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1 道试题

1 .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山地地形剖面线和森林乔木层顶部的高度线,在一次森林大火后,当地原始植被损失殆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坡脚乔木植被高度和植株大小明显优于坡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B.降水C.土壤D.热量
2.冬春季节,森林大火过后,制约新生植被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土壤(     
A.温度B.肥力C.质地D.水分
3.森林大火后,下列针对当地生态环境修复的处理方式恰当的是(     
①封山育林②平整土地造林③飞播造林④种植柑橘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 .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发现,雅鲁藏布江源区输沙量自1972年始以每10年增加18.9%的变化率显著增加。青藏高原河流输沙量变化与气候变化及其引起的冰川、冻土、植被等要素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图示意青藏高原1980-2020年年均降水量及平均气温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示气候变化趋势下,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源区河流输沙量增加的原因推测错误的是(     
A.降水量增加,侵蚀力增强B.冻土解冻提前,沙源增加
C.植被减少,固沙能力下降D.冰川融水增加,侵蚀加强
2.近年来青藏高原河流输沙量的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有(     
①缩短水库使用寿命②塑造河流堆积地貌③增加沙尘暴的沙源④导致河口泥沙堆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 . 汾河入黄口湿地是治黄的重要保洁员,考察发现,该湿地以砂砾石沉积为主,地下水赋存条件良好。主汛期时,汾河流域多暴雨,下游极易出现“水位雍高”现象,即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下图示意汾河入黄口段地形地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汾河入黄口湿地以砂砾石沉积为主,说明古汾河(     
A.河道下切强烈B.河岸岩性致密
C.黄河顶托显著D.流域降水丰富
2.主汛期时汾河流域多暴雨,是由于(     
A.冷锋活动较多B.准静止锋强盛
C.地形雨较频繁D.热力对流强盛
3.推测主汛期时汾河下游极易产生“水位雍高”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汾河河床高于黄河B.黄河上游汇水量大
C.汾河水下渗能力差D.入黄口处地形狭窄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是其中之一。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地形抬升容易形成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左图为丹娘沙丘位置示意图,右图为丹娘沙丘景观图。



(1)推测丹娘沙丘的主要沙源地,并说明理由。
(2)简要说明丹娘沙丘的形成过程。

5 .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下图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三处典型自然植被分别为(     
A.落叶阔叶林——疏林草原——灌木草原B.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疏林草原
C.针阔混交林——疏林草原——灌木草原D.针阔混交林——灌木草原——疏林草原
2.在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的原因主要是(     
A.区域小气候变干燥B.林木密集,截留雨水
C.坡面涵养水源能力弱D.植被吸收消耗大量水分
3.根据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原则,该区域山坡的植被最宜是(     
A.乔木林地B.灌木林地
C.耐旱草本植物D.耐寒草本植物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天然橡胶树是一种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树根浅、枝条脆,对水、肥需求量大,怕溃水,在温度5节以下易受冻害。天然橡胶是制造轮胎、水管、手套、气球等产品的重要原材料,在工业、国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日常生活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国,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简述印度尼西亚发展天然橡胶树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每年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橡胶出现两个高产期,简述其原因。
(3)近年来,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橡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试分析这样做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
影响。

7 . 雅鲁藏布江米林卧龙爬升沙丘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雅鲁藏布江北岸。下图示意米林卧龙爬升沙丘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米林卧龙爬升沙丘沙源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沉积B.风力沉积C.冰川沉积D.岩石风化
2.米林卧龙爬升沙丘面积具有显著季节变化,其面积最大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从甲到乙地(     
A.风力减小,颗粒物粒径减小B.风力增大,颗粒物粒径增大
C.风力减小,颗粒物粒径增大D.风力增大,颗粒物粒径减小
2023-11-13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气候是影响植被类型和土壤性质的重要因素。秦巴山区是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山区土壤有机碳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呈现有规律的时空变化。下图示意秦巴山区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绝对数越大,相关性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壤有机碳与气候相关性最弱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海拔大于1000米,夏季气温与土壤有机碳呈负相关的理由是(     
A.降水多,土壤淋溶性强
B.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
C.气温高,矿物质风化快
D.降水多,植物生长茂盛
2023-11-11更新 | 440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9 . 下图示意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2.乙地附近的气候类型最可能为(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3.与甲地相比,丙地(     
A.物理风化强烈B.植被季相更替明显C.砖红壤发育广D.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253平方千米,创造5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下图示意库布齐地区地理位置。

(1)分析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自然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说明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
(3)简述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
2023-11-09更新 | 587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