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3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早期,造林需要由工程措施改善自然条件,提供适生环境。该地某小流域有宽广而平坦的塬面,经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塬面条田连片,沟坡林草茂密,沟底坝库相连。下图为“该小流域塬面附近综合治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水土流失治理的早期,工程措施对造林的主要作用是(     
A.平整土地B.增加水分C.改善热量D.提高肥力
2.该小流域沟头防护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溯源侵蚀B.增加农业用水C.减少雨水下渗D.拦截泥沙造田
3.近年来,该地由打坝淤地转为人工削坡填沟增加沟道耕地数量,主要原因是(     
A.泥沙来源减少B.人工成本上升C.河流径流减小D.人口增长迅速
2023-07-12更新 | 133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地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因此被称为鱼鳞坑。为研究鱼鳞坑工程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某研究小组模拟三种坡度均为25°的坡面,对相同降雨强度(70mm/h)持续60分钟降水,研究其径流强度和输沙速率的变化。下图分别为三种坡面示意图、径流强度对比和输沙速率对比图。

   

   

(1)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鱼鳞坑对当地生态恢复的作用。
(2)分析丙坡面前15分钟输沙速率增加较快的原因。
(3)判断甲坡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4)与甲坡面相比,分析乙坡面输沙速率峰值低、出现时间早的原因。
2023-06-30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贵州省贵阳市高考仿真模拟考试(四)文综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生态警戒线。

材料二: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被列为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下图为黄河流域图、山东半岛城市群图。


   
(1)比较黄河宁夏段和河南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2)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简述当地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3)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带动沿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分析其发展的优势条件。
2023-06-20更新 | 2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高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4 . 陇东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是陕甘宁三省交汇处。该地区中部的董志塬塬面是主要的农田分布区,但是逐渐被蚕食。以董志塬为代表的黄土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沟道侵蚀剧烈导致塬面破碎化。黄土塬的问题已不是传统的水土保持问题,而是维系到黄土高原国土安全、人民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大社会发展问题,必须及时合理整治。下图为董志塬沟谷侵入塬边演化进程示意图,其中犬爪型、人手型和鸭蹼型是对其不同时期形象的比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董志塬的塬面破碎化演化过程为(     
A.犬爪型→鸭蹼型→人手型B.犬爪型→人手型→鸭蹼型
C.鸭蹼型→人手型→犬爪型D.人手型→犬爪型→鸭蹼型
2.董志塬塬面破碎化的主要原因是沟谷侵入塬边,其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溯源侵蚀B.断裂下陷C.风力侵蚀D.物理风化
3.沟谷侵入塬边的有效治理措施是(     
A.打坝淤地B.植树种草C.开发梯田D.修建农田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因流水造成的沟谷侵蚀是黑土区坡耕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流水侵蚀造成的侵蚀沟按照发展状态可以分为发展沟(即指沟底还能继续下切侵蚀的沟谷)和稳定沟(即指沟底不能继续下切侵蚀的沟谷)。下图是我国东北某村1968年和2018年黑土坡耕地侵蚀沟分布图。针对侵蚀沟谷的治理,当地提出了“治沟先治水,治水先护坡”的基本原则。



(1)据图描述该地从1968年到2018年黑土坡耕地侵蚀沟演变特点。
(2)从流水作用角度,简述单个侵蚀沟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3)说明“治沟先治水,治水先护坡”合理性。
6 .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是一个崩岗侵蚀大县,也是崩岗治理的“发源地”,2017年,该市列入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当地采用“上截、下堵、中间削、内外绿化”等模式对崩岗进行治理,把荒废的崩岗侵蚀劣地变成绿色“聚宝盆”。图1为崩岗侵蚀地貌景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崩岗治理模式图。
      
(1)描述崩岗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2)分析崩岗治理模式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的原理。
(3)简述崩岗治理模式如何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
2023-06-15更新 | 24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东源中学高考模拟地理试题(一)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长汀县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典型区,区域内水土流失差异较大,地形地质条件影响显著。近年来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长汀县将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旅游相结合,通过生态经济,实现生态富民。实现了从“水土流失冠军”到“水土流失治理典范”的转换。下图为该地碎屑岩分布区水土流失模式图。



(1)与其它地区相比,裸岩地区域水土流失较强,请对此加以解释。
(2)福建长汀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形成了封禁、种植等高草灌、小穴播草、浅层播草、种植灌木乔木等行之有效的科学治理措施。结合下表各分布区的特点,说出适宜各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分布区特点
山脊分布区山顶,山脊基岩裸露,山坡土壤层薄
砂岩分布区基岩裸露,多裂隙
泥岩分布区泥岩全风化,分布薄土壤层
下坡和坡脚残坡积层土壤发育较好
(3)说明长汀县依托水土流失治理发展生态旅游的社会效益。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所有降雨中,只有部分降雨会引起土壤侵蚀而造成水土流失,这部分降雨称为侵蚀性降雨。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积的80%,侵蚀性降雨多发,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湖北省各区域特点共划分4个二级水土保持分区(如图1所示),图2示意湖北省各水土保持分区年降雨量及年侵蚀性降雨量统计,图3示意2014~2020年湖北省年降雨量及年侵蚀性降雨量状况。



(1)说出引发土壤侵蚀的降雨因素。
(2)指出湖北省年侵蚀性降雨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3)说明湖北省年降雨量与年侵蚀性降雨量的关系,并推测2020年该省年侵蚀性降雨量大的原因。
2023-06-1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高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9 . 极端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沟坡上频繁发生,影响流域的产流产沙过程。下图为研究团队在黄土高原某小区域模拟两次降水(a、b)后测得的产沙率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其中一次降水引发了浅层滑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小区域两次模拟降水(     
A.a为第一次降水,滑坡前植被减少效果明显
B.a为第二次降水,滑坡后植被减少效果降低
C.b为第一次降水,滑坡后植被减少效果降低
D.b为第二次降水,滑坡前植被减少效果明显
2.浅层滑坡发生后,导致产沙率变化的原因有(     
①滑坡后土壤裸露面积增大
②地表受侵蚀后坡度增大
③地表径流增强,挟沙能力上升
④滑坡深度大,下渗增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023-06-07更新 | 68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届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三攀登行动(二)地理试题
10 .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由花岗岩发育而成的红壤遭受严重侵蚀。侵蚀类型主要有面蚀(指由于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坡面表层土壤土粒的一种侵蚀现象,它是土壤侵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沟蚀(由汇集在一起的地表径流冲刷破坏土壤及其母质,形成切入地表及以下沟壑的土壤侵蚀形式)和崩塌侵蚀(边坡上部岩石土体被裂隙分开或拉裂后,受流水作用突然向外倾倒、翻滚、坠落的现象)三种形式。研究表明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与植被覆盖率及土壤颗粒结构有很大关系。

表1:花岗岩风化壳各层的颗粒组成

风化壳层次有机质
(g/kg)
>0.25mm
团聚体含量(%)
>1mm
砾石含量(%)
<0.001mm
粘粒含量(%)



土壤表层32.437.0529.418.06
红土层5.814.839.2324.2
砂土层4.09.1037.768.60
碎屑层3.33.8851.94.19

表2:我国南方某地区水土流失分布统计表

坡度平坡(<5)缓坡
(5°~8°)
斜坡
(8°~15°)
陡坡
(15°~25°)
急坡
(25°~35°)
险坡(>35°)
流失面积(hm2)5701.816509.5919713.5220352.565259.87650.01
流失率(%)9.8011.1933.8834.989.041.12
(1)简要分析缓坡地区的各土层遭受流水侵蚀的类型。
(2)请你针对红土层、砂土层两类裸露地提出治理建议。
2023-06-0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三学业仿真模拟地理试题(一)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