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距离地面10米以下。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土地B.环境C.政策D.劳动力
2.上述企业所属的工业类型是(注:图中圆圈越大,表示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大)(     
A.B.
C.D.
7日内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地理

2 . 普莫雍错是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大型淡水湖,推瓦村位于湖泊东岸。每年村里的牧民定时将羊群赶往湖心两座岛上放牧,那里有足够的草场供羊群过冬,此过程称为"冰上转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外迁等原因,"冰上转场"传统面临消失的风险。下图为推瓦村所在区域示意图和“冰上转场"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普莫雍错的成因最可能是(     
A.流水溶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
2.推测"冰上转场"的时间可能是(     
A.3—4月B.5—6月C.8—9月D.12—1月
3.为了保存"冰上转场"这一传统文化,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扩大羊群规模,提高居民收入B.发展种植业,改善农业结构
C.发展旅游业,吸引年轻人回乡D.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业升级

3 . 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可以通过连接祁连县与吉隆县的祁吉线体现,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但是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人口比例达93:71982—2010年青藏高原西北半壁人口由33.35万人增长至64.37万人。下图示意2010年青藏高原相关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祁吉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水源B.太阳辐射C.降水D.热量
2.“祁吉线”西北半壁人口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该地(     
A.自然灾害增多B.草甸草地退化C.人口老龄化突出D.人口容量增大

4 . 西气东输三线是继西气东输二线后,我国第二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陆上通道,工程分为西、中、东三段,其中,西段从新疆霍尔果斯至宁夏中卫,基本与西气东输二线并行。右图为我国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线路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西气东输三线的境外天然气主要供应国最可能是(     
A.伊朗B.沙特阿拉伯C.俄罗斯D.土库曼斯坦
2.西气东输三线西段基本与二线并行建设,主要目的是(     
A.便于补充气源B.不破坏生态环境
C.降低建设成本D.增大输气的效率
3.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运营,能够(     
A.解决我国资源矛盾供需突出问题
B.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C.提高东部地区能源开采技术水平
D.改善西部地区空气质量

5 .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符合目前产业转移规律的是(     
A.①B.③C.②D.④
2.甲地区目前发展的工业类型主要是(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D.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2024-05-27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期中)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富含淀粉、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被誉为营养之王人类的第二面包,可以作为蔬菜、高附加值食品、工业和医药制品的原料。马铃薯耐寒、耐旱、耐贫瘠,适宜生长在疏松土壤中。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引进我国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一直作为重要的蔬菜作物。马铃薯在我国种植面积广,产量居世界第一。近年来,马铃薯主粮化的呼声十分高涨。

(1)北方马铃薯的单产高于南方(一季),试简述其原因。
(2)分析马铃薯在中国被长久广泛种植的原因。
(3)试简述马铃薯“主粮化”对我国的意义。
7 . 图示意我国某县级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演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该城镇2000~2021年空间形态的变化。
(2)指出影响该城镇空间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
(3)说明以上自然因素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汾河入黄口湿地是黄河中游受流域地下水—汾河—黄河共同作用影响的狭长形深厚砂砾石沉积三角洲湿地,呈现季节性干湿交替特征。研究表明,大气降水对汾河入黄口湿地的补给作用较小,区域不同水体旱季与汛期的水位差异导致补给方向有所不同。左图示意汾河入黄口湿地的位置,右图示意汾河入黄口湿地河水水位变化。

(1)结合汾河入黄口处的地形地质特征,分析其形成湿地的条件。
(2)主汛期汾河下游出现“水位雍高”现象(水位因水流受阻而升高),试说明其形成原因。
(3)对比分析湿地附近在旱季和主汛期湿地地下水、汾河流域地下水、汾河水和黄河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4)简述汾河入黄口湿地对黄河的生态作用。
(5)为了保障湿地获得充分的水分补给,说明汾河入黄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方向。

9 . 超级芦竹是一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的能源植物,用于生产各种生物油,可在荒地、滩涂、盐碱地、废弃矿区、重金属污染地以及退化土壤等pH3.5~9的土壤中生长,一次种植可连续收割15—20年。下图示意超级芦竹对大气结构的改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超级芦竹可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适应性强B.用途广泛C.种植、收获成本低D.政策大力支持
2.大面积种植超级芦竹对生态安全的意义有(     
①缓解全球气候变暖②缓解水资源紧张③维护粮食安全④净化空气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10更新 | 4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汾河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干流由北向南穿过山西省,最终汇入黄河。黄河出禹门口后,河床突然变宽,形成巨厚的砂砾石冲积扇,汾河入黄口湿地位于冲积扇的下缘地带。下图示意3月和8月汾河入黄口湿地不同类型水体之间的转化关系(箭头示意水体间补给)。

(1)说出汾河流域主要的地带性植被及其特征。
(2)指出甲、乙分别表示的月份并说明原因。
(3)推测主汛期时汾河下游极易产生水位雍高现象的主要原因。
(4)判断汾河入黄口湿地地下水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并说明理由。
(5)在乙月份中可以加大河流附近地下水开采力度,分析这样做的原因。
2024-05-08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调研押题(四)文综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