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21-22高三下·河北·阶段练习

1 . 冻土是指温度在0℃及其以下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层厚度变化明显。研究发现,冻土层厚度的变化对黑龙江省湿地面积有较大影响。下图示意1961-2016年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深度的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冻结深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间可能是(     
A.12月—1月B.1月—2月C.2月—3月D.3月—4月
2.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层厚度变化反映出该省(     
A.冻土初日提前B.冻土终日提前C.冻土期延长D.冻土面积增加
3.季节性冻土层厚度的变化导致黑龙江省湿地萎缩,主要是因为(     
A.降水减少B.蒸发增加C.下渗增加D.融雪减少
21-22高三·浙江·开学考试
名校

2 . 地表湿润指数是衡量区域气候特征的指标,一般用年降水量与年可能蒸发量的比值表示。下图是某研究小组绘制的我国华北地区1960~2017年湿润指数空间变化率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华北地区的湿润指数,该地区近60年的(     
A.降水增加B.光照增强C.湿度降低D.气温降低
2.长此以往,华北平原可能会出现(     
①极端天气多发②空气质量恶化③水土流失减轻④生物多样性增加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8-30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解密06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
3 . 下图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
(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2021-08-1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十三 环境、区域发展与国家安全 5年高考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8)》介绍了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1901—2017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的最暖时期。1951—2017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4℃,升温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且区域间差异明显,北方增温速率明显大于南方地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其中青藏地区增温速率最大。2017年,中国属异常偏暖年份,地表年平均气温接近20世纪初以来的最高值。《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8)》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科学认识气候变化,重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材料二: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b____;c____;d____
(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____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____
2021-08-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选修6环境保护)
20-21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5 . 下图示意北半球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相对于1971—2000年平均值)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段内全球气温变化趋势是(     
A.波动上升B.波动下降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
2.造成图示时段内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修建水库,扩大灌溉面积B.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
C.燃烧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D.南水北调
3.二氧化碳是图示时段内全球气温变化的罪魁祸首,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能(     
A.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
B.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D.通过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
2021-08-02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碳排放-【寒假小练】2023年高三地理二轮小专题练习(新课标)
2021·北京海淀·三模

6 . 气候变化会引起垂直自然带的移动,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约4800年前至今的垂直带谱变化情况。据研究表明,此山地气候变暖干,自然带上移,基带面积扩大,气候变冷湿则相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阶段Ⅲ为该山垂直带谱现状,据此推断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A.天山山脉B.秦岭山脉C.太行山脉D.冈底斯山脉
2.据图推测(     
①受热量条件影响,自然带呈现从5到1的垂直分异
②北坡水分条件较南坡好,针叶林分布范围广
③阶段Ⅰ,气候较阶段Ⅲ暖干,荒漠草原面积较小
④阶段Ⅱ,气候较阶段Ⅲ冷湿,荒漠面积较大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1-06-02更新 | 1520次组卷 | 14卷引用:考向17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
2021·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7 . 读我国历史时期中国东部冬半年气温距平及平均温度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现今形,我国从东汉开始的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中所经历时间较长的是(     
A.冰期B.间冰期C.温暖期D.寒冷期
2.下列关午东汉以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说内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北方农耕地区北界南移B.魏晋时期,北方农耕地区北界北移
C.唐朝初期,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发展迅速D.明清时期,黄河流域的水稻生产繁荣
2021-05-25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24 全球气候变化-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精练
2021·河南郑州·三模

8 . 石笋是位于溶洞洞底的尖锥体,其高度往往与溶洞中的滴水量成正相关。通过对石笋的分析可推断气候演变特征。司岗里洞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洞内发育有丰富的石笋。下图为1300-1900年司岗里洞最深部一处石笋的距顶深度曲线和平均生长速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300-1900年,司岗里洞内的石笋(     
A.生长发育变快B.生长发育变慢C.生长发育停滞D.生长发育没有间断
2.根据石笋的生长变化可以推断出该时段(     
A.东亚寒潮多发B.东南亚洪灾频发C.南亚旱灾多发D.西亚气候湿润
2021-05-13更新 | 593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10气候类类型和全球变化(精选练习)-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2021·四川内江·三模
名校

9 . 我国长白山高山苔原带分布着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大白花地榆,野外考察发现该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有季节性雪斑的地块中,雪斑最大积雪厚度可达4米。气候变暖背景下,雪斑地块的积雪期明显缩短。下图为雪斑地土壤日平均温度和湿度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大白花地榆(     
A.喜阳光B.耐贫瘠C.不耐寒D.耐干旱
2.大白花地榆主要分布在雪斑地块中,主要是因为雪斑(     
A.提高了土壤温度B.增加了土壤水分C.改善了土壤养分D.改变了土壤结构
3.气候变暖背景下,大白花地榆(     
A.植株花期延迟B.分布高度下降C.群落密度升高D.种群数量减少
2021·天津·二模
10 .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距今约260万年至1万年前的更新世,又称“第四纪大冰期”,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显著特征是全球气候变冷,冰川面积大幅增加,寒冷的小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交替出现。更新世是披毛犀等冰期动物繁盛的时代,披毛犀是大型食草动物,生活在草原和草甸地区,长达1米的鼻角可以刮开冰雪,找到干草。中国科学家依据不同时期的披毛犀化石,提出了冰期动物“走出西藏说”:更新世之前,青藏高原成为冰期动物的“摇篮”,进入冰期以后,这些动物迁出了起源地,不断演化,它们的后代最终抵达北极地区。


(1)分析青藏高原成为冰期动物“摇篮”的时空背景。
图中1②③示意披毛犀种群“走出西藏”的迁徙线路。
(2)说明披毛犀种群东迁和北上的原因。
(3)晚更新世,最后披毛犀的最大分布范围可达中国东部的黄淮地区但是没有扩张到同纬度的亚洲中西部和北非地区,推测其主要原因。
2021-05-10更新 | 549次组卷 | 5卷引用:07全球气候变化-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高频考点拔高突破卷(自然地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