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A.冰期IB.冰期ⅡC.冰期ⅢD.冰期V
2.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Ⅲ时期(     
A.北温带自然带北界偏北B.山地雪线上升
C.全球海洋面积更小D.全球温度更高
2022-12-28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大西洋暖流是由表层风洋流和深层海水温盐环流共同构成的三维立体环流,每秒向欧洲输送1亿立方米的暖水,相当于百万座核电站的产热供给。在距今1.29-1.15万年前,先是劳伦泰德冰盖的冰架大规模断裂,后来格陵兰地区降温20℃、英格兰地区降温8℃,猛犸象、巨型短面熊、剑齿虎等动物灭绝,史称“新仙女木事件”。图1和图2为相关资料图。

(1)描述42万年来地球温度变化的特点。
(2)说明“新仙女木事件”发生过程。
(3)简述“新仙女木事件”结束后气温恢复正常的原因
2024-05-0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

3 . 洱海是云贵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其西侧的点苍山森林茂密,众多溪流发源于此。历史上流域内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域面积以及入湖处与湖心距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入湖河流所携带泥沙的沉积条件。因此,科学家常常利用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推断流域内的气候变迁。下面图1为云南点苍山和洱海地区示意图,图2示意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与其沉积时间的对应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1中点苍山东侧平原的成因是(     
A.地壳上升,流水侵蚀B.地壳下沉,流水侵蚀
C.地売上升,流水沉积D.地壳下沉,流水沉积
2.图1中甲地至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特点为(     
A.总体变粗B.总体变细C.先变粗,后变细D.先变细,后变粗
3.图示地区1300年至2000年气候干湿状况的变化为(     
A.变干一变湿一变干一变湿B.变湿一变干一变湿
C.变湿一变干一变湿一变干D.变干一变湿一变干
2021-01-12更新 | 190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4月)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洲象主要分布范围为东南亚和南亚热带地区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等13个国家,大约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一群野生亚洲象,近日一路北迁,经普洱市墨江县、玉溪市元江县、红河州石屏县后抵达玉溪市峨山县。截至2021年5月28日,15头野象仍在峨山县境内,逗留并觅食。40余天时间里,该象群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受到影响。

材料二   亚洲象是非常珍稀的濒危物种,现在我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亚洲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吃掉约300公斤的新鲜饲料,每天会长途跋涉寻找水源、食物,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亚洲象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且寿命较长。亚洲象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也会吃香蕉和甘蔗等。

材料三   左图为历史上亚洲象在中国的分布北界示意图,右图为云南亚洲象一路北迁线路图。


             
(1)据左图描述甲一丁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规律,并推测丙、丁时期气候的主要特点。
(2)分析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
(3)针对云南亚洲象濒危的现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5 . 陆地冰川的变化与海平面升降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下面图甲示意欧洲东部三次冰期冰川界线的分布位置,图乙为相应时期内我国南部沿海某地的海岸线位置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甲所示三次冰期,与图乙中海岸线a、b、c所处时期依次对应的是(     
A.①③②B.①②③C.③②①D.③①②
2.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岩石,水平方向上由浅海到深海依次是砂岩、页岩、石灰岩。若图乙中海岸线a、b、c发生的时间是按从早到晚依次出现的,则Q处的地质剖面图是(     
A.AB.BC.CD.D
2021-11-02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CO2,排放到大气中,海洋中水的pH值持续下降,在过去的200年里,海洋吸收了大约30%的CO2排放,这种吸收已经改变了海洋水域中碳酸钙的生产,从而打乱了碳酸盐——硅酸盐循环,这种破坏转化为水pH值的逐渐降低,这件现象被称为海洋酸化。海水酸性的增加使众多海洋生物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下图为世界海洋酸化地图。



(1)据海洋酸化地图,描述海洋酸化地区分布特征______
(2)以欧洲和北美洲为例,分析这些地区成为海洋酸化主要分布区的可能原因______
(3)据海洋酸化程度图和所学知识推测海洋酸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______和危害______
(4)如何遏制海洋酸化,至少提出两条建议______
2022-10-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它以黄河中游地区为中心,北至长城沿线,南至鄂西北地区山前地带的河岸台地。仰韶期处于原始农业阶段,考古发现了大量石斧、石铲等农耕石器。在仰韶期,淮河下游基本无人类分布,人类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地带的河岸台地上。下图为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及亚热带北界变迁图。



(1)与现代相比,描述仰韶期亚热带北界的位置差异。
(2)推测仰韶期相对于现代亚热带北界位置差异的原因。
(3)说明仰韶期人类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地带的河岸台地上的益处。
(4)分析淮河下游滨海地区仰韶期文化遗址极少的自然原因。
2020-06-05更新 | 2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8 . 温尼伯湖是更新世冰期巨大的古冰川湖的残迹。大陆冰川消融初期,温尼伯湖湖水曾经通过雷德河流入密西西比河;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温尼伯湖湖水改由纳尔逊河注入哈得孙湾,湖面逐渐保持稳定。温尼伯湖现是加拿大第三大淡水湖,温尼伯河、雷德河、萨斯喀彻温河等多条河流分别从东、南、西三面注入。下图示意温尼伯湖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温尼伯湖从形成初期到湖面稳定时期,湖泊的蓄水量(     
A.先上升后下降B.持续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D.持续下降
2.温尼伯湖湖水外泄方向改变后,雷德河(     
A.径流量增大B.出现凌汛现象
C.结冰期延长D.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2021-05-12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021·全国·模拟预测
选择题-选择题组 | 较难(0.4) |

9 . 读我国历史时期中国东部冬半年气温距平及平均温度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现今形,我国从东汉开始的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中所经历时间较长的是(     
A.冰期B.间冰期C.温暖期D.寒冷期
2.下列关午东汉以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说内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北方农耕地区北界南移B.魏晋时期,北方农耕地区北界北移
C.唐朝初期,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发展迅速D.明清时期,黄河流域的水稻生产繁荣
2021-05-25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地理20210513-001【2020】【高二下】
2023·湖北·模拟预测
选择题-选择题组 | 较难(0.4) |

10 . 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矛盾异常突出。图1、图2分别示意石羊河流域三个观测站点逐月累积蒸发量及年蒸发量累积距平(即距平值的累加)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乌鞘岭站(     
A.1960—1970年的年蒸发量最大B.1980年的年蒸发量累积距平最小
C.1990年的蒸发量与平均值相同D.1995—2010年的年蒸发量变化较小
2.与永昌站相比,民勤站1970—1990年的年蒸发量变化差异可能取决于(     
A.气温变化B.风速大小C.水源供应D.植被覆盖
3.2000年以来,石羊河流域三个观测站点年蒸发量累积距平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旱涝灾害加剧B.尾闾湖泊扩大C.植被类型减少D.绿洲快速扩张
2023-10-27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猜题卷(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