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B.交通C.市场D.劳动力
2.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     
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B.减弱土壤通气性
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2022-06-13更新 | 8724次组卷 | 59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检二模拟二地理试题

2 . 把农业引入城市,使农业生产与城市空间相融合,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城市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有学者提出了将农业与城市中的社区相融合的“有农社区”的构想(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农社区”最主要的意义是(     
A.提供便捷的食物供应B.改变居民的生产方式
C.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D.美化社区的生活环境
2.若推广“有农社区”,对城市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控制城市用地规模B.完善社区商业布局
C.增加城市能源消耗D.缓解城市内涝灾害
2021-08-15更新 | 3796次组卷 | 5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泰华中学2023-220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3 . 随着碳中和的逐步推进,浙江山区某县积极拓展思路,结合当地茭白和麻鸭共养的特色,实施水氢生物质近零碳示范工程。图1为该工程流程图,图2为茭白和麻鸭共养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发展茭白和麻鸭共养的最大有利自然条件是(     
A.光热充足B.地形平坦C.土壤肥沃D.湿地较多
2.实施该工程可实现的环境效益是(     
A.基本无碳排放B.增加生物多样性C.减少水能枯竭D.减轻生物质污染
2024-04-18更新 | 770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学南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22-23高一下·福建泉州·期末

4 .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最集中的分布区域。近年来,库区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由传统的粮作方式向果林生态生产方式转型,库区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步提高。图示意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转型。完成下面小题。

   

1.土地撂荒主要出现在(     
A.高海拔坡耕地B.低海拔耕作区
C.聚落周边地区D.经济林下部区
2.农业生态系统的转型过程中,三峡库区(     
A.山坡水土流失不断加剧B.农户经济活动方式更单一
C.坡耕地的规模不断扩大D.聚落更可能向低海拔聚集
3.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转型主要是为了(     
A.种植结构转型B.土地功能转变
C.生态环境改善D.纯农生计转变
2023-07-06更新 | 376次组卷 | 4卷引用:高考押题卷一(河北卷适用)-【名校之道】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河北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随着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推进,浙江关停了部分中小养殖场,促使饭店泔水由原先直接排放或流向养殖户变为提供给环境集团集中处理。读饭店泔水处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饭店泔水提供给环境集团处理,有利于(     
A.有效控制酸雨B.循环利用资源C.提高饭店收入D.减少经济活动
2.有助于治理污水的措施主要有(     
①发展“种—养—加”农业循环经济   ②促进分散的工业企业集聚发展
③鼓励工商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   ④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 . 某校学生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研学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调查余村土地利用结构

余村,面积为7290亩,人口1035人。村子东西走向,三面环山,植被覆盖度高达96%,林地面积6000亩(其中竹林5200亩),水田面积580亩。

(1)说明余村农业土地利用结构情况。

任务二:参观余村展示馆,了解发展历程

(2)划分余村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分别概括各阶段经济发展特点。

任务三:调查余村生态文明理念转型农业发展之路

余村竹林资源丰富,但林相单一,村民收入较少。近几年,鼓励村民在竹林下种植菌菇、名贵树种、中草药,丰富了林下生态环境。

(3)简述余村发展林下经济的生态、经济效益。
2022-04-10更新 | 547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多校高考二模地理试题17题原题及变式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用地是以发挥生态功能或生态效应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其数量多寡、质量高低与时空稳定性更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洛川县地处黄土高原南部,县域总面积1793.12km²,生态用地空间分布不平衡,北部以基础生态用地为主,中南部以生产性生态用地为主。2009年至2019年,洛川县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不同程度转化,表1示意洛川县2009年、2019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比例(%)矩阵(以林地为例:2019年,2009年的林地中有89.07%的面积保持不变,有6.43%的面积转为草地,以此类推)。研究表明:基础生态用地的动态变化很难对其空间不平衡性产生有效影响,以果园(园地)为代表的生产性生态用地变化直接促进了整个县域生态用地格局的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地类林地草地水体园地耕地建设用地
基础
生态用地
林地89.076.430.181.572.290.45
草地57.8731.970.432.696.380.67
水体14.2910.2765.970.967.151.36
生产性
生态用地
园地2.750.940.0587.914.953.41
耕地7.450.320.5553.7034.503.49
非生态用地建设用地3.911.990.158.303.4582.19
(1)洛川县基础生态用地的动态变化很难对其空间分布不平衡性产生有效影响,请说明理由。
(2)解释洛川县生产性生态用地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原因。
(3)阐述洛川县生态用地变化及其影响对生态资源相对稳定区域开展生态建设的启示。
2024-04-08更新 | 20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多校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誉为“中华灵芝第一乡”的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4.4%,被誉为“中国生态第一市”。龙泉灵芝采用椴木种植,已有千年历史。2017年至今,发明了高科技工厂化生产技术,该技术可以解决灵芝连作障碍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年来,该地从栽培、加工、销售、品牌推广等方面入手,提出“做优一产、做精二产、做特三产”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小灵芝”撬动“大发展”。图为林下椴木种植法和灵芝工厂化生产技术示意图。

(1)分析当地林下椴木种植灵芝延续千年的原因。
(2)分析工厂化生产技术对灵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3)说明当地“做优一产、做精二产、做特三产”发展思路的合理性。
2024-05-18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多校高考二模地理试题17题原题及变式题
2024·山东潍坊·模拟预测
名校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察雅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区域年平均气温约为11℃,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50mm,“种养循环一体棚”项目位于该县的河谷地区。该项目以棚室为边界将种植系统、生猪养殖和发酵系统相结合,是一种立体养殖新模式,其种植系统年产蔬菜约4000kg,年产成品苗约39万株,生猪养殖年出栏仔猪约1600头。左图示意“种养循环一体棚”剖面,右图示意其农业生产过程。

(1)描述“种养循环一体棚”模式的农业生产过程。
(2)从自然地理要素角度分析本地区采用该模式的必要性。
2024-01-08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多校高考二模地理试题17题原题及变式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庙岛群岛(又称长岛)示意图。长岛大黑山岛岩体岩性存在差异,右图为长岛大黑山岛龙爪山天然栈道,凹嵌在悬崖陡壁之上。


材料二投饵使用率低导致传统水产养殖业成为重要碳源,碳汇渔业是指通过养殖固碳渔业生物促进水体中二氧化碳吸收,并通过收获水产品,把这些碳移出水体从而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2005年开始长岛政府投资数字化立体养殖,水下5米利用光合作用养殖海带,水下10米吊养鲍鱼以海带为食,鲍鱼的排泄物成为底层海参的食物来源,“鲍—参—海带”模式有效避免了人工喂养,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从地质作用角度,简述龙爪山栈道的形成过程。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绘制碳循环示意简图,并用文字说明“鲍—参—海带”模式对碳循环环节产生的影响。
(3)长岛渔业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