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1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谷地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坡面以疏林草原为主,坡顶以低矮灌木和草本为主)的原因。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2023-09-03更新 | 3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外力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形成的全过程。流水不断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形态各异的河谷和河流堆积地貌。河流三角洲的形成速度和规模,主要取决于河流携带泥沙的数量、入海口附近地势以及海浪侵蚀速度。下左图为湄公河流域图及甲、乙两处河谷形态图,下右图为黄河三角洲面积1976~2004年来的变化趋势。


             
(1)分别描述甲、乙两处河谷形态特点,并分别分析其原因。
(2)说明丙处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
(3)判断1990年到2003年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3 .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建立和实现高效益的产业结构的过程。下图为我国2000-2017年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都成正相关
B.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都成负相关
C.老年抚养比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成正相关、与少儿抚养比成负相关
D.老年抚养比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成负相关、与少儿抚养比成正相关
2.有关我国2000-2017年的人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老年抚养比持续上升,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B.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在2010年最少
C.我国少儿抚养比在2012年后呈显著上升趋势
D.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呈上升趋势
2023-01-01更新 | 415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受大气环流和洋流影响,西太平洋赤道附近形成了全球面积最大、水温最高的区域,被称为西太平洋暖池(左图)。近几十年,西太平洋暖池增暖趋势显著,所形成的经向环流圈对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圈结构影响较大,对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纬度15~30°之间)降水影响显著。右图示意夏季西太平洋暖池增温所生成的异常经向环流圈。




(1)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角度说明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过程。
(2)请在右图低纬环流圈中用箭头标山环流方向。指出北半球夏季,异常经向环流圈对副热带地区降水的影响。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分水岭盆地(下图)是在地质历史时期板块挤压而成的;在该盆地内发育的常流河R向东通过垭口(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后气候转暖,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特拉河径流量剧增,而R河流量却呈减少趋势并逐渐演变成季节性河流;同期,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平均海拔约2100米,年降水量为120--300毫米,沙丘广泛发育。

(1)简析冰川消融期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原因。
(2)说明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原因。
(3)分析垭口处沙丘发育对阻止R河外流所起的作用
(4)大分水岭盆地自封闭以来,盆地底部地表物质中的盐类含量逐渐增加。说明这些盐类物质的富集过程。
2023-04-24更新 | 538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最后一模文综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问题的解决过程,始于根据地理现象及其变化提出合理的猜想(或假设),进而运用地理原理与思维方式,设计探究方案,获取合适的数据资料,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并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观点(或提供决策)。青海湖(下图)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2005~2014年间连年扩容。小明拟根据该湖水量变化推断当地气候冷暖、干湿的变化趋势。



(1)小明通过查阅前人研究成果,发现青海湖水量变化与当地气候变迁密切相关。据此,他提出猜想:近年来,青海湖面积扩大可能是对当地气候变____(暖、冷)、____(干、湿)的响应。
(2)为了验证猜想,小明搜集相关资料,并整理编绘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小明从中选择适当的数据,运用陆地水体的相互作用与水循环等相关知识,对以上猜想进行科学解释。
2023-01-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7 .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近百年来(     
A.北航道航行条件好于南航道B.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淤浅
C.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3.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可能是(     
A.流域内围湖造田B.流域内降水强度减小
C.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D.流量增大,输沙力增强
2023-01-17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湖沼沉积物中汞含量的垂直分布能够反映古气候演变过程。大气中的汞主要随降水沉降到陆地生态系统,后随径流进入湖泊,并被有机质吸附并沉积。某科研团队对南岭东部大湖沼泽进行钻孔取样,发现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与湖岸植被、湖泊水位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时湖沼相沉积序列中汞含量具有指示流域气候变化的作用。图为湖泊沉积物采样点示意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科研团队通过对所采样品进行分析,发现某一段沉积岩层自下向上汞含量具有减少的趋势,这说明该沉积岩层形成时期(     
A.湖盆地壳下沉B.大气降水偏少C.湖泊面积扩大D.河流侵蚀减弱
2.湖泊沉积物样品中某一沉积层内出现深黑色有机质层,可推测该沉积层形成时期可能出现(     
A.东南季风减弱B.东北季风减弱C.西南季风增强D.西北季风增强

9 . 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2.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A.洪水含沙量大B.洪峰水位低C.河床高D.洪峰流量大
2022-06-09更新 | 17295次组卷 | 5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如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两种辐射和两种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表示____,②表示_____,太阳未升起时天空已发亮,该现象与_____有关(填数字)。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


(2)夜间雾霾天气会使当地④_____,雾霾天气发生会使白天变暗,称之为“暗岛效应”,其原因与_____(填数字)最相关。
(3)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_____(填数字)过程有关,依据此原理农民常用_____方法防御霜冻。

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4)从本题得到的启示是月球上难以存在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
(5)开发利用新能源,利于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2-2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