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棕榈油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它是油棕榈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的。油棕榈树是一种喜光热、好水忌涝的植物。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重要的油棕果生产国,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二战后,世界新兴的油棕榈林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2008年5月,印尼被迫搁置大型棕榈油开发项目。下图示意印度尼西亚位置、苏门答腊岛地形和印尼原始森林破坏景观。

(1)指出苏门答腊岛山脉的走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2)解释印度尼西亚河流众多且短小的原因。
(3)分析二战后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新兴油棕榈树主要种植区的原因。
(4)简述印度尼西亚被迫搁置大型棕榈油开发项目的理由。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嘉陵江示意图。

材料二:嘉陵江是长江第二大支流。上游水浅、滩多、急流,流入四川盆地后河道弯曲,航行条件一直比较恶劣。1998年,嘉陵江开始全面实施“全线航道渠化”的工程建设,该工程以提高通航能力为目的,兼顾发电与防洪。2019年6月工程完工,嘉陵江实现全江通航,比原来短里程56.2千米,500吨的船泊可以由广元直接通江达海。

(1)说明嘉陵江流入四川盆地后河道弯曲的成因。
(2)分析嘉陵江各河段航行条件恶劣的原因。
(3)推测嘉陵江“全线航道渠化”的主要工程措施。
(4)依托嘉陵江“全线航道渠化”工程的其它效益,提出除航运外,沿线地区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大深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分。湖面海拔774m,最深处达1470m,低于海平面600m以下。周围有多条河流汇入坦噶尼喀湖,湖水经卢库加河汇入刚果河。湖底沉积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流域内干湿季分明,受风带作用下的上升流影响,干季湖内鱼类资源丰富。根据调查显示,过去10年该湖部分边缘区域,水位下降了6.1米,坦噶尼喀湖正在面临威胁。下图为坦噶尼喀湖流域示意图。



(1)湖泊按成因可分为火山口湖、冰川湖、构造湖、堰塞湖等,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坦噶尼喀湖的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及该湖的形成过程。
(2)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应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解释干季坦噶尼喀湖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3)坦噶尼喀湖上鸟类众多,被人们称为鸟的王国。简述其主要原因。
(4)分析导致坦噶尼喀湖水位下降的原因。
2022-04-15更新 | 4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甘肃省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约在1.7亿年以前,由于南美洲板块向西漂移,纳斯卡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一部分)俯冲到南美板块下方,来自地幔的岩浆大量侵入,先是形成了南美洲西部边缘的火山弧。约在6600万年前的新生代,安第斯山开始隆起并进入“疯长期”,形成高大的安第斯山系。巴塔哥尼亚位于阿根廷南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荒漠直抵东海岸。这里风力强盛,尘暴不断,素有“风土高原”之称。然而,大约在1亿年前,该地区气候潮湿,森林茂密,巨大的树木直插云霄。

材料二:某科考队于11月考察巴塔哥尼亚南部地区,发现该地距海洋近但很少受到海洋水汽的“滋润”,草原、沙漠广布,看不到一丝生机,但在沙漠中惊奇地发现大片保存完好的石化森林。沙漠中有多条通向大西洋的河流,河水清澈湍急,水生生物极少。科考队员遇到当地游牧民特维尔切人赶着牲畜游牧,并得知他们每年在大西洋沿岸与安第斯山草场之间定期迁徙放牧。

材料三:南美洲南部地形与河流以及石化森林景观见下图。



(1)说明巴塔哥尼亚形成“风土高原”的原因。
(2)推测巴塔哥尼亚地区“石化森林”的形成过程。
(3)请你对“河中生物极少”做出合理的解释。
(4)指出考察期间(11月)特维尔切人游牧迁徙的方向,分析迁徙目的地该季节适宜放牧的有利条件。
2020-07-15更新 | 139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冲刺模拟考试(二)文综地理试题
13-14高三上·甘肃兰州·期中
5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阳能是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德国早在四年前就启动了开发非洲北部沙漠地区太阳能发电项目(DESERTEC),计划逐步在北非沙漠地区建立多座太阳能发电站,满足欧洲约15%的用电需求,其余供应电站所在国。经考察甲国将成为这一项目的最佳投资地。下图是甲国等高线地形简图,下表是K港口气候资料表。


(1)描述K港口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图中东南部地区等高线稀疏,地质灾害较少发生,试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分析甲国为何能成为德国太阳能开发项目的最佳投资地。
2016-11-26更新 | 4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甘肃省民乐一中高三5月诊断考试地理试卷

6 . 港口地域组合就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诸多港口由于长期相互竞争与彼此牵制的发展,形成在这一地域范围内具有某种分布格局、结构形式和功能类型的组合。一些区位条件较好、资源优势突出的岛港会优先发展,空间近邻效应促使港口组合就近扩张,引起港口之间、港口地域组合之间的竞争、分工和合作,影响到不同空间尺度的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港口网络的形成和演化。下图示意海岛港口地域组成形成深化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B、C三阶段的发展特征表现为(     
A.A阶段左图岛域内单一港口分散发展
B.A阶段右图岛域内港口空间结构趋向集中
C.B阶段港口形成简单的“双核心—外围”空间结构
D.C阶段港口之间竞争激烈
2.D阶段,港口地域组合向陆域发展的直接目的(     
A.扩展腹地范围B.促进海岛港口发展
C.提高港口区位优势D.提高海岛开放程度
2024-02-23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7 . 山地气候与地形起伏至为密切。在周围山坡围绕的山谷或盆地中,由于风速小和湍流交换弱,当地表辐射强烈时,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都沿坡面向谷底倾泻(这种下沉动力增温作用远比地表辐射冷却作用小),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因此谷底气温最低,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冷空气沉积的顶部坡地上,因为风速较大,湍流交换较强,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冷湖”更容易发生在(     
A.晴朗的夜晚B.晴朗的白天C.阴雨的夜晚D.阴雨的白天
2.与同一山地的“冷湖”地区相比,“暖带”地区(     
A.初霜较早B.作物发育较早C.终霜较晚D.作物发育较晚
3.下列关于“暖带”和“冷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暖带”和逆温关系密切B.“冷湖”地区不利于天文观测
C.“暖带”都出现在阳坡D.“冷湖”与焚风关系密切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羊卓雍湖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地质时期曾为外流湖,湖水流入雅鲁藏布江,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湖水退缩,成为内流咸水湖。然而,长期从事青藏高原湖泊考察研究的中科院专家发现,2002年之前羊卓雍湖还在萎缩,然而,自2003年起,湖水快速扩张。这一现象遍及高原众多湖泊,考察队首次在藏南观测到湖泊水面扩张,接着,在藏东、藏西、藏东北均发现湖面扩大现象。

材料二 下图为羊卓雍湖流域地理位置图。

材料三 羊卓雍湖流域(1961-2005年)每10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率表。

时间

平均气温(℃/10年)

平均降水量(mm/10年)

1961-2005

0.25

3.5

(1)羊卓雍湖泊水位具有周期性涨落现象。指出其水位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分析成因。
(2)结合地质作用原理和水循环原理,分析羊卓雍湖后来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分析2003年后湖泊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

9 .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其携带的物质由于流速减慢就分散沉积下来。下图示意太行山东麓冲积扇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太行山东麓南部冲积扇规模远大于北部,与其成因不相关的因素是南部(     
A.地势开阔,扇体拓展空间大B.地势落差小,河流流速平缓
C.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大D.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
2.与华北平原东部相比,太行山东麓冲积扇(     
A.地势低平B.面积稳定C.土壤透气性好D.盐渍化严重
3.太行山对东麓农业生产主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山区冰雪融水为农业主要灌溉水源
B.山区植被覆盖率高,山麓土壤肥沃
C.抬升东南季风,减少洪涝灾害
D.阻挡西北风侵袭,降低寒潮频次
2024-03-15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高三一模地理试题

10 . 地坑院(下沉式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窑洞的顶部与入口稍高,窑洞内设有十几米深的渗井。窑脸上开大窗,窑脸上部开设高侧小窗。下图为下沉式窑洞景观图。地坑院凭借优越的功能从各地窑洞文化中脱颖而出。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逐渐从地下走向地上,尤其是90年代中期,许多村子大量填埋地坑院,地坑院正被一座座砖瓦房所替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窑洞顶部、入口及渗井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     
A.降水B.地形C.蒸发D.植被
2.窑脸上部开设高侧小窗的主要目的(     
A.全年采光B.冬季保温C.夏季通风D.保证美观
3.90年代中期,地坑院被大量填埋的主要原因(     
A.窑洞功能下降B.窑洞建设成本提高
C.政策要求D.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2024-02-23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