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2 道试题
1 .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智利北部,虽紧邻大海,但很多气象站就从来没有降雨记录,被称为世界“旱极”。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减弱,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2020年9、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

材料一阿塔卡马沙漠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沿南回归线从东向西,阿塔卡马沙漠呈阶梯式下降,最高一级阶梯上,众多火山点缀在荒漠中,随着海拔下降,大片盐碱地、盐湖群出现,沙漠一直向西延伸到海边,在沙漠海岸区,时常会大雾弥漫。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中部剖面图。



(1)分析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旱极”的主要原因。
(2)分析阿塔卡马沙漠多盐湖和雪火山的原因。
(3)分析阿塔卡马沙漠海岸地区形成浓雾但却无法形成降水的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解释2020年9、10月份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
2021-05-16更新 | 1645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猴面包树,又称波巴布树(如图甲),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沿海。猴面包树喜热、耐旱,适宜生长地区的降水量300~800mm(如图乙)。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m,木质疏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猴面包树浑身是宝,树叶可当作蔬菜食用;树皮剥下来可用来织布;树干是造纸的好材料;面包果可直接食用,还可以用来制作果酱,被称为“天然面包”;在非洲历史上的几次大饥荒时期,这种“天然面包”拯救了成千上万饥民的性命;树干还能够为旅行的人们提供救命之水。为此,人们叫它“生命之树”。

材料二我国西南的高山峡谷地区,由于焚风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众多干热河谷。仅金沙江的干热河谷就长达800km。河谷内年降雨量约700mm,年均温约21℃。谷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

(1)根据图乙,简述猴面包树集中分布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2)根据图文信息说明猴面包树耐旱的原理。
(3)有不少游客准备前往猴面包树分布区去体验“生命之树”奇观,请你为之推荐合适的季节(当地)并分析原因。
(4)你是否支持我国西南的干热河谷地区大量引种猴面包树,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3-11-29更新 | 736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大学附中高三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与欧洲相似,第四纪时期北美洲曾经冰川广布。大西洋鳕鱼是一种冷水性鱼类,好群居。幼年以浮游生物、成年后以无脊椎动物及小型鱼类为食,食量大,生长快,可长至两米。图8为北美洲局部区域图,图中甲岛是全球观测极光的绝佳地点,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丙附近海域曾是大西洋鳕鱼的主要集聚地,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传说。



(1)简析甲岛观测极光的有利条件。
(2)分析乙半岛东北部峡湾的形成过程。
(3)描述乙半岛聚落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4)解释大西洋鳕鱼曾大量集聚于丙附近海域的原因。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号称是“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减弱,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2015年9、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

材料二 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示意图。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气候在阿塔卡玛沙漠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解释2015年9、10月份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
(3)智利最近计划在沙漠中修建一座水电站,并提出了一个大胆构想:利用太阳能把海水抽到位于安第斯山脉顶峰的水库,然后让海水倾泻而下用于发电。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5 . 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色列国土面积2/3为沙漠和山地,年均降水量约200毫米。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明了滴灌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灌溉的效率,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从80年代开始,农业实现产业化。从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向发展高质量花卉、畜牧业、蔬菜水果等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和技术,用高科技、现代管理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的特色。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吐鲁番盆地高温少雨,年均降雨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古代人民修建特殊的灌溉工程—坎儿井,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等。近年由于水资源十分短缺,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使“坎儿井”流量减少,甚至干涸。

(1)两地都是在沙漠上发展农业生产,但两地沙漠成因差异大,分别说明两地沙漠的形成原因。
(2)分析两地发展农业共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介绍坎儿井的原理、水源来源、功能及作用。
2017-08-21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地理试卷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向西 南奔流 2334 公里后,在墨西哥境内汇入加利福尼亚 湾,流域涵盖美国七个州及墨西哥两个州,被称为美国西南的生命线。拉斯维加斯市 90%的 饮用水都来自科罗拉多河,依靠胡佛大坝输出的电力成长为今天的世界娱乐之都。科罗 拉 多河水位季节变化大,4-5 月洪水期与冬季枯水期流量相差近 30 倍。“科罗拉多”即西班牙 语“红色”之意,有“美洲尼罗河”之称,该河流含沙量高,水呈暗褐色。由于长期过度开 发利用,自 1998 年以后,河水几乎再没能成功注入大海。如图示意科罗拉多河流域。

(1)简要说明科罗拉多河对美国西南部社会经济发展 的重要作用。
(2)分析说明科罗拉多 河水位季节变化大和含沙量高的原因。
(3)自 1998 年以后,科罗拉多河河水几乎再没能注入大海,分析其成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近30年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湖泊趋于萎缩。研究表明,不同面积湖泊萎缩的主要影响因子间存在显著差异。下表示意部分因子对该地区不同面积湖泊的影响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因子类型影响程度/%
小面积湖泊中面积湖泊大面积湖泊
降水量35.434.10.7
气温0.042.614.3
潜在蒸发量4.99.916.2
原煤开采24.10.932.1
有效灌溉面积31.238.529.1
方木强度1.43.86.7

1.影响程度与湖泊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且具有直接成因关联的因子是(     
A.气温B.潜在蒸发量
C.有效灌溉面积D.放牧强度
2.降水量对大面积湖泊的影响程度较低,主要因为大面积湖泊(     
A.补给方式少B.调蓄能力强
C.集水面积大D.受人类干扰小
2021-04-12更新 | 497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8 . 下面图为全球海陆分布示意图,左图为沿30°纬线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该纬度此时海陆气压差值为一年中最大。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压中心在冬季易于形成
B.②地气压中心为季节性出现
C.①地气压由于动力原因形成
D.②地气压季节波动较①地小
2.关于③④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主要受寒流影响,降水少
B.④主要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
C.③主要受低气压控制,降水多
D.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2016-01-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吉林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二模地理试卷

9 . “水寒效应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风寒效应是指因风所引起使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据此回答下题。

1.下列关于水寒效应、风寒效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水寒效应”是通过潜热输送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体温并不一定降低
B.“水寒效应”与“温室效应”一样,热量的传递方式都是潜热输送
C.“风寒效应”通过大气运动将身体周围热空气带走,体温并不一定降低
D.“风寒效应”与“温室效应”一样,都是关注大气温度
2.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身体潮湿时散失体热速度是干燥时的25倍,是因为风寒效应在起作用
B.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水寒效应
C.初到上海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水寒效应
D.印尼坦博拉火山1816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是因为有风寒效应
10 . 读某地区7月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7月该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简述理由。
(2)A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2016-11-27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吉林省吉大附中高三上第一次摸底考试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