较高,热量差异小
2023-01-30更新 | 2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届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柳州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4 .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2.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     
A.温带草原B.温带荒漠C.寒带苔原D.热带草原
2023-01-22更新 | 332次组卷 | 29卷引用:广西贵港市江南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地理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东部某校学生在进行野外研究性学习时,在下列各地依据地质工作者发现的不同古生物化石,绘制了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岩石中化石类型可以判断岩石的形成顺序,已知图示中生物进化顺序是三叶虫——恐龙——哺乳类生物。那么E——D——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     
A.向斜B.背斜C.断层D.断块山
2.通过考察,学生进行了如下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AB坡植被状况比BC坡好
B.该地岩层主要是沉积岩
C.B处山脉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D.D处岩层可能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地形略图。


材料二博格达峰北邻准噶尔盆地,南隔达坂城谷地与吐鲁番盆地遥遥相望,处于荒漠包围之中。博格达峰垂直分带景观十分明显,由上至下为冰雪带-高山草甸草原-森林带-山地草原-荒漠带,野生物种资源丰富。


(1)根据材料分析博格达峰野生物种丰富的原因。
(2)达坂城至吐鲁番附近一段被称为“30里风区”,简述“30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
(3)分析图中山脉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2022-10-17更新 | 557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桂平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地理卷

7 . 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的银杏树叶转黄
D.城市道路两侧银杏树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2.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反映了(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现象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2-09-08更新 | 309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8 . 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枯叶、枯枝、果实),下图为世界某地甲乙两种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甲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下列地区中的(     
A.东南丘陵——降水相对较少,气温回升,蒸腾作用增强
B.东北大兴安岭北部——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C.藏北高原——阴雨天多,风力较大
D.华北平原——春季寒潮多发,低温影响明显
2021-10-08更新 | 1038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四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9 . 下图为纳米比亚位置示意图。纳米比亚沿海广泛分布着仙人掌等耐旱的“多肉植物”。纳米比亚内陆的辛巴族人保留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穿上衣,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和头发上,他们被称为“红泥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纳米比亚沿海地带能够广泛分布“多肉植物”是因为这里(     
①河流入海口附近土壤肥沃   ②夜间气温低,有利水汽凝结
③沿岸寒流使空气湿度较大   ④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辛巴族人涂抹红土的主要原因是(     
①抵御烈日暴晒   ②防止疾病传播   ③夜间保持体温   ④防止蚊虫叮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冬季风强劲,属半干旱区到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历史上塞罕坝曾开围放垦,原始森林几乎绝迹。20世纪60年代初、内蒙古的风沙紧逼北京城。为了抵御风沙南侵,1962年塞罕坝林场正式组建。塞罕坝的条件比同纬度的大部分地区更不适宜林木生长,树木生长缓慢。近几十年来,塞罕坝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从荒原到林海的绿色奇迹,同时也发展了经济,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及周边区域。

(1)说明塞罕坝原始森林破坏后,风沙紧逼北京的原因。
(2)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塞罕坝林场树木生长缓慢的原因。
(3)简述塞罕坝生态环境恢复对当地产生的有利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