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碳交易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用的市场机制。若控排企业碳排放量超出配额,则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碳配额。自2011年起,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北、福建等7个省市建立碳交易试点,总共纳入企业2000余家。2017年底,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建设。下图示意2013—2017年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情况统计。


材料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企业、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推动绿色生产与生活,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中国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英法等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峰值,并计划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1)据图描述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总量的变化特点。
(2)请你为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应对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3)说明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2021-11-03更新 | 431次组卷 | 8卷引用:3.1碳排放与碳减排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
2 . 长三角地区是工业集聚程度高,大气环境污染较为严峻的区域之一,部分城市(见下面的图和表)雾霾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雾霾污染是PM2.5(粒径小于2.5μm细颗粒物)浓度过高导致,已经成为跨区域的环境问题。除自然原因外,雾霾形成与能源消耗、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人为因素有关。

材料二   2017年每万元GDP工业烟尘排放量,江苏的8个城市平均为0.36千克,浙江的7个城市平均为0.26千克,江苏比浙江高出38.5%。


PM2.5浓度/(μg/m3长三角部分城市
≤40舟山、台州、宁波、上海
40-50南通、湖州、杭州、嘉兴、绍兴
50-60南京、无锡、苏州
≥60扬州、镇江、常州、泰州
(1)概述长三角PM2.5浓度南北差异并说明该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2)从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角度推测防治雾霾的主要措施。
(3)面对雾霾污染的环境问题,人们呼吁“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围绕为什么要“共同打赢”,阐述你的观点。
2021-09-20更新 | 793次组卷 | 9卷引用:第四章 素养拓展区

3 . 读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关联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序号的含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为生产规模扩大
B.②为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
C.③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
D.④为破坏生态环境
2.下列关于该图所反映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必须停止开发资源,恢复自然环境原始面貌
B.人类与自然环境具有对立性
C.必须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导致环境趋向恶化
2021-09-19更新 | 312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4 . 读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②处的内容应是(     
A.改善环境质量B.人类与环境统一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物质资料生产
2.下列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不断向大自然索取是人类的任务
D.人与自然是一种依附的关系
3.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任务是(     
A.减少大气污染B.预防自然灾害C.建立自然保护区D.控制人口规模
2021-09-19更新 | 314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5 .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①F表示资源开发②F表示产业活动
③H表示废弃物排放④H表示产品消费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E阶段最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中工农业污染物排放引起环境污染
④资源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破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6 .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这是英国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地掠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弃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荒漠化B.资源枯竭C.地震D.温室效应
2.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B.是低投入,高产出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D.使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产生尖锐的矛盾
2021-09-19更新 | 903次组卷 | 8卷引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2022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7 . 下图表示的是人地矛盾冲突的程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若A、B、C、D代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则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
(2)A阶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此时人类对环境的作用________。B阶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
(3)人地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阶段在________社会,在图中表现在________阶段(字母)。
(4)D阶段中,人们已具备从区域至全球范围内改造环境的能力。体现在人类已掌握较高的________。该阶段人类社会走________的发展道路。
2021-08-10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1.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选修6环境保护)
2022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传统的环境观认为(     
A.人类与环境之间应和谐相处
B.自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C.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
D.天人合一
2.下列观点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     
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B.人类的发展来自对自然的征服
C.人类活动都会给生物体带来灾难D.人类对自然的保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
2021-08-0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1.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选修6环境保护)
20-21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下列有关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
B.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
C.文化服务是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物质财富
D.支撑服务的作用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
2021-03-14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1.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同步训练)-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二)

10 . 孟加拉国吉大港以北沿岸地区是全球重要的拆船业集聚区之一。来自其他国家的报废船只被拆解后,回收的废钢是钢材生产的重要原料。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形成拆船业集聚区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     
A.工资水平低B.港口优良
C.技术水平高D.钢铁产量大
2.拆船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有(     
①破坏红树林生态系统②加重风暴潮灾害
③产生水污染④破坏局部海岸生态系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1-03-06更新 | 2168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基础测试卷)-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单元AB卷(新教材人教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