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2021年4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报告列举了温室气体浓度增高、陆地和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及退缩等极端气候指标。下图示意地球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两极地区海冰面积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B.地势起伏C.太阳辐射D.人类活动
2.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海冰(     
A.面积年内变化幅度小B.消融速度慢C.冻结消融速度差异小D.消融速度快
3.报告列举的气候指标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是(     
A.极端天气影响生物生存B.北半球种植业北界南移
C.火山喷发频率将会增加D.全球粮食产区产量都增

2 . 我国野生亚洲象目前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临沧市三个州市,其生存环境面临破碎化的威胁。然而在几千年前,我国野生亚洲象的分布与现在相比有很大差异。图为我国野生亚洲象分布范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据各省行政区简称推测野生亚洲象在历史上曾有分布的是(     
A.黑龙江省B.云南省C.重庆市D.河南省
2.野生亚洲象生存环境破碎化后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①食物种类减少②人象冲突增加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种群间基因交流受阻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影响我国亚洲象分布范围逐渐南退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A.不同朝代战乱B.森林面积锐减C.全球气候变化D.人口城市扩张

3 . 海洋蓝洞是前期发育在高于海平面的碳酸盐岩台地和岛礁上,后期位于海平面之下,洞口与外海连通的洞穴。三沙永乐蓝洞位于我国西沙群岛,最大深度为300.89米,平均直径约为130米。下图示意三沙永乐蓝洞剖面,洞口周围生长有繁茂的珊瑚礁,从洞口往下,随着水体加深,洞壁逐渐收窄,在洞体转折处之上的斜坡观测到了滑塌沉积物。完成下面小题。



1.三沙永乐蓝洞洞口周围生长有繁茂的珊瑚礁,主要是因为(     
①水温适宜②海水盐度低③水深较浅④水流波动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推测洞体转折处以上洞体的形成主要是(     
A.地壳下沉B.火山喷发C.洞穴垮塌D.海浪侵蚀
3.三沙永乐蓝洞形成过程中(     
A.海平面持续下降B.始终处于海洋环境C.地质条件较稳定D.气候呈现冷暖交替
2024-02-05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4 . 积雪的变化必将会对土壤冻融格局及凋落物分解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积雪通常与冻融有极大关系,积雪厚度减少会(     
A.冻融频次增加B.土壤生物量增多
C.融冰期地表水增多D.融冰期地下水增多
2.就全球气候变化而言,高山积雪厚度变化会使林地(     
A.凋谢物分解加快B.森林冻害减弱
C.土壤生物量增加D.土壤肥力下降
2022-12-27更新 | 28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尔代夫群岛由自然环礁组成。据考证,最初马尔代夫海平面以每千年15m的速度上升;距今7000~6000年,海平面上升速度约为每千年2m;距今6000年以来,海平面上升速度为每千年25cm,从此时开始马尔代夫海域出现珊瑚岛礁。形成珊瑚岛礁的珊瑚虫生活在浅海水域,适宜温度为22~32℃。有人提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马尔代夫群岛在近100年内可能会消失。下左图示意马尔代夫地理位置,下右图示意马尔代夫近1万年以来的气温变化。



(1)据材料说明近1万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
(2)分析冰期结束后的前期气温上升并不明显,而海平面上涨幅度大的原因。
(3)就材料中马尔代夫群岛消亡论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6 . 为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科学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2018年4月3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提供中国、亚洲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科学客观地反映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下图示意1979--2017年9月和3月南极海冰范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出(     
A.3月和9月海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B.3月和9月海冰面积变化呈正相关
C.在图示时段海冰范围有增大的趋势D.在图示时段海冰具有年递增的趋势
2.近年来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海冰较常年增多即为冰进,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德雷克海峡的冰退现象会出现在(     
A.3月B.6月C.9月D.12月
3.在2012-2013年期间,南极洲周围海冰面积发生变化,短期内将会导致(     
A.秘鲁寒流的势力减弱B.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
C.菲律宾易发洪涝灾害D.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减小

7 . 植物对气候的反应最为敏感,其孢粉就成为了解古气候的重要媒介。乔木多为生长在温暖湿润气候下的木本植物,灌木多为半旱生植物,草本为旱生植物,蕨类多属湿生或水生植物。下图为距今240万年以来华北地区某地地层四类植物孢粉带谱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孢粉带Ⅲb中发现了大量的现仅存于高海拔山地的云杉(乔木)花粉,说明孢粉带Ⅲb时期该地区气候(     
A.温暖干旱B.温暖湿润C.寒冷湿润D.寒冷干旱
2.历史时期出现的温暖期,导致北极冰盖消失,亚热带范围向北扩展到加拿大。这一时期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海岸线大幅度变长B.陆地面积增大
C.天山积雪冰川增多D.野生大象生存纬度升高

8 .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示意图》,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A.冷湿B.冷干C.暖湿D.暖干
2.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的原因是(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D.降水明显增多,水位变高
2023-03-10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平江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冰冻圈是地球表层的水以固态形式存在的圈层,包括陆地表层的冰川(冰盖)、冻土、积雪、江(河、湖)冰等;海洋上的海冰、冰山等;大气圈中的冰晶等。冰冻圈是气候变化最敏感圈层之一,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各要素都在变化,主要表现为规模、温度的变化以及使原本封存在冰冻圈内的有机碳融化分解。我国的冰冻圈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北方地区。

材料二:下图为两极海冰范围变化图。



(1)描述1970-2019年期间两极海冰变化的特征。
(2)说出近年来青藏高原地区冰冻圈显著变化的主要表现。
(3)分析冰冻圈的变化对气温的影响及原因。
2022-06-17更新 | 40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湖北省荆州中学等四校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10 . 全球变暖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下图示意1959~2019年全球及部分国家人均累计CO2排放量。2013年以来,②国人均CO2年排放量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的国家是(     
A.英国、美国、日本、中国、印度B.美国、英国、日本、中国、印度
C.英国、美国、日本、印度、中国D.美国、日本、英国、中国、印度
2.推测2013年以来②国人均CO2年排放量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转型升级B.新冠疫情影响C.人口总数减少D.能效提高
3.“减排、增汇、保碳、封存”是我国实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下列措施中“增汇”效果显著的是(     
A.保护自然生态B.开发生物质能C.建设生态工程D.治理大气污染
2022-12-12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