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虫灾属于有害生物繁殖过量型灾害,是危害人类社会发展的十大灾害之一。沙漠蝗是蝗虫中最具破坏性的一个种类,高温天气利于其繁殖,其虫卵必须产于土壤之中,主要以植物花、叶等为食。为适应干旱的自然环境一般为散居,但蝗虫食物数量增加会导致其快速繁殖并聚集大规模蚕食植物,形成蝗灾。2018年阿拉伯半岛降水异常变化造成当地严重蝗灾,并于2018年12月向东非迁移,2019年6月开始迁移到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地,甚至有直逼中国之势。

材料二:降水距平百分率是反映某地某年降水与多年平均值的偏离程度:(当年观测值-多年平均值)/多年平均值×100%,下图为阿拉伯半岛近60年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1)分析2018年阿拉伯半岛沙漠蝗大量繁殖的自然条件。
(2)推测沙漠蝗2019年6月迁移到印巴地区的原因及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列举当地为减少蝗灾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4)有专家指出,本次印巴沙漠蝗难以向我国新疆、西藏和云南迁移,即便侥幸迁移也很难在当地生存繁殖,请说明理由。
2022-02-13更新 | 65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2 . 沙漠蝗主要分布在北非、中东和西南亚的炎热沙漠地带,在降水充足等合适的天气条件下蝗虫数量会大量增加。2019年12月以来,非洲东北部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等地区爆发了严重的沙漠蝗虫灾害,源头可追溯到2018年发生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两场沙漠暴雨。下图为沙漠蝗分布和迁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本次蝗灾的形成过程为(     
A.气候干旱→蒸发加剧→土壤缺水→繁殖加快→向周边迁徙
B.气候异常→降水偏多→利于产卵→繁殖加快→向周边迁徙
C.气候异常→风力增大→向周边迁徙→繁殖加快→虫卵增多
D.气候干旱→河流断流→土壤缺水→繁殖加快→虫卵增多
2.沙漠蝗灾的危害主要由(     
①大量物种灭绝 ②引发森林火灾
③造成生态破坏 ④威胁粮食安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本次沙漠蝗灾对我国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有(     
①高山高原的阻挡,难以飞跃②沿途天敌众多,迁徙繁殖困难
③距繁殖地距离遥远,存活率低④我国西南气候湿热,生境差异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最大水面可达1万平方千米,水深可达11米;最小水面只有2700~3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少见的定期逆向改流的河流之一。
材料二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洞里萨湖(图)位于柬埔寨西部,湖东南部有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湖里鱼种繁多,盛产300多种淡水鱼。


材料三     生活在洞里萨湖区的居民,大多居住在可以移动的高脚木屋内,湖畔的村落有住家、学校、商店、邮局甚至是教堂,都搭建在水面上,形成特殊的“船屋”聚落景观。
材料四     近年来,耐克、阿迪达斯相继将在中国的原有生产工厂“外迁”到东南亚地区的越南或缅甸,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也将部分工厂从中国迁往越南等国。
(1)洞里萨湖湖畔水面上“船屋”特殊聚落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热,利于通风B.适应湖水涨落,便于搬迁
C.用水方便,水运便利D.紧临湖区,利于水产养殖
(2)指出洞里萨河不同月份的流向,并说明其成因。
(3)“缘木求鱼”一般被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在洞里萨湖畔的树洞里,人们有时能捉到鱼。说明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4)澜沧江水能资源丰富,在水电开发上一直争议不断。请指出其水能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
(5)简析产业转移对越南的影响。
2017-06-06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5月)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4 .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森林带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森林带在甲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
B.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
C.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
D.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2.目前,该森林带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造成的后果最有可能是
A.自然灾害减少B.全球降水增加
C.全球海平面下降D.雪线高度上升
3.下列开发方式中,有助于该森林带进行保护性开发的是
①设立国际基金
②建实木家具厂,生产高档家具
③建自然保护区   
④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结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 . 新西兰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岛国。境内7%以上是山地和丘陵。新西兰松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地带(下图),该松木引进新西兰后,异乎寻常的生长良好,新西兰松耐贫瘠,可大量种植在不适合集约农业利用的贫瘠土地上。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新西兰松在美国原产地难以深入北美内陆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干热,冬季寒冷漫长B.受沿岸海流形成雾的影响
C.海岸山脉海拔高,地形崎岖D.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充足
2.新西兰的民居一般采用木结构。这是由于
A.新西兰森林资源丰富B.发展旅游产业的需要
C.民居建筑的历史文化传统D.木结构利于减轻地震危害
3.目前我国开始尝试引种新西兰松。下列省份较适合新西兰松生长的是
A.河北 山西 陕西B.四川 云南 湖北
C.新疆 宁夏 内蒙古D.吉林 辽宁 黑龙江
2019-04-01更新 | 339次组卷 | 6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6 .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每年都有几个月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春天一到,湖面开始缓慢的融冰过程。在贝加尔湖佩夏纳亚湾距离湖面100~200米的沙滩上生长着一些神奇的松树,这些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下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图像。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贝加尔湖北部和西南端湖冰消融时间比中南部晚,其原因是(        
A.北部和西南端周边地势高B.北部和西南端受冷高压影响时间长
C.北部湖面狭窄,西南端湖面风速小D.北部纬度高,西南端湖水较浅
2.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为-38℃,而冰层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        
A.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
B.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
C.湖底地壳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3.“高跷树”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        
A.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B.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C.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D.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7 . 三峡水库在长江防洪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每年要根据长江不同时段的水量变化来调整库容。下图为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示意图,水库设计的正常运行水位是175米,防洪限制水位是145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发生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B.流速加大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
2.三峡水库主要的蓄、放水时间及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7-8月-放水-防洪错峰B.9-11月-蓄水-为来年枯水期有水可放
C.12-3月-放水-便于库区冲淤D.4-6月-蓄水-确保发电稳定
2023-04-14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黄河内蒙古段的南岸分布着十条相邻并行的山洪沟,这些山洪沟的上游是黄土丘陵沟壑区,中游有库布齐沙漠横贯东西,下游为冲积平原。此区域因处于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不同季节分别受到强烈的风力和流水作用。山洪沟内泥沙丰富,雨季产生的高含沙洪水对其下游地区和黄河干流产生了严重危害。经过上游小流域综合治理和中游防风固沙等措施,该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下图为黄河内蒙古段南岸水系图。

(1)本区域内库布齐沙漠自西向东由流动沙漠逐步演变为半固定沙漠,请解释其原因。
(2)在不同的区域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措施,以改善库布奇沙漠的生态环境。分别说出在沙漠边缘、河岸、沙漠内部采取不同的生物措施(植树造林为主或种草植灌为主)及理由。
(3)指出山洪沟高含沙洪水对黄河干流的危害。
(4)从环境治理的角度,阐述冲积平原区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
2024-05-07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德沼泽是白尼罗河流经尼罗河上游盆地时形成的世界较大沼泽之一,该沼泽面积季节变化大。苏德沼泽航道较浅且不断变化,水面布满漂浮植物。发源于赤道地区的白尼罗河在流经苏德沼泽后,水量骤减。20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修建了绕过苏德沼泽的琼莱运河。下图示意苏德沼泽地理位置。



(1)简述苏德沼泽对其下游白尼罗河河段水文特征的主要影响。
(2)分析苏德沼泽内漂浮植物数量多的原因。
(3)说明琼莱运河修建的意义。
(4)有人主张废弃琼莱运河恢复苏德沼泽原来面貌更有利于沼泽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请为此说法提供依据。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崩岗是红壤丘陵坡地由于水力和重力的复合作用发生崩塌、陷蚀形成的深围椅状崩口地貌,具有突发性强、发展迅速、危害严重、治理困难的特点。崩岗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图左示意崩岗的组成要素。

长汀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年均气温18.5℃,年均降雨量1710mm,县内崩岗广布,全县崩岗达3583条。在多年的治理过程中,长汀县形成“上截、下堵、中绿化”的综合整治模式(图右)。


   
(1)说明崩岗形成危害的过程。
(2)分别概括“上截、下堵、中绿化”措施对崩岗的整治作用。
2023-07-09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