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6 道试题

1 . 柘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农业发展基础较好,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县内交通便利。图示意20062020年柘城的城—镇—村人口层级结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2006—2020年,柘城的城—镇—村人口层级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县城工业化发展②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③村域特色产业发展④村域学校数量减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为优化该县金字塔形人口层级结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A.县城承接外地产业转移B.促进“一镇一品”优势产业发展
C.改善村域基本服务设施D.合理推进优质耕地资源流转
2024-01-05更新 | 36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高考预测地理试题(08)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2 . 深圳分布有大量城中村,其中不少位于中心城区,与周边中央商务区的景观形成鲜明对比,形成了“城市包围农村”的格局(见下图)。当前,我国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深圳“城市包围农村”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开放后大量人口涌入B.城市用地面积快速增加
C.现代化农业得到快速发展D.农业用地未转化为城市用地
2.我国在部分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居民生活条件B.减轻城市内涝现象
C.缓解城市交通压力D.扩大城市用地面积
2024-01-05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高考预测地理试题(05)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3 . 城市等级影响流动人口适应和融入城市社会的程度。有学者将居留意愿分为甲、乙、丙三类,以此为基础对不同城市流入时间超过半年的人口进行居留意愿的调查。图为调查数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中信息可推知(     
A.城市等级越高丙类居留意愿表现越强
B.县级市具有甲类居留意愿的人口最少
C.丙类居留意愿在乙类居留意愿基础上形成
D.甲类居留意愿人口多于乙类居留意愿人口
2.普通地级市和京沪深乙类居留意愿率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自然环境B.年龄结构
C.就业机会D.生活成本
3.京沪深丙类居留意愿高于其他城市,主要影响因素是(     
A.落户门槛B.公共服务资源
C.人口密度D.城市空间规模

4 .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比(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下图为我国某年四地人口年龄结构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地体现的“人口红利”优势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甲>丙>乙>丁B.乙>甲>丙>丁C.丙>乙>丁>甲D.丁>丙>甲>乙
2.下列城市中,最符合乙地人口结构的是(     
A.北京B.鹤岗C.宁波D.大连

5 . 结合中国第六、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2020年期间,广东常住人口新增2183.06万,是人口增量第一大省。其中,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经济区域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下表为近十年广东四个经济区域常住人口的统计情况(单位:万人)。完成下面小题。

经济区域2010年常住人口2020年常住人口
珠三角5622.957823.54
粤东1682.471631.84
粤西1525.551576.66
粤北1609.971591.96

1.广东四地区中,近十年人口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珠三角B.粤东
C.粤西D.粤北
2.近十年广东各地常住人口的变化说明(     
A.交通条件显著改善B.区域差异有扩大趋势
C.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城市建设有趋同特征
2024-01-01更新 | 188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6 . 经过十几年不懈努力,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新农村建设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下图为浙西某县宅基地利用转型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Ⅰ阶段乡村宅基地闲置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B.乡村生态环境恶化
C.大城市人才引进政策D.城乡户籍制度调整
2.宅基地利用转型对乡村振兴成效较小的是(     
A.村庄布局合理B.吸引人才返乡C.住宅面积扩大D.补充耕地绿化

7 . 自20世纪20年代起日本开始向巴西移民,至今移民已达200万人。下图为“日本移民在巴西分布示意与巴西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移民主要分布于巴西(     
A.南部高原B.北部平原C.沿海地区D.偏远地区
2.巴西吸引日本移民的主要因素是(     
A.环境承载力B.气候条件C.产业结构D.传统文化

8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也是流动人口主要承载地。下图示意2000~2018年四大城市群流入人口分布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大城市群中流入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效应最明显的是(     
A.京津冀城市群B.长三角城市群C.珠三角城市群D.长江中游城市群
2.与图示其他城市群相比,流入长三角城市群外围县市人口比例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大都市辐射②产业基础③政府政策④社会福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3-12-29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期末地理试题

9 . 稳定城镇化,是指农村劳动力及其家庭成员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共同生活基础上呈现出来的连续的、无障碍的、不可逆的城镇化过程。稳定城镇化不是城镇化过程完成时的状态,而是人口城镇化过程的动态特征。长期以来,我国不稳定城镇化的主要症结仍然存在,且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完成下面小题。

1.稳定城镇化的突出特征主要表现在(     
①迁移过程的稳定性 ②迁移成本的廉价性 ③迁移方向的双向性 ④迁移家庭的完整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与稳定城镇化相比,长期以来我国不稳定城镇化的主要症结可能导致(     
A.城镇常住人口减少B.农村留守人口增多
C.城镇家庭户数减少D.农村劳动强度增大
3.推动我国农村家庭稳定城镇化的有利措施是(     
A.加快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建设B.增加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
C.放宽农民工及家人进城落户条件D.保留农村家庭宅基地使用权
2023·全国·模拟预测

10 . 迁出强度指数,是利用互联网服务请求的数量,通过算法测算各城市人口流往其他城市的情况。迁出强度指数并不是实际迁出人数,但也是判断人们就地过年情况的主要依据。下图示意我国农历戊戌年(2018.02.16—2019.02.04)、己亥年(2019.02.05—2020.01.24)和庚子年(2020.01.25-2021.02.11)腊月某城市相同时段人口迁出强度指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戊戌年图示时段内人口迁出数量逐日增加
B.己亥年每日人口迁出强度均大于另外两年
C.庚子年我国总人口相较于前两年大幅减少
D.腊月初九开始己亥年迁出强度指数都最大
2.导致图示时段庚子年人口迁出强度指数相较于前两年产生巨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春节民俗发生变化B.政府政策大力调控
C.回家过年意向下降D.铁路交通运力下降
3.推测图示时段下列区域迁出强度指数最高的是(     
A.四川盆地B.东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黄土高原
2023-12-27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全国高考信息卷文综地理试题(10)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