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7 道试题

1 .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


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
2.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赤红壤B.砖红壤C.红壤D.黄壤
2018-09-30更新 | 1521次组卷 | 2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2 . 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2.樟树对干旱环境反映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       
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
②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
③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
④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2019-08-23更新 | 1091次组卷 | 28卷引用: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3 . 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
A.沙漠广布B.森林覆盖率低
C.全年气候干旱D.河湖众多
2.“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C.抵御夏季的雨水D.防御冬季的风沙
3.蜂巢屋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游客,从气候角度分析,最适宜的游览时间
A.11~12月B.7~8月
C.4~5月D.1~2月
2017-11-18更新 | 1983次组卷 | 36卷引用:【市级联考】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上游是指雅马渡水文站以上河段及支流,地处天山山脉向伊犁河谷过渡地带,每年5~9月以降雨为主,称之为暖季,每年10月~次年4月以降雪为主,称之为冷季。随着河谷内经济的发展,有专家提议在雅马渡水文站上游1.3千米处修建雅马渡水坝,以有效发挥上游已建成水库的综合效益。下图示意伊犁河水系及地理位置。


(1)描述伊犁河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
(2)分析伊犁河上游支流主要分布在北岸的原因。
(3)修建雅马渡水坝的提议遭到了各界的质疑,请推测质疑的理由。
2021-03-11更新 | 729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凌源市2020-2021学年高三3月尖子生抽测地理试题

5 . 珠穆朗玛峰(27°59′14″N,86°55′26″E)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脉中。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同时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测定的高程为8848.86米。下表为我国三次登顶珠峰的时间及所测高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登顶时间(北京时间)珠峰高程
第一次1975年5月27日14:308848.13米(雪面高)
第二次2005年5月22日11:088844.43米(岩面高)
第三次2020年5月27日11:008848.86米(雪面高)

1.我国登山队员三次登顶的时间都选择在5月,主要是因为5月珠峰峰顶(     
A.气温较高B.风雪强度小C.光照较强D.能见度较高
2.三次测量高程不等说明珠峰身高随时在变化,造成其变化的原因是(     
①板块张裂②地震活动③全球变暖④风化侵蚀⑤地壳抬升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2021-01-11更新 | 51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东北育才等8省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6 . 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升,现在平均海拔已超过4 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生物多样性减少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2020-07-07更新 | 888次组卷 | 45卷引用:辽宁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干旱地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下图示意农田灌溉初期该地区环境要素的关联。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表示蒸发增大和云量增多的依次为(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2.长期来看,图示地区空气湿度变化表现为(     
A.一直减小B.一直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3.下列举措,有利于促进退耕还草的是(     
A.实现河流梯级开发B.实现土地生态环境恢复
C.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D.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
8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500万年前,阿伊拉日居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象泉河流域,曾经是一片灌满了微咸水的古湖,随着古湖两侧山脉的加速隆起和一系列的地质作用,象泉河流域的札达盆地(位置见左图)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土林,即土质的丛林。右图为札达土林自然保护区景观图。



(1)由于板块的运动,古湖两侧山脉加速隆起,简述这对古湖区的气候产生的影响。
(2)推测500万年以来土林形成的地质过程。
(3)小华结合当地的条件,认为札达土林会留存较长时间,试为小华的观点提供论据。
2021-12-08更新 | 449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上升B.砍伐植被C.气候变化D.农业开发
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2-04-13更新 | 365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4-2015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10 . 蒸发是指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蒸发能力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充分供水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气象台站利用持续盛有液态水的蒸发皿观测到的蒸发量是蒸发能力,并不是下垫面的实际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推测,四个地形区中蒸发能力均值最高的是
A.塔里木盆地B.天山山地
C.阿尔泰山地D.准噶尔盆地
2.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
A.太阳辐射强弱B.气温高低
C.降水多少D.风速大小
3.我国下列四个湖泊,冬季湖面单位面积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台湾日月潭B.江西鄱阳湖
C.云南滇池D.新疆博斯腾湖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