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1 道试题

1 .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黄河“几”字弯南岸,在对库布奇沙漠进行生态治理的早期,人们采取的方式以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植树造林为主,收效甚微。后来,引黄入沙工程从其西侧黄河段引季节性洪水进入库布齐沙漠的低洼地带,在沙漠的内部形成若干面积较大的“湖泊”,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下图为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治理早期,效果不理想的关键原因是(     
A.管理不善,植树种草的成活率低B.土壤保水性差,不利于植被着生
C.水资源严重短缺,植物生长困难D.多大风天气,风沙覆盖人工植被
2.引黄入沙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包括(     
A.稳定生态系统B.提高土壤肥力C.空气湿度增大D.缓解防汛压力
3.以下时间中,引黄入沙工程引水量最大的是(     
A.6月B.8月C.10月D.12月
2024-02-27更新 | 887次组卷 | 1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卷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那棱格勒河是柴达木盆地第一大河,其下游自昆仑山口至干盐滩之间依次发育了两级冲积扇。早期,那棱格勒河和乌图美仁河向东注入别勒滩;之后,受内、外力作用影响,那棱格勒河下游故道因洪水向北推移,汇入台吉乃尔河,并在东—西台吉乃尔湖地区发育了第Ⅱ级冲积扇。2003年前,鸭湖周边荒漠广布;随后,人们陆续在东、西台吉乃尔湖修筑拦水坝,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下图示意那棱格勒河下游流域及其水系演变。



(1)与上游相比,简述那棱格勒河下游的主要水文特征。
(2)说明那棱格勒河下游形成冲积扇的过程。
(3)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拦水坝修建后对鸭湖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 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

大约500万年前,阿伊拉日居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地区,曾经是一片灌满了微咸水的古湖,随着古湖两侧山脉的加速隆起和一系列的地质作用,此地区形成札达盆地,盆地底部有深厚的湖相沉积砂泥岩。在湖相沉积的砂泥岩中分布着大片土林(土林,即土质的丛林)。下图示意札达盆地的地质构造及札达土林自然保护区景观图。


(1)由于板块的运动,古湖两侧山脉加速隆起,简述这对古湖区降水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推测500万年以来土林形成的地质过程。
(3)一般认为土林留存时间较短,但有学者结合当地条件,认为札达土林会留存较长时间,试为学者的观点提供论据。
2024-02-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4 . 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周围高山环绕,湖面海拔3821米,面积约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被称为“高原明珠”。的的喀喀湖海拔高而不冻,水面平均温度14℃。有25条河流流入的的喀喀湖,只有一条德萨瓜德罗河从湖中流向波波湖。下图示意的的喀喀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的的喀喀湖海拔高而不冻的主导因素是(     
A.周围高山环绕,干热风盛行B.位于低纬度,湖泊蓄水量大
C.地下岩浆活动,地热资源丰富D.地处高海拔,常见晴朗天气
2.的的喀喀湖水位季节变化明显,其高水位出现在夏季,主要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雨B.季节性积雪融水C.高山冰川融水D.地下水
2024-02-05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5 . 驯鹿主要生活在寒带、亚寒带地区,以苔藓、地衣等植物为食,其每年都会有规律地进行南北方向的大迁移。如图示意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概况及驯鹿迁徙路线(图中箭头代表迁徙路线)。完成下面小题。



1.拉布拉多半岛(     
A.地壳运动活跃B.多构造湖泊C.高山峡谷相间D.东岸聚落多于西岸
2.冬季,驯鹿(     
A.为了躲避天敌,进入森林区B.为了避风御寒,进入苔原区
C.为了寻找食物,进入森林区D.为了繁育种群,进入苔原区
3.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拉布拉多半岛驯鹿(     
A.活动范围南移B.迁徙距离延长C.生存空间缩小D.食物生产力降低
2024-02-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灌丛沙堆是前进的风沙物质积聚在灌丛及其周围形成的一种地貌。自然状态下,灌丛沙堆形成、发展和消亡的一般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周期。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河套地区(黄河“几”字弯及周边地区,如下图所示)生态环境脆弱,灌丛沙堆广布。



(1)说明河套地区农牧交错带灌丛沙堆广布的自然原因。
(2)指出从迎风坡—坡顶—背风坡灌丛沙堆沙粒分选性的变化趋势,并简述成因。
(3)简析在灌丛沙堆的形成过程中,当地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
2024-02-0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阿姆河(如下图所示)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海拔约4900m的冰川,汇入成海。甲、乙是河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某日有游客在两地看到了长河红日升(红日映在远方的河面上)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阿姆河(     
A.以雨水补给为主B.河流汛期长C.支流少、流程短D.参与海陆间循环
2.阿姆河从甲到乙(     
A.含沙量有所减少B.年径流量显著减少
C.相对高差大于1000mD.河床下切作用加剧
3.游客在丙地看到长河红日升景观时(     
A.巴西高原草木葱绿B.索马里渔场渔获最大
C.阿姆河水浑流量丰D.美国西海岸火灾频发
2024-02-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呈南北狭长分布,该沙漠被分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谷和安第斯山脉三大地形区。阿塔卡马沙漠气候极端干旱,风成沙丘极少。如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及地形剖面示意。



(1)运用整体性原理,说明阿塔卡马沙漠的自然环境特征。
(2)从大气运动角度,简析阿塔卡马沙漠降水稀少的原因。
(3)推测沙漠中风成沙丘分布极少的原因。
2024-01-3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9 .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根浅,具有明显的生长期和休眠期,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纳马夸兰沙漠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份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图为纳马夸兰位置图及其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纳马夸兰地区南部夏季降水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B.沿岸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C.在东北信风带的控制下,盛行离岸风D.沙漠地区蒸发旺盛,水汽含量少
2.在多肉植物的休眠期,赖以生存的水源来自(     
A.大气降水B.海水C.地下水D.雾水
2024-01-26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伊塞克湖位于天山北麓,湖面平均海拔1608m,面积超过6300km2,是世界上较大的构造湖。湖水终年不冻,以热湖著称。湖水含盐量较高,故又称盐湖。湖水清澈澄碧,素有上帝遗落的明珠,是著名的疗养圣地。

材料二据《大唐西域记》记载,伊塞克湖“味兼咸苦,洪涛浩汗,惊涛汨淴,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

材料三伊塞克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图)



(1)简析伊塞克湖水位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点。
(2)伊塞克湖是著名的疗养圣地,试分析原因。
(3)说明伊塞克湖“水族多”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