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员相亲。然而,它们分属不同行政区划,各省市出现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等问题,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

材料二: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近些年来上海正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化、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上海大都市圈局部区域示意图。

   

(1)有专家建议调整行政区划,构建大上海经济区,试分析此建议的好处。
(2)列举上海大都市的主要辐射功能。
(3)为上海大都市圈城市群的协同发展献计献策。
2023-06-19更新 | 371次组卷 | 3卷引用:2.1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1-22高二下·上海浦东新·期中
综合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21年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协同发展开局之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之间如何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备受各界关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是著名的“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涵盖11省市,6亿多人口,贡献全国40%以上的经济总量。近年来,长江流域水污染日益严重。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经济更协调的黄金经济带。


材料二:近日,华东师大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0)”。上海连续六年位居榜首,龙头作用显著。该指数认为,长三角地区和中上游之间的协同发展具有较大潜力。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简述长江经济带有哪些优越的区位条件。
(2)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长江成为中国“黄金水道”的原因。
(3)从流域综合治理的角度,提出长江流域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生态的对策。
(4)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角度,为长三角和中上游之间的协同发展提出建议。
2022-06-16更新 | 729次组卷 | 3卷引用:热搜题 鲁教版第二册 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3 . “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优势,下雨时“海绵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海绵城市”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示意“海绵城市”原理。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海绵城市”各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表述正确的是(     
A.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B.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C.河流、湖泊改变降水量的季节差异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2.某班同学为北京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扩大绿地面积②地面铺设透水砖③禁止开采地下水④治理水污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利用。

1.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有(     
A.增加地表径流B.减少植物蒸腾C.减少地下径流D.增加下渗
2.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A.增强城市降雨能力B.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C.减轻城市交通压力D.加剧城市炎热程度
3.某班同学为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A.普及屋顶绿化,扩大绿地面积B.加强监督和管理,消除水体污染
C.跨流域调水,减少开采地下水D.地面铺设透水砖,就地消纳雨水

5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如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2.某班同学为天津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A.普及屋顶绿化,扩大绿地面积B.加强监督和管理,消除水体污染
C.跨流域调水,禁止开采地下水D.地面铺设透水砖,就地消纳雨水
2022-08-14更新 | 747次组卷 | 9卷引用:3.1水循环(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6 .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为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某班级分小组在教师带领下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请根据各小组提供的相关资料,帮助他们完成探究任务。

活动一:实验组探究

按照下图所示,准备好“模拟海陆间水循环”实验装置,将蒸馏瓶里水加热。



(1)图b为未完成的模拟实验过程简图,请填写箭头旁的方框内数字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名称。
1:____;2:____;3:____
(2)小组成员观察冷凝管的水滴落到沙板上,沙板上的沙堆可能产生哪些变化____?该现象能模拟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什么____
(3)小组成员指出实验并未完全准确展示海陆间水循环过程,请尝试指出此探究实验的一项缺陷:____

活动二:实践组探究

小组成员利用所学水循环的相关原理,为建设“海绵社区”献计献策。小组成员收集相关资料,列举出建设“海绵社区”可以采取下图中所示各种措施。



(4)请你选择上图c、d、e其中一项措施,从水循环环节角度说明它的作用。

7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017年7月,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网站公布了《石家庄市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根据规划,石家庄市将建设海绵城市,并计划建设8个湿地公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石家庄市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减少大气降水B.减少植物蒸腾C.减少地下径流D.减少地表径流
2.石家庄市建设“海绵城市”,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A.减轻酸雨危害B.防止海水倒流C.提高地下水位D.减轻土壤侵蚀
3.石家庄市某校学生为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城市湖泊铺设不透水地膜B.公园建设下凹式草坪
C.城市便道采用不渗水地砖D.城市建设拓宽排水渠
4.“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的(     
①淡水不足②雨季内涝③用地紧张④热岛效应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12-16更新 | 616次组卷 | 4卷引用:【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 城镇化 B卷

8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增加地表径流B.减少植物蒸腾
C.增加下渗D.减少地下径流
2.渝北区建设“海绵城市”,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A.加强城郊热力环流B.降低城市地下水位
C.减缓城市低地内涝D.减弱城市酸雨污染
3.某同学为渝北区建成“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减少开采地下水
②治理水污染
③增加绿地面积
④地面铺设透水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21世纪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 ℃~6.4 ℃。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下列选项填入下图空白方框中。
A.极地和高山冰川融化
B.毁林
C.沿海低地被淹
D.燃烧矿物燃料

(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阳光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适当晒太阳对人体有好处,比如能增强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对佝偻病、贫血等患者恢复健康有一定益处;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一般细菌和某些病毒在阳光下晒半小时或数小时,就会被杀死。

紫外线指数预报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十分有用的预报,按照预报发布的紫外线指数,人们可以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预防过多紫外线的伤害,也可在合适的时间段里有效地利用好紫外线。紫外线指数一般是指从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的时间段里,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可能损伤程度。紫外线指数变化范围用0~15的数字来表示。通常,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高原地区、晴天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下表示意紫外线指数、等级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紫外线指数与等级紫外线强弱对人体的影响及对策
0-2:1级阴或雨天,最弱安全,可以不采取措施
3-4:2级多云天气,弱正常外出戴防护帽或太阳镜
5-6:3级少云天气,中等除戴防护帽和太阳镜外,擦防晒霜
7-9:4级晴天无云,强避免在10-16时外出;外出时尽可能在遮阴处,或采取防护措施等
大于10:5级夏季晴日,很强尽量不外出,必须外出时要采取防护措施
(1)能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大气成分主要是____
(2)下列地区,紫外线指数最高的是(     )(选择填空)。
A.四川盆地B.青藏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黄土高原
(3)为了减少紫外线的伤害,说出人们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4)试举出两个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利用紫外线为人类服务的例子。
2022-02-13更新 | 483次组卷 | 14卷引用: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地球上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