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热力环流的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请结合实验报告,回答下列问题。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为了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某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并得出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由此实验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地面热量差异→大气____运动→同一水平面上____差异→大气____运动→热力环流。
(2)下面示意图中已画出高空等压线,用箭头标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方向以及近地面等压线。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体现了热力环流原理,如“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因素有________等。
(4)在山谷中,往往在白天测得空气污染物比夜晚更严重,请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
2021-11-19更新 | 27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2 . 读“北半球某地某时的等压面分布图”,图中甲、乙两地为近地面,丙、丁为对应的高空,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近地面等压面凹凸状况,在图中用箭头标出该环流大气运动方向,并画出对应的高空等压面(线)____
(2)根据所画该环流大气运动方向,判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
(3)图中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____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地______。图中,近地面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风,高空中丙丁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风。
(4)假若图示环流为海陆风示意图,甲地位于陆地上,乙地位于同纬度海洋上,则图示环流反映的时间是___________(白天或黑夜)。若图示环流为部分城市风示意图,甲为___________(城区或郊区)。
2020-11-3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读30°N地区高空的等压面分布图及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用箭头画出图左中A、B、C、D四点之间的环流模式,在图右中用箭头标出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环流模式。____
(2)左图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若此图是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那么气温最高的是____
(3)左图中如果A位于陆地,B位于海洋,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E点风向为____风。
(4)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市规划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选址,应选在右图中的A、B、C三地中的____地,理由是____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位于天山中部南缘和塔卡拉玛干沙漠北缘。湖水域面积164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048米,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下图是博斯腾湖区域图和K观测站湖风相关资料表。



(1)按要求画出K观测站湖风的形成示意图,并标出关键地理事项。

当气温回升,湖泊表面的水体都会昼化(部分融化)夜冻,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湖冰被推到岸边的现象——“推冰”自然奇观(下图),其中以湖区南岸白鹭洲景区最为壮观。



(2)分析南岸自鹭洲景区“推冰”自然奇观形成的原因。

新疆博斯腾湖60万亩芦苇每年12月中旬开镰收割。当地农牧民利用镰刀、小型机械割苇机采收芦苇,收割工作持续至2月中旬。


(3)阐述博斯腾湖芦苇在12月至次年2月集中收割的理由。
2021-02-09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5 . 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_______;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气流运动方向_______
(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_______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地。
(3)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地。
(4)在图中画出高空的等压面弯曲状况______
2020-10-06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汨罗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值由小到大的排序____;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____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地,该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____。(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解释)
(3)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丙、丁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地。
(4)在图中画出高空的等压面弯曲状况。
2020-12-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八所省示范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热岛”效应和“冷岛”效应都是热力环流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目前许多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城市中的水域和绿地冷岛效应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城郊某时刻气温分布图(单位:℃)。


(1)请在图中A处用箭头“→”标出其实时风向。
(2)绘制城市“冷岛效应”的大气运动图(在下图所示4条线上标出气流运动箭头)。

(3)“冷岛效应”会使城区其他用地空气对流____(增强或减弱),年降水量____(增加或减少)。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
2023-12-2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考试地理试卷
8 . 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对流层中“热力环流原理”过程中所绘制的示意图,1000米为高空,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上图中用箭头在上图标出环流模式。
(2)甲、乙、丙、丁四点,气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分别为____;甲、乙、丙、丁四点,气温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____
(3)上图中的热力环流状况如果出现在深秋时节,从大气的热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则甲、乙中易出现大雾天气的是____,并说明理由____
(4)上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有____,其中C处风向是____
(5)上图中A、D两处相比,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
2024-04-1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9 . 某校学生对大气部分内容开展了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搭建大气部分知识结构

(1)填写完成“大气”部分知识结构

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任务二:绘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图1为学生绘制的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请指出图中出现的三处错误。(标出错误处的序号)

错误序号1:____;错误序号2:____;错误序号3:____

任务三: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如图2所示,北方冬季多采用温室大棚栽培喜温植物。


(3)温室大棚能有效减少热量散失,与大气的____作用类似。
(4)深秋的清晨,当农民打开温室大棚工作门后,棚内空气与棚外空气会形成气流循环。在答题卡相应图中用箭头标出气流循环运动方向。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20年7月8日18时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达4206平方千米,为近10年最大。2020年8月,江西省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到鄱阳县鄱阳湖湖畔进行观察“湖陆风”的研学游,其地点如下图所示。



(1)绘制夜晚(左图)和白天(右图)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在直线上添画箭头)。

(2)简述鄱阳湖湖畔地区的湖陆风白天与夜晚风向几乎相反的原因____
(3)说明观察湖陆风的研学游的时间多选择在7-8月的原因____
(4)简析湖风对鄱阳县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____
2022-02-1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