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9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柽柳是泌盐植物,能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并通过叶子和细枝将吸收于体内的盐分排出,所以具有很高的耐盐能力。柽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干旱沙漠地区,柽柳主要通过深根系吸收地下水维持生命,同时能够在沙埋的枝干上形成新的植株,在柽柳灌丛与沙粒的相互作用下,可形成干旱沙漠区特有的生物地貌景观——柽柳沙包。土壤电导率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盐度的变化(土壤盐度与电导率正相关)。下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且末和策勒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状况表,下图示意这两地柽柳沙包土壤电导率随土壤深度变化的变化状况。目前,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该地区的柽柳沙包也出现了一定的表败和退化现象。

观测站地下水埋深/年均温/℃年降水量/—年蒸发量/枢都截温奉
且末6.010.6827.972360.630%
策勒11.0-16.012.5241.672790.230%-33%

(1)说明柽柳沙包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2)指出上图中示意且末地区柽柳沙包土壤电导率变化情况的曲线,并说明判断理由。
(3)分析随着塔克托玛干地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柽柳沙包土壤表层盐度的变化趋势。
2022-10-23更新 | 36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受大气环流和洋流影响,西太平洋赤道附近形成了全球面积最大、水温最高的区域,被称为西太平洋暖池(左图)。近几十年,西太平洋暖池增暖趋势显著,所形成的经向环流圈对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圈结构影响较大,对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纬度15~30°之间)降水影响显著。右图示意夏季西太平洋暖池增温所生成的异常经向环流圈。




(1)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角度说明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过程。
(2)请在右图低纬环流圈中用箭头标山环流方向。指出北半球夏季,异常经向环流圈对副热带地区降水的影响。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西部Z国家公园发育典型的红层(红色砂砾岩)地貌。三叠纪末期(距今2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北美西海岸火山岛弧链与古落基山脉之间形成了一个大型盆地,开始接受陆相沉积。中侏罗纪(距今1.4-2亿年前)期间,北美大陆漂移至副热带地区,造山运动使盆地气候发生变化,形成广袤的沙漠。白垩纪末期(距今6500万年前)北美西部高原抬升,流水沿着岩石节理(断裂)裂隙强烈下切。现今,Z国家地质公园地貌景观整体表现为高原—深切峡谷。图示意Z国家公园位置及N河流北、中、南三段横剖面。



(1)描述Z国家公园红层地貌高原—深切峡谷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
(2)推测中侏罗纪期间干旱气候环境的成因。
(3)分别指出N河流的北、中、南峡谷主要的流水侵蚀作用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4)若当地的地壳和气候条件均保持稳定,而河流持续侵蚀,推测Z国家公园的高原—深切峡谷地貌景观演变趋势。
2021-08-29更新 | 571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8月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地理试题

4 . 在贵州某石灰岩广泛发育的地区,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土壤侵蚀严重,基岩裸露,植被退化。该地区植被表现为“乔木—乔灌林—灌木林—稀灌草坡—稀疏灌草丛”的退化演替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当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外力是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海水作用D.冰川作用
2.推断造成该地区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砍伐B.过度放牧C.工程建设D.不合理灌溉
3.在该地植被退化过程中,下列指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的是
A.乔冠层密度B.群落生物量C.植株高度D.植株数量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面左图为东非大裂谷局部及周边地区水系图,右图为内罗毕(海拔1798米)气候资料统计图。

材料二:地热能生产费用很低,但钻井和建立电厂的费用很高。2014~2017年期间,肯尼亚政府融资在熔岩高原和M附近地区进行地热资源调查、钻井勘察。目前,肯尼亚的地热能发电已经超越水力发电成为第一大电力来源。

(1)根据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火山灰对当地气温可能存在的影响。
(2)简析内罗毕4~6月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
(3)与水能相比,评价肯尼亚的地热能开发条件。
2019-12-1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选考)试题

6 .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②成长阶段产业结构由点到面发展,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③转型阶段人地矛盾加剧,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
④再生阶段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B.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创新
C.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D.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度发展的趋势
3.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a-b-cB.b-c-aC.b- a-cD.c- a-b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哭泣曲线”是指企业的制造能力强,而品牌和市场能力弱,嘴角下弯,形似哭泣。下图示意制造业优势条件丧失的过程。近年来,跨国企业将业务撤离中国,搬回本国或者移师东南亚、非洲已经渐成趋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跨国企业将业务撤离中国,移师东南亚、非洲的主要原因是(       
A.税收政策B.土地成本
C.生产成本D.劳动力质量
2.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A.纺织业和高级服装设计
B.可口可乐饮料与服装加工业
C.陶瓷杯制造与汽车制造业
D.纺织业与服装加工业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气温直减率是模拟山地气候、生态过程的输入参数,亦是气候变化的基础资料,其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根据某些山区的实测气温直减率还可推估无资料山区的气温直减率,以合理开发、利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秦岭是重要的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和气候、生态分水岭,山脉平均海拔2000m以上。下面是秦岭主峰长白山南北坡各月气温直减率及变化趋势图。



(1)比较图中太白山南、北两坡气温直减率的异同。
(2)分别分析冬季和夏季南北坡气温直减率不同的原因。
(3)据太白山气温直减率,推测太行山东、西两坡气温直减率的时空特征。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河岸两边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沙坡地独特景观。以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常形成高差大于200米的爬升沙丘。是一条流淌在沙漠上的江,简称为“沙江”,两岸河谷平原宽广,形成辫状水系,中游汇集了几条主要支流。流域内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流域土地总面积13.1%,且沙漠化具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这里阡陌相连,人烟稠密,是西藏最主要的和最富庶的农业区。左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右图为“沙江”景观。

(1)比较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下游补给差异,并分析原因。
(2)说明雅鲁藏布江河谷爬升沙丘形成的过程。
(3)说明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近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的原因。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秃尾河和孤山川是黄河中游右岸的两条一级支流,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约430mm。秃尾河控制的流域面积为4503.40km2,其中林草地占比55%,耕地占比18%;孤山川控制的流域面积为1263.11km2,其中林草地占比53%,耕地占比32%。20世纪80年代开始,黄土高原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图1为秃尾河和孤山川流域位置示意图,图2、图3分别为秃尾河和孤山川1956~2010年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

(1)比较秃尾河和孤山川水文特征的异同点。
(2)说明1956~2010年秃尾河和孤山川输沙量的变化趋势。
(3)分析秃尾河和孤山川输沙量相差不大的原因。
2024-05-3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