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2 道试题
12-13高一上·山东济宁·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1 . 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2016-12-12更新 | 992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1课时 练习
2016高二·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题组 | 容易(0.94) |
名校

2 . 湖南湘江新区是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位于湘江西岸,包括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面积490平方公里。下图为湘江新区范围和产业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湘江新区
A.界线是模糊的B.内部发展方向相同
C.具有一定的特色D.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不同
2.设立并建设好湖南湘江新区
A.是实施沿海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B.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C.有利于促进内陆地区成为外向型为主的经济区D.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3 . 2011年1月7日,广珠城轨开通运营。广珠城轨的开通将升级珠三角为“超级城市体”,有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读珠三角部分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分布图。


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本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
C.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D.河流纵横交织,但河流流量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
2.下列关于广珠城轨开通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能促进珠三角西岸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水平的提升
B.能推动珠三角西岸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C.能从根本上解决珠三角西岸城市之间的人员出行难问题
D.能加速珠三角的相互融合即增强“同城化”效应,有助于形成中国南部最大的“超级城市体”

4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时空变化明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海市远郊人口就业增速快,是因为(  )
A.制造业的外迁B.市区环境污染C.城郊农业发展D.城市用地不足
2.据图推测,1990~2010年,上海市(  )
A.中心城区空心化明显B.近郊区失业率上升
C.人口就业呈现分散化趋势D.远郊区人口老龄化加速

5 . 下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地市区和郊区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市区和郊区间气压差逐渐减小
B.a代表市区近地面的气压状况
C.a表示白天的城市气压或表示夜晚的郊区气压
D.气流运动方向为b→a→d→c
2.当a、b之间的气压差扩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市区大气污染物加速向郊区扩散
B.市区气温升高,有助于节能减排
C.市区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可能增加
D.市区气温升高,水源蒸发较多,引发水资源短缺
6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 )
①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还有绿地、花园及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
②不会改变城市的人文景观
③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④改变了城市水循环的类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海绵体”的主要功能是( )
A.净化雨水B.保护生物多样性
C.减轻城市内涝和提高雨水利用率D.调节城市局地小气候
3.目前中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海绵城市的建设可能( )
A.使城市化水平提高B.使城市产业结构得以调整
C.加重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D.使城市热岛效应减轻
2016-11-27更新 | 35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四单元单元活动:建设海绵城市-高二地理 新教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
7 . 西亚城市迪拜努力发展非石油产业比重,打造梦幻之城。下图反映了该城从海里填出两个棕榈形岛屿的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迪拜填造棕榈形岛屿的主要原因是( )
A.防御飓风的袭击B.发展海水养殖业
C.提高旅游吸引力D.承接炼油业转移
2.填海造陆建新城可能导致( )
A.近海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B.沿海湿地生态效益增强
C.地下径流入海更加通畅
D.海岸带不再受海浪侵蚀

8 . 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下图示意北方某特大城市城区2008年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所在的功能区依次是(  )
A.商住混合区、轻工业区、生态区B.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生态区
C.商住混合区、生态区、轻工业区D.生态区、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
2.导致该城区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数量B.天气状况C.建筑物密度D.交通通达度
9 . 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K2线B.AC 曲线C.AD 曲线D.AB 曲线
2.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
10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回答下列各题。
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D.减弱酸雨污染
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退耕恢复湿地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D.增加绿地面积
2016-11-27更新 | 1695次组卷 | 3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3.1水循环-课后作业(C层进阶高考)人教版(2019)必修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