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09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水性质明显不同的两类水体交汇易形成海洋锋。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交界处的北欧海存在海洋锋现象,在夏秋季尤为明显。每年冬季,由于冰岛低气压等多种原因,北欧海向大气输送大量热量进而影响大范围的大气环流。图为北欧海的海水运动示意图。


   
(1)在图中65°N~75°N、0°经线以西的范围内,用实线画出海洋锋的位置。
(2)与甲类海水相比,指出夏秋季乙类海水性质的特点,并分别简述成因。
(3)说明北欧海海洋锋对周边渔民捕捞作业的影响。
(4)结合海气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解释冬季北欧海向大气输送大量热量的原因。
2023-05-31更新 | 682次组卷 | 5卷引用:4.2 洋流(分层练)-【讲义+分层练】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备课优质资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纲要》明确提出要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

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长江航运潜能尚未充分发挥。以江海联运为例,长江内河运船吨位一般在1万吨以下,船底平、吃水浅,进海后不够稳定;海船又因为桥梁设计、吃水较深的原因进不了江。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导的新型城市化是促进“双循环”的重要动力。长江中游地区拥有“一江两湖”和众多湿地,人口密集,内需潜力巨大,但是由于自然地理、历史基础等客观因素和政策等主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三省部分产业结构存在趋同问题。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


          
(1)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到中游城市群、上游成渝经济区的主要产业类型,并简述产业转移给转出地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
(2)简述长江经济带推进江海联运发展的具体措施。
(3)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国家在“双循环”时期寄予厚望的新增长极,应当如何破局?
2023-08-03更新 | 257次组卷 | 5卷引用:热搜题 湘教版选必2 第三章 区域合作 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 2017年7月27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出现“断崖式”降温,人们纷纷穿起棉袄御寒,三伏天过出了初冬的感觉;同一天,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湖北省武汉市(30°35′N、114°17′E),酷热难熬,完全处于“烧烤”状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黑河市出现“断崖式”降温的原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减小B.台风过境
C.东部海洋凉爽气流的影响D.较高纬度气流影响
2.下列示意图中的曲线是等压线(单位:百帕)。最能解释武汉市“烧烤”状态成因的是(  )
A.B.
C.D.
3.该日,下列描述符合武汉的有(  )
①晨练的人们迎着东南方的太阳慢步跑着
②由于风大浪高,到长江游泳消暑的市民骤减
③手机时间显示12点时,室外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方
④白昼时间比黑河短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建言“进一步完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筹划环渤海湾区发展规划。”下图为构想中的环渤海湾区示意图。

材料二:在区域发展之初,由于资金、产业基础等条件限制,经济发展总是首先集中于少数条件较好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越来越多具有经济增长动力的城市。在城市之间,形成便于人流和物流的交通干线。学者研究认为,交通干线连接的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点;交通干线沿线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轴。可见,具有“点—轴”结构的区域,经济发展往往迅速。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评价环渤海湾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2)作为环渤海湾区中心城市,请你为北京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出合理建议。
(3)根据“点—轴”结构理论,试解释环渤海湾区高铁干线沿线形成经济活动密集区的原因。
2023-04-23更新 | 438次组卷 | 5卷引用:热搜题 湘教版选必2 第一章 认识区域 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雄安新区为河北省管辖的国家级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涉及河北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及周边部分区域。根据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区域划定规则,在考虑村域行政界限尽量完整的情况下,将新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分为建设优先占用区、建设后备占用区、耕地保持区和水系调控区。下图为雄安新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推进分区示意图。



(1)说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推进分区的主要目的。
(2)与南部相比,北部建设优先占用区面积更大,试做出解释。
(3)简述保留白洋淀的主要意义。
2022-06-20更新 | 278次组卷 | 4卷引用:4.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集宁至二连浩特铁路(简称集二铁路)沿线风沙活动频繁,铁路常面临风沙威胁。由于当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铁路西侧是防风固沙的重点区域。为了减轻风沙活动对铁路的危害,当地在铁路沿线营造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护体系,但部分工程年久失修(见图1)。科研人员以防护体系外的某定点为对照点,测量防护体系内不同位置的测点1m.2m,3m高度处的风速与对照点的关系(k值表示测点风速与对照点风速的比值),得出结果如图2所示。



(1)简述防护体系减轻风沙危害的作用机制。
(2)测点1处沙障已遭破坏,但1m高度处风速仍较对照组低,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3)说明风经过榆树带的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浮游植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对于水文环境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特别是河口区域的浮游植物,其在不同季节、年际、年代际会出现明显的物种群落变化现象。由于受流域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自1972年出现首次自然断流,至1999年平均每年断流38.9天,对河口浮游植物的水文环境、生态平衡带来较大影响。为此,2002年以来,我国定期在黄河夏汛前进行调水调沙,这也同时给河口浮游植物繁殖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左图示意2013年7月黄河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右图示意1960—2010年黄河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年际平均变化。

材料二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1)描述图l所示黄河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分布规律。
(2)推测黄河口近岸与远岸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3)分析黄河出现断流导致在21世纪前河口近岸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减小的原因。
(4)结合材料,说明黄河进行调水调沙后对河口浮游植物繁殖的不利影响。
8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澳大利亚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它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面积约为769万平方千米,拥有很多独特的动植物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其地形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三部分。东部的大分水岭是重要的气候分界线。下面两图分别是“澳大利亚地形示意图”“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1)说出澳大利亚西南部主要的气候类型和成因。
(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而在澳大利亚东北部却有一片狭长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试解释其成因。
(3)分析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分布面积广的主要原因。
(4)说出澳大利亚西北部的气候类型,并简要说明其1月份气候特征的成因。
(5)分析说明大分水岭东西两侧的降水差异及原因。
2020-10-12更新 | 697次组卷 | 2卷引用: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9 . 波罗的海及其周围区域曾经经历了地质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时期,此时期结束后转暖,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罗的海。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即1千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很少(不足10%,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该海域盐度低的原因,解释欠合理的是(     
A.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B.受西风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
C.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量大D.众多河流注入
2.图示的波罗的海区域春、秋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长一些,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面B.盛行风C.极光D.降水
3.图中显示的Q地区湖泊众多,从成因考虑,可归类为(     
A.火口湖B.冰碛湖C.牛轭湖D.构造湖
2020-10-11更新 | 585次组卷 | 5卷引用: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2020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瓦利纳小镇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该小镇以前位于海平面以上120多米,如今却仅在海平面以上1.83米,小镇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危险。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曾花费巨资修建海堤保护小镇附近的沙坝,但海堤很快被海浪摧毁。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一年中大多数日子被厚厚的海冰包围。近50年来,永久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减少,沙坝面积不断缩小。下图示意沙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


(1)对比沙坝东西两侧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解释差异的成因。
(2)指出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少最快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3)与50年前相比,分析近50年来沙坝面积缩小、海拔降低的原因。
2020-05-23更新 | 422次组卷 | 10卷引用:4.2地貌的观察(重点练)-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 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新教材人教必修第一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