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2023·广东江门·一模

1 . 植被是气候变化最直接、最灵敏的“指示器”,通过对植被的研究可获得气候变化信息。黄土高原南部白水河两岸分布有多处人类文明遗址,气候变化是影响该地区人类活动及文化演化的重要原因。下图为白水河流域距今5.53~4.12千年前各类种属植被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现代相比,距今5.53~4.12千年前白水河流域植被最突出的特征是(     
A.耐寒植物丰富度高B.亚热带种属数量多
C.温带物种优势明显D.耐旱植物占比更大
2.距今5.53~4.12千年期间白水河流域气候变化总趋势是(     
A.暖湿→冷干B.冷干→暖湿C.暖湿→暖干D.冷湿→暖湿
3.图示时期内气候变化并未导致白水河流域文化出现明显的衰退,原因可能是(     
A.人口数量大量增长B.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C.工业生产发展迅速D.耕地面积规模变大
2023-03-09更新 | 1910次组卷 | 14卷引用:地理(河北B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2023·黑龙江大庆·一模

2 . 尤通黑门山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最高峰,海拔2452m,地处挪威内陆,山麓地带年均降水量仅300mm。下图示意1960年以来尤通黑门山冰川物质平衡(积累量与消融量的差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气候趋于冷湿的时段是(     
A.1968~1970年B.1978~1980年C.1988~1990年D.2016~2018年
2.1960年以来,尤通黑门山冰川的进退趋势主要取决于(     
A.冬季降水B.冬季气温C.夏季降水D.夏季气温
3.挪威西海岸的冰川相比,尤通黑门山冰川物质平衡变化更大,主要是因为(     
①气温年较差大②年降水量更小③冰川规模更大④冰川高度更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2-17更新 | 347次组卷 | 6卷引用:旧高考省市高三一模分类汇编——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3 . 下表是小明制作的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气候资料统计表,表中部分信息遗漏,遗漏的a、b、c、d信息代表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平均气温。表格阴影面积大小反映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面积大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表中的a、b、c、d依次代表(     
A.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
B.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
C.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北半球陆地平均温、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
D.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
2.与北半球相比,表中南半球(     
A.陆地全年平均气温较低B.陆地冬季平均气温较低
C.海洋全年平均气温较高D.海洋夏季平均气温较高
2023-02-12更新 | 49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6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高频选择题50题)-【一轮题型·必刷卷】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题型突破训练(全国通用)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问题探究】

描述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点,并推测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可能原因。
2023-01-17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讲+练】14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考点聚焦】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讲练测

5 .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广东省作为交通流密集、路网发达的经济强省,交通业的碳排放备受关注。图示意2021年4月广东省高速公路车辆碳排放空间格局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粤北高速公路的碳排放量比粤东、粤西大的主要原因是(     
A.路网密度大B.接收产业规模大C.客货流量大D.港口机场数量多
2.降低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的有效措施是(     
A.减少道路交通流量,控制碳排放B.完善交通路网,提高道路畅通度
C.交通工具大型化,提高运输总量D.公路两侧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22-23高一上·河北保定·期末

6 . 大气中的成分随高度变化而变化,气温也会因大气成分变化而出现波动。下图示意全球年平均气温距平(与平均值的差)变化(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问题有关的大气成分及其变化是(     
A.臭氧急剧下降B.水汽含量减少C.二氧化碳增多D.氮气含量减少
2.最为剧烈的气温波动发生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
22-23高三上·北京海淀·阶段练习

7 . 下图为新生代距今36Ma(注:Ma指百万年)以来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类型百分比,其中左图为主要森林类型比例变化,右图为荒漠和草原比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36Ma以来,我国西北地区(     
A.始终以温带混交林为主B.草原比重持续增加
C.曾经出现冷暖交替变化D.气候逐渐趋向湿润
2.图示时期(     
A.联合古陆形成B.蓝藻大爆发
C.被子植被繁盛D.爬行动物出现
2022-11-06更新 | 492次组卷 | 8卷引用:地理(北京A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21-22高二上·内蒙古赤峰·阶段练习

8 . 猛犸象和披毛犀均是适应于寒冷气候环境的大型古脊椎动物(现已灭绝),古生物学者在图中的台湾海峡发现了生活在两万年前猛犸象和披毛犀化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最有可能造成猛犸象、披毛犀等大型古脊椎动物灭绝的原因是(     
A.火山喷发B.气候变暖C.森林火灾D.气候变冷
2.两万年前,猛犸象、披毛犀等动物在图示虚线区域生存的原因最可能是(     
A.气候处于寒冷期,该区域为陆地,多湖泊
B.气候处于寒冷期,该区域为海洋,多食物
C.气候处于温暖期,该区域为陆地,多湖泊
D.气候处于温暖期,该区域为海洋,多食物
2022-08-06更新 | 230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5 台湾问题-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
21-22高一下·广东韶关·期末

9 . 植物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期间撒出的孢子和花粉的总称。当孢粉离开母体撒落在地面,就会被一层层地掩埋在土层或泥炭层中。孢粉数量巨大(例如,一棵山毛榉树一年可撒出4亿粒花粉),在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一部分孢粉可长期存留下来。在我国辽宁南部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层中,桦属花粉占优势,而现在桦木林已退缩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我国辽宁南部8000~10000年前的气候特点是(     
A.冷湿B.暖干C.暖湿D.冷干
2.考古专家可以从含有孢粉化石的地层了解到当时的(     
①植被类型②植被年龄③地貌特征④气候特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22高二下·江苏盐城·期末

10 . 2022年瑞士达沃斯论坛,围绕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低碳转型展开讨论。下图为中国1990-2030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曲线图(2020年后为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5-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5%,这意味着我国(     
A.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B.化石能源不占主要地位
C.资源节约型产业增加D.已经完成产业结构转型
2.为如期兑现我国承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今后我国应(     
A.扩大工业规模,促进经济增长B.倡导集约经营,发展循环经济
C.发展粗放农业,恢复生态环境D.发展节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
2022-06-26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19 欧洲能源危机-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