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堆积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1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河流流出山口,则在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____,对应____(图甲或图乙);若河流注入海洋,则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是____,对应____(图甲或图乙),其形成过程是____
(2)图甲所示地貌中,泥沙沉积具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     
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

(3)下图中阴影部分代表堆积物,判断图甲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A.B.C.D.

(4)在丙图中,如果河中有沙金,图中a、b、c、d四处淘金点中产量最高的可能是____
2024-03-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 . 喀斯特石林景观是地表水顺石灰岩裂缝渗入地下,地下水在石灰岩裂缝中运动,溶解石灰岩而形成。下图示意某喀斯特石林地貌发育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2.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甲—乙—丙B.丙—甲—乙C.丙—乙—甲D.乙—甲—丙
2024-03-1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甲图)是我国第一大河,从源头到入海,全长超6300千米,流域内地貌类型多样,景观独特。金沙江下游流出横断山区后,长江形成一个“Ω”字形的大拐弯,形成“长江第一湾”(乙图),江中有沙洲——“金沙滩”,枯水期常与江岸相连。长江中游平原上河道蜿蜒曲折,发育河曲地貌,该处河道河床淤高,受河道变迁作用形成多处牛轭湖(丙图)。长江河口处形成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丁图)。


(1)指出在枯水期,乙图所示金沙滩将与____(填字母)河岸相连,并说明理由。____
(2)推测图中牛轭湖未来的变化趋势。
(3)分析崇明岛的形成原因。
2024-02-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教研联盟2023-202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4 . 读如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甲的地貌类型是____,是由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由M到N颗粒物的大小排列是____(对“砂石”“砾石”“黏土”进行排序)。
(2)乙图所示地貌是____,成因是____,多分布于我国____地区。
2024-02-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一中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若尔盖盆地位于川甘青三省交界地带,是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形成的断陷盆地,地质史上经历了“湖泊形成—湖泊消失—黄河贯通—湿地形成”的自然演变。研究表明,若尔盖湖泊消失与古黄河贯通有关。湖水外泄后,黄河在古湖底形成一个巨大的U型弯曲,贯通了上游长达910千米、面积约86050平方千米的流域,水系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左图为若尔盖盆地位置与范围示意图,下右图为某考察队拍摄的黄河玛曲段台地沉积覆盖物。


(1)推测若尔盖古湖泊的形成过程。
(2)若尔盖湖泊消失与古黄河贯通有关,说明其判断依据。
(3)与贯通前相比,简述黄河贯通若尔盖盆地后水系特征的变化。
2024-02-2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A卷)试卷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流域地貌类型复杂,下图两图分别为我国长江流域两个不同区域的景观图和等高线地形图。



(1)右图中,丙地地形部位为____;与乙相比,甲地的坡度更____,等高线分布____
(2)左图所示的地貌类型为____,其特点为河流分汉____,土壤肥沃,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导致泥沙多淤积于长江____。(填“北岸”或“南岸”)
(3)说明左图所示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
2024-02-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阅读长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该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下图为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AB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



(1)(长江流域示意图)长江流域地貌景观多样,甲处的河流地貌主要为____,主要受____(外力作用类型)形成;乙处的河流地貌主要为____,形成的位置是____
(2)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表水缺乏,主要是因为该地貌是以____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受____(外力作用类型)和伴随的机械作用而形成。
(3)材料二右图描述A到B一线沉积颗粒粒径逐渐____(变粗/变细)和沉积物厚度逐渐____(变厚/变薄),并说明冲积扇形成的原因____
2024-02-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迪庆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8 . 珠江是我国第二大河,流经我国中西部六省及越南北部,在下游从八个入海口注入南海,称为“八门入海”。图示意珠江流域及入海口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珠江是我国第二大河的主要依据是(     
A.河流流程B.流域面积C.河流流量D.河流水深
2.关于珠江流域从上游到下游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下蚀作用逐渐增强B.河流搬运作用逐渐增强
C.河流侧蚀作用逐渐减弱D.河流沉积作用逐渐增强
3.珠江在入海口处形成“八门入海”的原因可能有(     
①地势低平有起伏,水流分散②雨季降水丰富,河流易泛滥
③海水倒灌,受侵蚀形成分汉④河流含沙量小,泥沙沉积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2-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9 . 图中,下左图为我国东部某区域示意图,下右图为左图中某一河段(虚线表示主航道中心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甲地貌是____,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从上游到下游该地貌的堆积物粒径变化为____,堆积物厚度变化为____,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____.
(2)右图的河段位于____(“平原”或“山地”).
(3)右图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在弯曲河段偏向河流的____(“凹”或“凸”)岸,该岸主要受____(“侵蚀”或“堆积”)。
(4)右图中①、②两地中,可能最早形成聚落的是____地,适合布局港口的是____地。
2024-02-0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10 . 左图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右图为黄河某河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地貌都以下切侵蚀为主B.左图位于河流源头附近
C.两种地貌都以堆积作用为主D.右图多位于河流中下游
2.下列地貌与右图中A处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风蚀蘑菇B.冲积扇C.石林D.沙丘
2024-02-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