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中国是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下降,严重影响区域生态平衡。下面为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某小流域不同海拔下土壤侵蚀类型的面积(单位:hm2)变化表和不同海拔下轻度及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占流域轻度及以上土壤侵蚀总面积百分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土地侵蚀类型海拔/m
300300—350350—400400—450450—500500
微度1118.451060.87612.66378.83220.55210.44
轻度52.35109.6419.187.152.772.11
中度46.67156.5846.2224.5011.058.75
强烈12.1493.5046.9826.9413.328.07
极强烈1.2027.7347.0242.7723.4613.65
剧烈0.042.6311.7717.1910.338.15

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海拔的升高,微度侵蚀面积不断减小
B.海拔小于300m的区域土壤侵蚀面积最大,450—500m的区域侵蚀面积最小
C.轻度及以上土壤侵蚀面积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
D.海拔300—400m的区域应作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
2.相对于高海拔地区,海拔400m以下地区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季风气候,降水丰富B.海拔低,坡角大
C.耕地面积大,人类活动影响大D.土质疏松
2024-05-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段考地理试题

2 . 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多种土壤侵蚀类型并存。表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不同坡度等级区域土壤侵蚀情况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坡度范围

土壤侵蚀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面积/104km2

比例/%

面积/104km2

比例/%

面积/104km2

比例/%

≤5°

1.45

54.92

0.00

0.00

1.45

60.41

5°~8°

0.34

12.88

0.01

4.17

0.33

13.75

8°~15°

0.50

18.94

0.07

29.17

0.43

17.92

15°~25°

0.26

9.85

0.11

45.82

0.15

6.25

25°~35°

0.07

2.65

0.04

16.67

0.03

1.25

>35°

0.02

0.76

0.01

4.17

0.01

0.42

1.三江源国家公园坡度大于35°的区域土壤侵蚀面积小主要是由于(     
A.植树造林面积广B.绝对面积较小C.植被覆盖率低D.降水量较少
2.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的情况可知(     
A.地形坡度对流水侵蚀影响大B.植被类型对流水侵蚀影响大
C.风力侵蚀对土层厚度影响小D.人类活动对风力侵蚀影响小
3.为了减轻三江源地区的土壤侵蚀,需要(     
A.减小三江源地区的坡度B.控制畜牧业的规模
C.削减三江源地区的风力D.实施全面植树造林
2024-03-12更新 | 20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月学业水平诊断(三)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3 . 水土漏失是一种特殊的水土流失过程。下图为“我国某地水土漏失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一般水土流失相比,对水土漏失形成影响较大的因子是(     
A.坡度B.岩性C.降水D.土质
2.与该过程伴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洼地内涝B.次生盐渍化
C.地下水污染D.石质荒漠化

4 . 祁连山地植被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带谱结构复杂。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土壤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厚度和肥力变化明显。祁连山地山麓地带和河西走廊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图为东祁连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东祁连山地北侧海拔1000~2300米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土壤D.水分
2.东祁连山地不同区域土壤厚度差异明显,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光照条件B.面积大小C.坡度大小D.成土母质
3.导致祁连山山麓地带和河西走廊水土流失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D.重力崩塌
2023-01-13更新 | 655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鲁北生态工业模式,形成“磷铵、硫酸、水泥联产”的生态产业链条,多条产业线结构紧密、共享共生。下图示意该企业生态产业链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未实行生态工业模式前,该企业生产过程会引起(     
A.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酸雨
2.鲁北企业集团采取生态工业模式的影响有(     
①减少废弃物排放量②消除地区贫困③增加经济效益④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6 . 广西平果果化示范区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2018年降雨侵蚀强度在9月达到最大值。果化示范区属于典型的岩溶峰丛洼地地貌类型,岩石以石灰岩为主,降水持续时间长时,洼地易出现内涝。该地区存在土壤在水力和重力等作用下结构发生松散和分解,并随径流进入裂隙、岩溶管道等地下空间的水土漏失现象,该现象在夏季较为严重。下图为岩溶洼地水土漏失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8年9月,果化示范区降雨侵蚀强度最大的原因可能是(     
A.植被覆盖率较低B.锋面雨带向北移C.受热带气旋影响D.受东南季风影响
2.果化示范区及夏季水土漏失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降雨(     
A.降低土壤的稳定性B.减弱根系的固土作用
C.加剧岩石崩解破碎D.加剧土地石质荒漠化
3.当降水持续时间长时,该地岩溶峰丛洼地易出现内涝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低洼B.水流速度减慢C.流域面积较大D.河流顶托作用增强
2022-04-10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三)地理试题

7 . 近50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不同阶段,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图不同时期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及主要措施

20 世纪 70 年代末
至 90 年代末
2000 年至 2010 年2010 年至今
治理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
主要措施梯田、淤地坝、植树造林、植被自然修复植树种草、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取土填沟、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
1.20世纪90年代前,黄土高原“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①缓解水土流失②拦截沟谷泥沙③发展梯田旅游④增加粮食供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010年以来,黄土高原部分地区采取“治沟造地”模式主要是为了缓解(     
A.粮食单产较低问题B.耕地质量下降问题
C.土地资源不足问题D.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3.我国对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措施由“植树造林”向“植树种草”、“植被自然修复” 的方向转变,说明(     
A.生态环境治理要遵循因地(时)制宜原则
B.生态环境恢复不要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干预
C.生物措施才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根本性措施
D.多年来,黄土高原的气候发生了较大变化

8 . 大白泥沟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处于小江中游,流域内年降雨量为600—800mm,而年蒸发量高达3000mm,且多断裂带分布,树木成活率低,泥石流灾害多发。当地采用漏斗底鱼鳞坑整地造林技术,在坑内栽树以提高树木成活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④地中受泥石流危害最大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2.推测该流域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原因最可能是(     
A.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
C.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D.植被稀少且下渗量大
3.该流域内树木成活率低,当地采用漏斗底鱼鳞坑整地造林技术,在坑内栽树以提高树木成活率。该技术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土壤水分蒸发B.防止野生动物啃食
C.降低坑内风速度,稳定树木D.收集雨水,保持土壤水肥
2021-09-28更新 | 428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第九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