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2 道试题

1 . 巴尔喀什湖是中亚干旱区的典型内陆湖,具有湖泊面积大、水深相对较浅的特点,拥有丰富的湿地和水生动植物资源,水源主要来自伊犁河。下图示意1961—2020年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分别代表(     
A.入湖径流量、蒸发量、降水量B.降水量、蒸发量、入湖径流量
C.入湖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D.降水量、入湖径流量、蒸发量
2.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伊犁河入湖口可能(     
A.湖岸线升高B.湖水盐度升高C.生物种群数量减少D.水域深度保持不变
3.20世纪70年代巴尔喀什湖地下水变化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降水减少B.蒸发加剧C.对湖泊大量补水D.上游修建水库

2 . 下图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气候湿冷,为纯牧业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岛居民最担心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对应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服务是(     
A.淡水枯竭——供给服务B.全球变暖——调节服务
C.臭氧层破坏——支撑服务D.酸雨危害——调节服务
2.近十几年来,该岛生物种类快速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岛屿封闭,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较差
B.地形单调,不能发挥调节服务功能
C.人类活动破坏了该地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
D.降水增多导致供给服务减弱

3 . 下图为泰梅尔半岛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图中甲海峡长约104km,最窄处55km,水深32~210m,是北极航线上最惊险的区段。每到6月中旬,泰梅尔半岛冰雪融化,河流和溪水开始流动,发芽的植物迅速布满沼泽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甲海峡通航条件最佳的时期是(     
A.1月至3月中旬B.6月上旬至8月上旬
C.8月下旬至9月下旬D.10月下旬至12月
2.泰梅尔半岛地表植被(     
A.种类组成很复杂B.一般生长缓慢C.以喜短日照为主D.藓类地衣较少

4 . 根河市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全市海拔高度多在700~1300米。它是我国出现-40℃以下天气时间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由此被称为“中国冷极”。与该市同名的根河地处断裂带,存在无数不冻河段,从早到晚不断蒸发水汽,冬季常出现冰雾(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雾)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冬季,根河许多河段不冻是由于这些河段(     
A.落差大,流速快,河水难以冻结B.河水深,水量大,水体比热容大
C.地处断裂带,有大量地下泉水补给D.风力强劲,河面浮冰被刮走
2.冰雾景观出现时,当地(     
A.气温较高B.风力较小C.相对湿度低D.空气质量好
2022-07-04更新 | 65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5 . 燕山山脉以南地区在第四纪发生山区、平原分异,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地方。下图为“燕山山前构造单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燕山缓慢隆升时期对甲河流的影响有(     
A.流量减少B.汛期变长
C.流程变短D.泥沙增加
2.图示区域最老的岩层可能出露于(     
A.山前平原B.甲河上游河谷
C.燕山山脊D.低山区
2022-06-25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6 . 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方针叶林区土壤不适宜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的主要原因是(     
A.淋溶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B.气候寒冷,土壤有机质分解快
C.土壤贫瘠,土层冻结时间长D.土壤偏酸,适宜种植的作物少
2.图示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A.火后时间越长,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越高
B.过火25年后,林下植被生产力下降速度比物种的丰富度快
C.林下物种的丰富度在过火后第15年达到顶峰后持续下降
D.林下物种的丰富度越高,植被的生产力就越高
3.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     
A.乔木,耐火度高,生长迅速,容易恢复B.灌木,养分需求少,根交草本、苔藓地衣深
C.草本,数量多,火后光照充足,生长迅速D.苔藓地衣,低矮不易被烧伤,耐酸性强
2022-06-25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格达峰以奇为主,以险为绝,山峰昂天挺立,银装素裹,神骏异常。博格达峰北邻准噶尔盆地,南隔达坂城谷地与吐鲁番盆地遥遥相望,处于荒漠包围之中。由于地处亚洲大陆腹地,又受到西北高空气流的影响。这里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山麓炎热,中高山区湿润寒冷,1月最为寒冷,月平均气温为-16℃至-19℃;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为10℃至12℃;年降水量不超过200毫米,降水集中于夏季的7月和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2/3;9月下旬至次年5月底为积雪期,积雪厚度可达65厘米,北坡积雪厚度大于南坡。图示意博格达峰地理位置。



(1)分析博格达峰北坡积雪厚度大于南坡的原因。
(2)简述图中山脉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2022-06-2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8 . 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下图示意黄山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图中Ⅰ、Ⅱ、Ⅲ、Ⅳ代表四个季节黄山短尾猴活动的海拔范围)。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Ⅲ所代表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短尾猴食物供给最丰富的林带是(     
A.常绿阔叶林B.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山地矮林
2022-06-2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随着气候变暖,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贡嘎山冰川普遍出现后退、厚度减薄、面积减少等现象,但其东坡冰川(代表冰川为海螺沟、燕子沟冰川)和西坡冰川(代表冰川为大、小贡巴冰川)末端消融速度存在差异。在冰川形成和向下运动过程中侵蚀两侧及底部的基岩和松散物质,使岩块和砂砾等混杂于冰川内部形成内碛,而表碛是指存在于冰川表面的冰碛物。研究表明,当冰川表碛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对冰川消融的影响会发生改变。下图示意1990年与2019年贡嘎山部分冰川表碛厚度随海拔高度变化情况。



(1)描述1990~2019年间贡嘎山冰川表碛的总体变化特征。
(2)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说明贡嘎山冰川表碛增多的原因。
(3)表碛的厚度对冰川消融具有两面性,请做出合理解释。
2022-06-17更新 | 5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决胜高考最后一卷地理试题
12-13高三·辽宁沈阳·阶段练习

10 .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致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C.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下径流增多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2022-06-16更新 | 513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3届辽宁省沈阳二中年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