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2 道试题

1 . 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1958年7月洪水过程水位与流量的关系,可以推测O、P两点(     
A.补给量不同B.流速不同C.取水量不同D.地形不同
2.当流量为5000m3/s时,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水位高的原因可能是( )
A.地壳运动B.修建水库C.水土流失D.打坝淤地

2 . 树种线是指树种个体分布的海拔或纬度上限。下图为某山地树种线海拔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山地树种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人类植树活动B.山地气候变暖C.山地降水增加D.土壤变厚变肥
2.树种线变化对该山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生物的多样性增多B.气温波动幅度降低
C.高海拔的裸地增多D.土壤的有机质减少
2022-10-14更新 | 402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梵净山,地处贵州省东北部,位于北纬27°47'~28°02'、东经108°36'~108°49'之间,形成于65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中(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其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5米,由坚硬的板狄变质碎屑岩和变质泥质岩层层堆叠而成。全境山势雄伟,重峦叠嶂,沟谷深邃,瀑流跌宕。梵净山动植物种类丰富,古老孑遗物种多,如:珙桐、冷杉、黔全丝猴、豹等。珙桐是第三纪(距今约6500万年-250万年)古热带植物的孑遗,喜生长在气候凉爽、潮湿背阴的环境中,该区拥有全球亚热带地区最大的珙桐连续分布区。佛光是太阳光与云雾中的水滴经过衍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非常罕见的特殊自然现象。梵净山的蘑菇石、九皇洞、新金顶都是佛光多发地带,为游客带来奇异的旅游体验。



(1)根据图文材料,说出梵净山形成中的外力作用过程。
(2)试分析梵净山佛光多发的原因。
(3)从地形地势角度,分析梵净山珙桐等孑遗物种得以保存至今的原因。
2022-10-14更新 | 30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刚果河为非洲第二长河,流量大、流域面积广、水系发达。读刚果河流域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流流量大,河口处却未能形成三角洲,其原因最有可能有(     )。
①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持续下沉②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③中部为刚果盆地,泥沙在此处沉积,搬运至河口处的泥沙极少④泥沙被强大的洋流带走⑤河口处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泥沙不易沉积⑥地处赤道附近,风力微弱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⑤
2.下列选项能体现出图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A.纬度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水量大B.纬度低→地形类型多样→植被类型多样
C.山地海拔高→水热充足→自然带类型多D.中部为盆地→河水流速慢→含沙量大
2022-10-14更新 | 415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风力较大。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的位置和对应原因搭配正确的是(     
A.山脊--海拔高植物生长量大B.山脊--受台风影响,植被倒伏量大
C.山谷--地势低,气温高D.山谷--沼泽广布,有机质分解慢
2.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河湖广布,森林生长条件好
C.冬季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D.水热条件更好,植被更茂密
3.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的主要措施有(     
①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②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③大量种植果树④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2-10-14更新 | 558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下图为我国宁夏中卫市周边地区分布图


材料2:压砂种地是来自民间的一项农业抗旱技术,即在地表铺垫一层砂石。从2004年起,中卫市以政府补贴方式强力推广这项技术。中卫市香山乡位于中卫市南部山区,香山农民四处拓荒压砂,大片荒漠化土地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瓜田。这种从石缝中长出来的西瓜皮脆、瓤沙、含糖高,同时吸收了砂石里的微量元素硒,很快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进而催生了独具特色的硒砂瓜产业。香山地区现有压砂田108万亩(1亩约为666.67平方米),过去大部分属于荒漠,几乎寸草不生。如今压砂种瓜,年亩均产值可达800元以上,而且地里春、夏、秋三季有绿,生态效益明显。上图示意黄河部分河段水系分布。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卫市发展西瓜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
(2)简述中卫市压砂田种西瓜可取得哪些生态效益。
(3)简析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对下游自然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7 . 济南(37°N)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有关林窗知识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林窗(下左图)主要是指林冠乔木衰老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的死亡,从而在林地造成空隙的现象。它可以分为两类:①林冠林窗,指林冠层空隙下的林地;②扩展林窗,指除林冠林窗外,还包括其边缘到周围树木的树干基部所围成的林地。该小组选择晴天,到南部山区进行野外调查,调查时绘制了林窗示意图(下右图),并获取林窗区域地理环境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调查当日正午时刻,兴趣小组成员测量获得结果Sd=H。该日最接近(     
A.雨水(2月19日左右)B.小满(5月21日左右)
C.秋分(9月23日左右)D.冬至(12月22日左右)
2.该小组研究表明,林窗变大会导致林窗区域(     
A.光照强度降低、温度降低B.气温日较差缩小
C.土壤的湿度增加D.土壤上层含水量季节变化增大
8 . 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亚地形图


材料二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


(1)巴尔喀什湖呈现西淡东咸“一湖两水”的现象,解释原因。
(2)从地形、气候、植被方面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2022-09-20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钱塘江河口湾又称杭州湾(下图),平面上呈喇叭状,从湾口向内逐渐缩窄,湾内海水涨潮时潮流流向偏北,落潮时潮流流向偏南,平均潮差约4.3m。研究表明,现代钱塘江河口湾是末次冰期以来因古钱塘江河谷遭受海侵演化而成:现代钱塘江河口湾南北两侧海岸沉积物深受潮流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河口湾的潮差自西向东大致(     
A.递减B.先减后增C.递增D.先增后减
2.现代钱塘江河口湾北岸沉积物粒径大而南岸沉积物粒径小。可推测该河口湾(     
①涨潮时潮流流速慢             ②南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③落潮时潮流流速慢             ④北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若未来地球气候再次进入冰期,会导致钱塘江(     
A.入海口位置向西移动B.下切作用加剧C.河口三角洲发育加快D.河床普遍展宽

10 . 四川省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地貌东西差异较大,西部多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3000米以下。森林植被碳储量指森林系统中碳元素的存留量,与森林植被的现存量关系密切。下图示意四川省森林植被分布面积和碳储量比例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随海拔的升高(     
A.逐渐增多B.逐渐减少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
2.图示四川省碳储量比例最高的森林植被主要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高山草甸
3.四川省海拔2000米以下森林植被碳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差B.水分条件差C.地形坡度大D.人类活动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