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纳米比亚最不能错过的是美丽又震撼的星空,其位于南非高原西侧,地广人稀,被列为世界上5个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之一。黑暗天空保护区是为了避免人为光源对天象观测造成影响而设置的保护区,是天文爱好者观察天空的理想之地。

材料二:纳米比亚海岸附近的浅滩上,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

材料三: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而是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来代替上衣,被人们称为“红泥人”。

材料四:纳米比亚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长期短缺,70%需要进口,很多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1)分析纳米比亚成为世界著名天象观察地的原因。
(2)简析纳米比亚海岸附近火烈鸟聚集的自然条件。
(3)从适应环境角度分析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
(4)分析纳米比亚粮食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 . 瀉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巴西最大的湖泊帕图斯湖为一鴻湖,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下图为帕图斯湖位置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帕图斯湖是雅库伊河和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海水作用是(     
A.洋流自南向北搬运泥沙形成B.波浪不断侵蚀沿岸泥沙形成
C.波浪使泥沙平行海岸堆积作用D.沿岸洋流提供丰富的泥沙作用
2.下面对于帕图斯湖东岸的沙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增加飓风冲刷海岸B.沉积物质颗粒杂乱
C.长度与宽度不断减小D.作为港口防波堤
3.对帕图斯湖动态演变推理合理的是(     
A.随时间变化面积越来越大B.流域植被恢复可减缓沼泽化
C.径流增大湖泊深度也增加D.渔民人工养殖可减缓沼泽化
2022-11-25更新 | 1465次组卷 | 39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3 . 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2.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2019-01-30更新 | 4288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7届湖南华容县四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4 . 在黄土高原荒山顶部植树,最初几年生长良好,随后出现大量死亡现象,后调整为山腰平缓地带植树,获得成功。荒地造林后地表温度有明显变化,森林的反照率和蒸散发(蒸腾和土壤蒸发)是影响地表温度的主要因素。图a示意黄土高原造林后地表温度的变化,图b示意黄土高原造林后在不同季节反照率和蒸散发的变化。


   
1.黄土高原造林后,地表温度(     
A.总体上升 白天升温幅度大B.总体上升 夜间升温幅度大
C.总体下降 白天降温幅度大D.总体下降 夜间降温幅度大
2.黄土高原造林后,白天地表温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地表吸收热量增加B.蒸散发吸热量增加C.植物反照率减少D.土壤储水量减少
3.黄土高原山丘顶部所植树木后期出现了大量死亡,主要是因山丘顶部(     
A.年降水量减少B.土壤肥力下降C.地下水位降低D.太阳辐射增强

5 . 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古代称堪舆术,将古代天文、气候、地形、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构建环境的艺术之中。四川阆中古城被称作“风水第一城”,旅游业发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阆中城区所在地的叙述,最可能的是(     
A.河岸坡度大B.土层深厚,颗粒大C.地下水埋藏较深D.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
2.下列有关阆中城区布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是沿江防洪堤最厚最高区域B.乙地建筑较为高大密集
C.丙地为重工业区D.古城区布局因受行政规划影响而成
3.从传统风水学说来看,阆中城所在地是一个风水宝地。下列对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A.二面环水,调节小气候,气候要素年较差大
B.四面环山,城区风力较小,热量不易散失
C.北方山地阻挡寒冷的西北风,冬季相对温暖
D.植被丰富,水源充足,环境优良

6 . 河口地区地貌受河流、潮汐、海浪等共同作用形成,河口冲积过程是河一海动态平衡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前崇明岛南侧发育了众多沙洲(下图),至70年代,沙洲群逐渐合并成陆。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横沙的移动朝向是(     
A.东北B.西北C.西南D.东南
2.影响横沙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河水侵蚀B.海浪侵蚀C.海水堆积D.潮汐堆积
3.推测沙洲群合并成陆期间(     
A.长江入海输沙量减小B.长江入海径流量减小
C.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D.长江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7 . 地表蒸散指地表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分运动的重要过程,是植物及农作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水分和能量来源,是陆面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的重要纽带。下图为祁连山海拔2600~3800m内某流域不同地表实测蒸散对比和降水季节分配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林地地表蒸散低于草地的主要原因是(     
A.林地海拔低于草地B.林地温度低于草地
C.林地降水少于草地D.林地风速大于草地
2.影响该流域内8月草地地表蒸散相对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坡向C.天气D.风速
3.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祁连山各流域地表蒸散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该数据最可能用于(     
A.获取各流域内气象监测预报详实资料B.提取各流域内土壤肥力的变化数据
C.掌握各流域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动态D.摸清各流域内水循环的动态变化状况
2022-02-15更新 | 63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分水岭盆地(下图)是在地质历史时期板块挤压而成的;在该盆地内发育的常流河R向东通过垭口(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后气候转暖,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特拉河径流量剧增,而R河流量却呈减少趋势并逐渐演变成季节性河流;同期,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平均海拔约2100米,年降水量为120--300毫米,沙丘广泛发育。

(1)简析冰川消融期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原因。
(2)说明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原因。
(3)分析垭口处沙丘发育对阻止R河外流所起的作用
(4)大分水岭盆地自封闭以来,盆地底部地表物质中的盐类含量逐渐增加。说明这些盐类物质的富集过程。
2023-04-24更新 | 539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最后一模文综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236km,流域面积15.1万km2,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雅马渡以上为上游,雅马渡至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村(卡普恰盖)为中游,伊犁村至巴尔喀什湖为下游。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历史上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

(1)说明伊犁河成为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水源的原因。
(2)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
(3)说明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
2022-02-13更新 | 114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9年1月9日 《每日一题》高考二轮复习-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2010高三·浙江温州·学业考试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
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B.区域性C.整体性D.差异性
2021-05-10更新 | 1697次组卷 | 75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