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冰洋地区海浪(风的作用下)的生成和发展会受到海冰范围变化的显著影响。过去,该地区大部分海域长期被海冰覆盖,除甲海区外,海浪活动普遍较弱。近30年来,夏季北冰洋大部分海域海浪活动呈增强趋势,而甲海区增强不明显。下图示意北冰洋各海域1980年9月和2012年9月海冰范围。



(1)指出近30年来北冰洋各海域海冰范围变化的原因,并推测目前图示海域海冰季节变化特征。
(2)试对甲海区过去海浪活动较强但近年来增强不明显这一现象给出合理解释。
(3)说明近年来北冰洋各海域海冰变化与海浪增强的相互关系。
2021-11-29更新 | 1029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届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第〇次诊断性检测地理试题

2 . 东北虎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它是所有虎亚种中需要栖息地面积最大的。在目前全球老虎栖息地急剧丧失的趋势下,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东北已经是至少55只野生东北虎的家园,部分由俄罗斯迁入我国。2021年10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挂牌,我国东北虎种群和栖息地的恢复潜力进一步激发,将成为全球老虎分布区最有恢复前景的国家。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虎是所有虎亚种中需要栖息地面积最大的品种,推测其主要原因(     
A.单位面积生物量少B.老虎个体食物需求量大
C.生存环境过于恶劣D.东北虎活动空间需求大
2.东北成为全球老虎分布区最有恢复前景的区域的原因不包括(     
A.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B.俄罗斯东北虎保护力度较小
C.我国东北自然环境更加优越D.东北与俄罗斯两分布区邻近
2022-02-10更新 | 417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湿地”位于松嫩平原西部的内流区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水源来自大气降水、上游来水以及区间来水(如嫩江漫水和人工生态补水)。河沿线分布着50多个村庄,且1990年以来修建了多座水库。近几十年来,扎龙温地迅速退化并形成大面积的盐渍化土壤。研究表明盐,渍土的盐分主要累积在土壤表层,且季节变化明显。图为扎龙湿地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几十年来,扎龙湿地迅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流域内降水显著减少B.流域内蒸发显著增加
C.上游来水量显著减少D.生态补水量显著减少
2.退化的湿地转化为盐渍化土壤,下列原因与此关系最小的是(     
A.地势低平,地下水埋藏浅B.大水漫灌,地下水位抬升
C.内流区域,盐分无法外泄D.气候较干,地表蒸发旺盛
3.关于土壤表层盐分随季节变化的趋势及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春季返盐一气温回升,蒸发增强B.夏季返盐一降水丰富,地下水位高
C.秋季脱盐一气温下降,蒸发变弱D.冬季脱盐一土壤冻结,阻隔地下水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流位于我国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地区,为嘉陵江的支流,自汇水口向上依次出现“V形谷”、“U形谷”、瀑布地貌。“V形谷”河段河床紫色土和泥岩(岩性较软)发育;“U形谷”河段河床砂岩(岩性较硬)上覆在泥岩之上;瀑布落差大,下方形成巨大的岩腔和较深的水潭,水潭周围堆积着大量的崩塌巨石。下图为该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及瀑布纵剖面图。


(1)分别说明该河上、下游河段河谷类型形成的原因。
(2)在以上右图中画出瀑布形成之前的河流水位线(用一条水平虚线表示)。
(3)分析图中瀑布下切作用最强的季节。
(4)在现有变化趋势下,分析未来该瀑布落差的变化。
2021-05-29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铜梁中学、长寿中学等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地理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山湖泊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能够很好地反映气候变化趋势,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赛里木湖古称“净海”,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微咸水湖,湖区四周群山环绕,自然资源丰富。赛里木湖原本没有鱼,1998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等冷水鱼养殖,2000年首次结束不产鱼的历史,经过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冷水鱼生产基地。图1为赛里木湖位置示意图,图2为1960-2020年赛里木湖面积变化趋势图。



(1)结合赛里木湖面积变化趋势,从水体补给角度推测该区域的气候变化特点。
(2)说明赛里木湖面积不断变化对湖区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3)分析赛里木湖能成为我国最大冷水鱼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6 .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的遥感参数,指数越高,地表植被覆盖度越高。下左图、右图分别示意黄河源区平均生长季NDVI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横坐标为年内日期序号,DAY145表示从1月1日起计算的第145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03年黄河源区可能出现(     
A.河流径流量增大B.风沙活动增加
C.土壤解冻提前D.凌汛危害加大
2.黄河源区春季NDVI小于秋季的主要原因是春季(     
A.生物量积累较少B.空气湿度更低
C.土壤未完全解冻D.枯枝落叶较少
3.据图推测,黄河源区气候变化趋势为(     
A.冷干化B.暖干化
C.冷湿化D.暖湿化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寒草原(AS)是在寒冷、湿润的环境条件下发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种草地类型,是长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之一。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按覆盖度不同,高寒草原可以分为H—AS(覆盖度>50%)、M—AS(30%<覆盖度<50%)和L—AS(覆盖度<30%)三种类型。图甲为长江源区三类高寒草原的面积在不同时段的年均变化率,表乙为长江源区高寒草原面积变化与部分环境因子的关联度(数值越大表示关联度越高)。




(1)描述1969—2013年长江源区高寒草原面积的主要变化特征。
(2)指出1969 —2013年长江源区高寒草原覆盖度的整体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3)分析长江源区高寒草原的变化对源区地表径流的影响。
2020高三·山东·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8 . 古湖泊是历史上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 000年左右,最初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湖泊,此后随着气候的变迁和海平面的变化,湖泊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因注入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下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向北推进B.向南推进
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2.在莱州湾南部海岸线的变化过程中(  )
A.古湖泊面积增大B.古湖泊距海渐近
C.河流流程加长D.河流流速减缓
2020-03-24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测性考试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以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趋势。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我国华北平原某农业耕作区光热资源丰富,农作物一年两熟,9月~次年6月上旬种植冬小麦,7~10月种植秋玉米和高粱,期间套种其他作物。下图示意该农业耕作区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


(1)说明图中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并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原因。
(2)分析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的原因。
(3)分析图中耕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原因。

10 . 且末绿洲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南缘、阿尔金山北麓,主要沿河流分布。自西汉以后,且末河河道多次改道,最终成为今天的车尔臣河。


读车儿臣和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且末河道自西汉以来变迁的明显趋势为()
A.西移、北移B.东移、北移
C.东移、南移D.东移、北移
2.影响车尔臣河河道明显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A.地质构造、气候变化B.地质构造、风沙淤积
C.气候变化、人类活动D.人类活动、泥沙淤积
3.该河流河道变迁会()
A.增加水源总量B.改变聚落分布
C.改变气候类型D.减弱风沙侵蚀
2020-04-25更新 | 30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綦江中学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三4月复学联合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