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他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的特点是把地球看作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掠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荒漠化B.资源枯竭C.破坏性的地震D.温室效应
2.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地是(  )
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
B.是低投入,高产出效益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
D.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有北半球“寒极”之称,位于迪吉尔卡河上游,气温年较差达101.8℃,是世界最冷的永久定居点,当地居民以长寿著称于世。居民的食物以鱼、马肉和奶制品为主,还会采摘野生浆果补充营养。这里的房屋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房子特别厚实,门窗有四五层,屋子盖在木桩上面(木桩深埋地下,木屋与地面最少有0.9米的间隔)。


(1)从地形角度分析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原因。
(2)推测奥伊米亚康屋子盖在木桩上面的原因。
(3)说明奥伊米亚康居民普遍长寿的有利地理条件。
3 .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虚拟水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它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贫水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
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
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
2.根据该段材料可以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缺水国家应从富水国家直接进口水资源来弥补不足
B.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C.发展中国家应积极生产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
D.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它仅指农产品中的含水量
4 . 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巴比伦王国在创造人类文明的同时也毁掉了水草丰美的家园,这说明( )
A.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经济发展不完全相协调
B.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必然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C.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与环境的保护相统一
D.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可能协调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某地两种大气污染现象的形成过程。
   
(1)说出上图所反映的大气污染现象,并描述图中有毒烟雾的形成过程。
(2)结合图示,从环境管理技术角度谈谈如何防治大气污染。

6 . 下图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影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C表示_______
(2)全球气温上升对沿海地区带来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等。
(3)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重,为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试提出改善措施________
7 .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早期工业社会是人类适应、依赖自然时期,利用能源少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9-10高一下·江苏南京·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据此回答小题。

1.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a表示的是(       )
A.滑坡、泥石流B.地震、海啸
C.台风、寒潮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2.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
C.若箭头a、b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过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
3.由上图可知,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A.发展问题B.资源问题C.人口问题D.粮食问题
2016-11-26更新 | 659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同步训练)-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二)
11-12高一下·江西吉安·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了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2016-11-26更新 | 73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