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伯尔尼山的罗纳冰川,流经日内瓦湖后与阿尔沃河交汇,日内瓦湖是形成与第四纪冰期的冰啧湖。下图为罗讷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瑞士皮拉图斯山铁路是世界上最陡峭的铁路。轨道总长约4.27公里,垂直高度约2073米,最大坡度为48°,这也是瑞士境内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为了确保行车的安全,在两条轨道中间另铺有一条齿轨(见下图)。钢轨和齿轨全部被牢牢固定在花岗岩石板上,路基是由花岗岩碎石铺成的。这条铁路的修建历尽千辛万苦,克服了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历时16年,于1889年6月4日正式运营。由于气候原因,每年有一段时间停运。

        

材料三2019年3月25日,习近平主席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见证了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向空客公司签订总价值达350亿美元、共300架空客飞机(A320系列290架,A350系列10架)的批量采购协议。空客A320系列飞机在天津设有总装线,这也是在欧洲以外的第一条空中客车飞机总装线。


(1)从水系特征角度分析、判断MN河段所处地区的地质构造。
(2)有人说罗讷河促成了日内瓦湖,但却又在不断消灭它,请用所学地理原理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3)指出皮拉图斯山铁路停运的季节以及当年修建时面临的主要困难。
(4)说明空客公司在中国设总装厂的主要目的。
2019-06-05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等九校(重点中学协作体)2019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理西湖位于大理州洱源县的红河断裂带上,面积约4.7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3米,湖面海拔1970米,湖区通过东南部的罗时江注入洱海。大理西湖周围山地环绕,湖区西侧靠近山脚,坡面植被覆盖率较低,基岩裸露,风化较明显;湖区东侧水域水生植被覆盖率高,人类活动较频繁。有研究发现,大理西湖东侧水域水质较差,有机污染较严重。下图分别示意大理西湖表层不同粗细沉积物分布。

(1)指出大理西湖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特点。
(2)试解释大理西湖粗沉积物分布特点的成因。
(3)分析大理西湖东侧水域有机污染较严重的原因。
2024-06-05更新 | 4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是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漂浮式水上光伏是指在水塘、湖泊、水库、蓄水池等水体上建立的漂浮式光伏电站,硬件组成部分主要为光伏面板、汇流箱、逆变设备、变压器、集电线路、聚乙烯浮体架台等。漂浮式光伏电站在日本、美国、英国、挪威等国家早已经有了成功案例,但与陆地光伏相比,发展甚是缓慢。

材料二 2017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安徽淮南150兆瓦水面漂浮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淮南市由于地下开采造成的塌陷面积占全市面积的7.9%,该项目在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上建设,计划2018年5月实现全部并网发电。

(1)与陆地光伏相比,漂浮式水上光伏发电效率更高,试分析原因。
(2)说明淮南市水面漂浮光伏项目的建设产生的效益。
(3)与陆地光伏相比,简述漂浮式水上光伏发展缓慢的原因。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夷山脉,连接江西与福建,绵延550km,地势险峻,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60m,是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下左图)。一些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的鸟类,却在远离的武夷山发现了孤立的种群,这被称为武夷山现象,其背后原因可能与物种扩散或环境变迁,特别是气候变化有关。以黄腹角雉为例(下右图),这是一种我国特有的濒危雉类,与其他角雉不同,它更偏爱高大乔木作为觅食和筑巢的场所。目前,黄腹角雉共有50多个地理种群,其中最大、密度最高的种群位于武夷山海拔1200-1500米的针阔混交林中。这一分布模式突显了武夷山脉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1)分析武夷山保存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的条件。
(2)推测黄腹角雉主要的食物,并说明其在高大乔木上筑巢繁殖的原因。
(3)请从物种扩散和气候变化中选一机制,解释角雉属鸟类“武夷山现象”的成因。
2024-04-02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联考地理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距今100多万年前,黄河流域内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我国地势从西低东高演变为西高东低,以及青藏高原大范围冰川的出现,为黄河的贯通和形成创造了条件。末次间冰期气候变暖,流域内古湖泊水位升高向东溢流并不断下切,最终将各自独立的内流水系连通,黄河得以形成。由于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到达下游,河床淤高,成为悬河(一般平原河流洪水期水位高于河流沿岸地面,而悬河即使在枯水期水位也高于河流沿岸地面)。历史上,悬河决口、改道频发。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规模的综合治理让黄河从“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实现了岁岁安澜。下图为黄河流域分布图及下游某位置南北向地形剖面图。

(1)黄河上下游贯通之前,流域内的古湖泊在间冰期曾一度为淡水湖。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说出青藏高原的隆起对黄河上下游河道贯通的作用。
(3)说出黄河下游悬河形成后对下游地区水系的影响。
(4)与一般平原河道相比,悬河决口后洪泛区受灾更严重,解释其原因。
2021-04-23更新 | 54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20-2021学年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曾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现在当地积极倡导采用“冬小麦一红薯”两茬轮作的耕作模式(收割完冬小麦残茬的地表上,免耕直接种植红薯)。下图示意黄泛平原及起垄种植红薯景观。

(1)简述当地起垄种植红薯的好处。
(2)说出采用“冬小麦一红薯”两茬轮作耕作模式的主要目的并做出合理解释。
2024-03-02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仙女圈”位于非洲西海岸纳米布沙漠,其中央不长草,周围的草却长得特别茂盛。下列左图为“仙女圈”景观图,右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学术界关于“仙女圈”成因的解释一直众说纷纭。2013年,德国植物学家尤尔根斯研究发现,“仙女圈”的形成可能与白蚁密切相关。白蚁喜阴凉,多以草类植物为食。一般白蚁巢穴位于地下2米左右,但纳米布沙漠的白蚁巢穴却在地下5米以下,且多分布在“仙女圈”中央土层下。“仙女圈”附近沙漠年降水量多在100毫米左右,雨期极短,“仙女圈”中央下层泥土较为潮湿。尤尔根斯推测,沙漠白蚁为保证自己存活,将“仙女圈”内的草啃食,使“仙女圈”内无植被覆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仙女圈”结构。


(1)简述纳米布沙漠沿海形成东南大西洋大范围渔场的成因。
(2)“仙女圈”所在沙漠地区上升气流极弱,试分析该区域气流难以上升的原因。
(3)与一般白蚁相比,纳米布沙漠白蚁深居地下,试分析其原因。
(4)尤尔根斯推测“仙女圈”的形成与白蚁密切相关,试分析其形成原理。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寒潮是高纬度地区大规模冷空气在特定天气形势下达到一定强度,然后迅速向中低纬侵入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呈阶梯状下降,由于其独特的地形特征和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成为我国优质的农作物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寒潮灾害影响严重的主要地区之一。下图示意某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年均寒潮频次空间分布。

(1)据图指出宁夏回族自治区年均寒潮频次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寒潮频次多的地区的成因。
(2)指出侵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寒潮的主要源地,说明这些源地利于寒潮形成的共同原因。
(3)归纳影响寒潮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
(4)简述寒潮入侵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2024-04-29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师联盟大联考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地理试题
9 .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鲁藏布江奔腾于青藏高原南部,河流源头至国境约2000多公里。在地理工作者眼中,雅鲁藏布江是一条神奇的罕见的大江,由于谷地各处岩性不同,它宽谷与峡谷相间分布,有一半的流程穿行在峡谷中,一半的流程穿行在宽谷中,形态如一条流动的长辫,故有人将它定义为是一条峡江、辫江。雅鲁藏布江的天然水能蕴藏量约为1亿千瓦,相当我国河流水能蕴藏量的七分之一,仅次于长江。1998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是“生物资源宝库”“地质博物馆”等。

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资料图。

(1)比较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下游的主要补给差异,并分析原因。
(2)解释雅鲁藏布江宽谷与峡谷的形成原因。
(3)说明雅鲁藏布江峡谷是“生物资源宝库”的自然原因。
(4)你是否赞同对雅鲁藏布江水能实施大规模开发?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合川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北部,地处重庆三环,毗邻两江新区,是重庆六大卫星城市之一和重庆主城都市区的重要战略支点。合川区地貌分为乎行岭谷和平缓丘陵两大类型。合川区东南为华釜山区平行岭谷地形,西部为渝西丘陵盆地平缓丘陵地形,总体呈现“两屏相守,多陵多丘”的山地格局。合川区生态脆弱区面积较大,主要为出现石漠化、水土流失(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等现象的生态功能退化区域。下表示意合川区水土流失脆弱性调查结果。

等级面积/km²比例/%
一般脆弱2130.6090.9
脆弱202.768.6
极脆弱10.730.5
合计2344.09100.0
(1)简述合川区水土流失脆弱性等级分布情况。
(2)研究表明,合川区大部分剧烈侵蚀区域的土地类型主要为城乡建设用地,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为合川区乡村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提供合理性建议。
2024-05-23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