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侵蚀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左图为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图,右图为某地貌景观圈。



(1)描述从①地到③地地表所受外力作用的变化。
(2)说出③处容易形成的地貌的名称及成因。
(3)指出右图景观地貌在左图中的位置(数字序号)并描述该地貌从扇顶到扇缘地貌特点的变化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曲是指近似环形的、形如蛇行的弯曲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坦地区。当河床坡度减小后,河流的侵蚀发生改变,致使河道发生弯曲。延川县内的黄河蛇曲是目前我国干流河道蛇曲中规模最大、最密集的蛇曲群。该地黄河嵌入式蛇曲的发育与河流的侵蚀方式、地壳升降运动、河岸岩性等密切相关。下图为延川黄河嵌入式蛇曲(河流沿峡谷穿行流淌,河道形态恰似“Q”字形,犹如嵌于山岩之间)河段及其景观图,图示河曲颈又称蛇曲颈。

   

(1)从内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延川黄河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
(2)当地计划在右图黄河蛇曲河段新建一个村落,应选择在该河段的哪一侧(甲处或乙处)? 并分析其选择的合理性。
(3)分析图示蛇曲河段的未来发育趋势。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外力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形成的全过程。流水不断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形态各异的河谷和河流堆积地貌。河流三角洲的形成速度和规模,主要取决于河流携带泥沙的数量、入海口附近地势以及海浪侵蚀速度。下左图为湄公河流域图及甲、乙两处河谷形态图,下右图为黄河三角洲面积1976~2004年来的变化趋势。


             
(1)分别描述甲、乙两处河谷形态特点,并分别分析其原因。
(2)说明丙处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
(3)判断1990年到2003年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下游花高段(花园口至高村段)1971-2016年间,河床泥沙冲淤量(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不断变化,河槽形态(河宽与水深)变化明显。1985年龙羊峡水库运行后,黄河花高段的来水量与来沙量都明显减少;1999年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花高段来水量稳中略升,来沙量显著减少。下图示意黄河下游花高段位置、逐年累计冲淤量、河槽形态变化(a示意黄河形态、b示意黄河花高段、c示意黄河花高段逐年累计冲淤量、d示意黄河花高段河槽形态变化)。

(1)指出黄河花高段河槽形态特征的变化。
(2)判断黄河花高段河槽萎缩最明显的时段,并阐述其萎缩的过程。
(3)随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推测黄河花高段河槽形态未来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左图为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图,右图为某地貌景观图。



(1)描述从①地到③地地表所受外力作用的变化。
(2)说出③处容易形成的地貌的名称及成因。
(3)指出右图景观地貌在左图中的位置(数字序号),并描述该地貌的主要特点。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高止山区某地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下图)。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



(1)说出图示区域高原面因流水侵蚀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2)简述气候对图示区域悬崖演变的影响。
(3)若河流侵蚀持续进行,说明分水岭式悬崖Ⅱ未来的演化趋势。
2023-03-25更新 | 31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西部Z国家公园发育典型的红层(红色砂砾岩)地貌。三叠纪末期(距今2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北美西海岸火山岛弧链与古落基山脉之间形成了一个大型盆地,开始接受陆相沉积。中侏罗纪(距今1.4-2亿年前)期间,北美大陆漂移至副热带地区,造山运动使盆地气候发生变化,形成广袤的沙漠。白垩纪末期(距今6500万年前)北美西部高原抬升,流水沿着岩石节理(断裂)裂隙强烈下切。现今,Z国家地质公园地貌景观整体表现为高原—深切峡谷。图示意Z国家公园位置及N河流北、中、南三段横剖面。



(1)描述Z国家公园红层地貌高原—深切峡谷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
(2)推测中侏罗纪期间干旱气候环境的成因。
(3)分别指出N河流的北、中、南峡谷主要的流水侵蚀作用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4)若当地的地壳和气候条件均保持稳定,而河流持续侵蚀,推测Z国家公园的高原—深切峡谷地貌景观演变趋势。
2021-08-29更新 | 56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8 . 2022年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此次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等特点。中央气象台预计,8月25日之前,四川盆地、江南、江汉及江淮等地高温天气还将持续,8月26日起上述地区高温范围减小、强度将有所减弱。为抗旱保供水,水利部自8月16日起,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洞庭湖水系水库群、鄱阳湖水系水库群,加大出库流量为下游补水,已累计向下游补水9.8亿立方米。三峡工程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运行后水沙和河床形态变化备受科研人员关注。三峡水库2003年开始运行,采用蓄清排浑调度方式。下图示意三峡水库运行后入库和出库泥沙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水库运行后,三峡水库库区总体(     
A.以侵蚀为主,河床变深B.以堆积为主,河床变浅
C.以侵蚀为主,河床变浅D.以堆积为主,河床变深
2.造成此轮大范围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①大气环流异常②拉尼娜气候事件③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增多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三峡水库运行后,三峡水库下游河床变化总体趋势是(     
A.缩窄变深B.拓宽变浅C.拓宽变深D.缩窄变浅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降雨发生时,雨滴由一定的高度降落到地表,具有一定的雨滴动能。雨滴动能作用于地表,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团粒被分散、溅起和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紊动等现象称为雨滴溅蚀作用,雨滴溅蚀是土壤侵蚀的初始过程。近年来,许多地理学者针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中的降雨因素,通过室内模拟降雨或野外定位监测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某高校林学院研究团队,在研究降雨下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养分输出机制时,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采用了室内模拟降雨方式进行,下图为研究团队获取的部分实验数据资料。



(1)与野外定位监测相比,说明研究团队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原因。
(2)指出该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所涉及的具体方面。
(3)据材料描述地表泥沙量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4)分析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可能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通河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发源于青海疏勒南山东端。大通河长550km,82%以上的流域面积在海拔3000m以上,冰川、冰缘地貌发育,流域年均降水量在300 ~600mm。

研究发现,大通河在1100KA(KA 作为时间单位时表示千年)时河道中花岗岩砾石沉积物含量非常少,到790~620KA 大通河河道沉积物中花岗岩砾石含量大幅增加;420~130KA 大量来自中游(门源盆地)基岩的物质出现在下游的河桥一带;60KA以来河桥阶地的沉积物中出现了上游(江仓盆地、默勒盆地)三叠系的物质。下图为1100KA 以来大通河水系演化图(含预测)。

(1)说出大通河的补给类型。
(2)指出促进大通河干流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并说明理由。
(3)说明大通河水系的演化过程。
(4)分析大通河水系未来演化趋势对流域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