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仰韶文化是指黄土高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该时期的农业生产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用黄土烧制的陶器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在仰韶文化早、中期,先民选择在河流阶地居住,并用大型木材和泥墙建造房屋;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下,该处先民被迫选择在高处挖掘窑洞居住。下图示意仰韶文化早期—晚期先民聚落位置的变迁。



(1)从河流的角度,说明先民选择河流阶地居住的主要原因。
(2)分析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温的变化。
(3)简析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的主要原因。
2022-06-03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B卷·综合测试)-【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2 . 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现代相比,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全球气候的总体特征是(     
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
2.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从总体上看,新生代第四纪(     
A.海平面不断上升B.冰川范围逐渐缩小
C.全球平均气温较高D.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

3 . 读地质演化史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当今相比,②时代气候特点是( )
A.暖干B.冷干C.冷湿D.暖湿
2.在地质考察中,③时代的地层最可能找到的化石是( )
A.恐龙化石B.三叶虫化石C.裸子植物化石D.被子植物化石
2022-01-17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单元训练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2021·湖北·高考真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对气候有强烈的依赖性,气温、降水、日照、冻土和植被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其生存微环境发生相应改变。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至雪线附近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该区域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日照较为充足,利于冬虫夏草的生长。雨季是冬虫夏草生长发育的主要季节。图1、图2分别示意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内各气象站点1981~2015年期间雨季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



(1)说明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判断依据。
(2)分析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的气候变化对产区位置和面积产生的影响。
2021-10-20更新 | 3510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综合测试】-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单元复习过过过(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5 . 下图示意1990—2013年山西省碳排放量变化。据此完成线面小题。



1.1990—2013年山西省碳排放量的变化特征是(     
A.1991—1996年持续增长B.1997—2005年呈波动下降趋势
C.2005年之前年均碳排放量比2005年之后大D.2005年之后碳排放量增长较2005年之前平稳
2.为减少山西省碳排放量,可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是(     
A.优化产业结构B.降低GDP规模C.变输煤为输电D.关停所用煤炭企业
2021-09-19更新 | 42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三章 素养拓展区
2017·浙江·一模
名校

6 . 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自3000年前至清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A.不断南移B.先南移后北移
C.先北移后南移D.不断北移
2.关于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3000年前全球海平面较低B.宋代时期热带、亚热带向北扩大
C.明代时期全球冰盖面积较大D.清代时期全球气候变冷
2022-10-08更新 | 372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中图2019版必修一)-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
19-20高三上·陕西西安·期中
名校

7 . 反射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气候变冷 ③冰川融化加剧 ④冰川面积扩大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分析“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     
①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②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 
③高山区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④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9-20高一下·广东河源·阶段练习
8 . 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裸子植物繁盛时代为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
A.暖湿B.冷干C.冷湿D.暖干
2.CO2增多,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①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降低 ②蒸发加剧,温带地区粮食产量可能下降
③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 ④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04-18更新 | 45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1章+宇宙中的地球(B卷提升卷)-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同步单元AB卷(新教材人教版)
9 .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气温变化、旱涝灾害对米价指数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信息显示我国
A.温暖期旱涝灾害次数相对较多B.温暖期米价指数相对较高
C.历史时期温暖期长于寒冷期D.米价与旱涝次数变化趋势一致
2.自1950年以来,气温的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各地区动植物数量增加B.南半球农作物分布向北移
C.高纬度地区取暖能源消耗减少D.病虫危害范围会明显减小
10 .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2018年9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发布首期成果,指出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显著。专家指出青藏高原气候的变化,从短期来看,确实有不少好处。但从长选的角度来看这种变化会对高原生态系统、工农业、交通、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该地区地势高峻,冰川广布,湿地众多。下图为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分布图(站点抽样统计数据)。



(1)据图,描述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
(2)有数据表明,近几十年以来青藏高原的升温速度增快,试从下垫面变化的角度分析原因。
(3)根据气候变化趋势,推测未来三江源地区河流流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简述高原的气候变化对铁路安全运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2019-11-03更新 | 53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 单元检测试题-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