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2 道试题

1 . 下图为中国城市和城市规模增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时期,对中国城市发展判断正确的是(  )
A.1996年之前,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了中小城市
B.1997年之后,城市发展以郊区城市化为主
C.1996年之前,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主要是产业大规模集聚
D.1997年之后,建成区的平均绿地面积在减少
2.近年来,关于大、小城市孰优孰劣的争议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利用率高
B.小城市布局分散,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
C.大城市资金雄厚,环境质量好
D.大城市产业活动密集,土地利用率高
2016-11-26更新 | 797次组卷 | 4卷引用:加练半小时-2018版高考地理(江苏专用)高频考点精讲 专题六高频考点38
11-12高三上·江苏·阶段练习
2 . 读某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千米范围内城市各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2.科学规划城市,有利于
A.合理利用土地,使每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C.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功能区
D.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2016-11-26更新 | 1086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第2章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2课时 测试题

3 . 下图示意使用GIS分析某类自然灾害(X)的模型构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类自然灾害(X)是       (  )
A.台风B.塌陷C.泥石流D.内涝
2.该类自然灾害近年来在我国发生概率不断上升,其原因不可能包括       (  )
A.开采地下水致使地面沉降
B.不透水下垫面不断增加
C.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上升
D.城区与郊区间温差有所下降
4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下图为“北京市某日PM2.5浓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PM2.5浓度高峰出现时段()
A.风力强劲B.阴雨绵绵C.汽车尾气激增D.工地扬尘增多
2.可以有效减少北京市雾霾天气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环境监测B.实施人工降雨C.居民减少外出D.减少废气排放
3.即使监测雾霾天气的分布范围,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D.数字地球
11-12高三·山东青岛·期末
综合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大城市1949~2002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 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图。

(1)据材料一描述该城市的发展特征。
(2)据材料一中的图乙,说明该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的影响。
(3)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6-11-26更新 | 1773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8年高考地理复习课堂练习:17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3-14高二上·江苏盐城·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A.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12-13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列关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正确的是(     
A.多建房,增加建筑群密度,解决住房紧张问题
B.将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市上风向
C.兴建工厂,解决就业难问题
D.加强绿化建设,增加园林和绿地面积
2016-11-26更新 | 4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卷
12-13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97年的下半年,巴黎、圣地亚哥等大城市先后发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其原因有 ( )
①城市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 ②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的大量排放 ③近地面大气出现了温度上下相近,甚至上暖下冷的情况 ④近地面大气出现了上冷下暖的情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6-11-26更新 | 6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卷
12-13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9 . 据武汉市规划局、国土局介绍,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性楔形绿色生态廊道:①大东湖水系(道观河—涨渡湖—大东湖)、②武湖水系(木兰山—武湖—天兴洲)、③府河水系(巨龙湖—府河—金银湖)、④后官湖水系(九真山—索河—汉阳六湖)、⑤青菱湖水系(斧头湖—鲁湖—青菱湖)、⑥汤胡水系(梁子湖—龙泉山—汤逊湖)。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完成小题。

1.打通这些廊道,将改善武汉市( )
A.主城区热岛效应B.主城区水上旅游状况
C.城市交通拥堵状况D.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2.武汉市是我国中部最大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现象有( )
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②城市绿地面积增加
③逆城市化
④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⑤城市总人口数量增加
⑥卫星城市增多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⑤⑥D.②④⑥
3.武汉市夹两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兴建高档观景(江)建筑
B.修建城市立体交通网
C.大力发展城市观光农业
D.发展休闲观光产业,兼顾防洪之需
2016-11-26更新 | 3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练习卷
9-10高一下·江苏泰州·期末
名校
10 . 下图为某城市发展阶段图,读图完成。

1.能正确反映Ⅱ阶段该城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的是
A.B.C.D.
2.Ⅱ阶段城市最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B.与周边地区温差变小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2016-11-26更新 | 330次组卷 | 14卷引用:2012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练习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