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中国纺织业“东锭西移”

材料一棉花喜温、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2019-2020年度新疆棉产量516.10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新疆棉花品质优良,棉花播种育苗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棉花播种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下图1为新疆棉花主产区分布图,图2为乌鲁木齐气温和降水统计图。

(1)新疆棉花品质好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单选)
A.地形复杂多样B.灌溉水源充足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D.种植历史悠久

(2)新疆棉花播种育苗期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主要是为了(   )(单选)
A.防止食草动物破坏B.防止水土流失C.减少光照D.减轻低温冻害

(3)近几年,前往新疆采摘棉花的外省农民工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有(   )(不定项选择)
A.新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B.国家政策的变化
C.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多D.交通费用的增加

材料二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新疆成为承接东部地区纺织业转移的主要地区之一。

(4)影响纺织产业西移的主要因素是(   )(单选)
A.原料B.市场C.劳动力D.政策

(5)新疆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突出优势是(   )(不定项选择)
A.劳动力廉价B.原料充足且优质C.工业集聚程度高D.市场需求量大

材料三棉纺织产业链包括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等环节。新疆棉纺纱锭的产能增长迅速,但在新疆本地转化为棉布的比例很低。2016年,新疆产布1.76亿米,仅占全国布匹产量的0.2%。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布局了多个纺织城和工业区。借力“一带一路”建设打通了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预计到2028年,全疆棉花及纺织服装全产业链产值将超过3000亿元,棉花就地转化率45%,布产量20亿米,服装服饰产量8亿件(套)。图3为棉纺织产业链流程示意图。

(6)简述新疆为完善棉纺织业产业链采取的措施。
(7)分析“东锭西移”对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024-06-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二地理期末模拟卷(上海专用 选择性必修2全册)-学易金卷: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2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九个地级市组成,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港澳已经基本将轻工业转移至内地,产业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从内地九市情况来看,2010年以来,大湾区从核心向外产业结构出现明显的梯度变化。广州第三产业占比均超过70%,佛山第二产业占比稳步提升,江门第一产业占比上升明显。

下表大湾区内地九市2010年与2021年三次产业产值占比(单位:%

(1)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诸多城市中的城市等级较____(低/高),城市职能较____(少/多),服务市场范围较____(小/大),对周边区域有____作用。
(2)描述粤港澳大湾区从2010年至2021年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3)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大湾区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世界级大湾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4)分析佛山和江门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5)下列关于港澳将轻工业转移至内地的原因,正确的是(     
A.轻工业利润低,企业获利少
B.内地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C.内地地价低,能减少企业的用地成本
D.内地有一定的轻工业基础,具有承接优势
(6)在推进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     
A.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提高各城市竞争力
B.重点发展核心城市,增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
C.各城市产业错位发展,集中发展自身特色优势产业
D.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形成统一开放的大市场
2024-05-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等级考)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3 .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新东北振兴战略”,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生态环境建设。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基地,其中石油储量占45%,原煤储量占10%,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及装备制造基地。由于长期过度的开发,有些城市一些重要资源逐渐枯竭,一些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资源开发、就业矛盾与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并且,近年来东北已经成为人口净流出区域。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进东北地区经济转型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之一。

(1)简述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及装备制造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归纳东北地区1995年到2015年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3)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东北“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入的地域文化是(     )(多选)
A.华南沿海文化B.江南水乡文化C.荒漠绿洲文化D.华北平原文化

(4)近年来东北人口流失严重,其原因不包括(     
A.资源枯竭B.市场狭小C.产业结构单一D.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5)说明东北地区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2023-12-19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4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发展战略之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被确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率先取得突破的重点领域。

(1)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向周边地区转移,天津市、河北省成为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说明天津武清区承接北京先进制造业的优势条件。
(2)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向周边地区转移后,可以缓解北京市发展的问题有(     )(多选)
A.环境污染严重B.上班族通勤时间过长
C.住房价格过高D.人口老龄化严重

(3)图中所示区域内规划修建一条轻轨客运铁路。说明这一举措对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意义。
(4)历史上的天津因运河而兴,运河主要给天津市的发展提供(选填:水运/水景/水能)运河文化是天津地域文化之一。京津冀三地正在共同建设运河文化带,你认为天津市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性开发运河文化遗产。
2023-11-26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二地理期末模拟卷(上海专用 选择性必修2全册)-学易金卷: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江苏省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是我国重要交通枢纽,煤炭资源丰富。长期以来,煤炭、水泥、机械是这座老工业城市的支柱产业。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严控高能耗、高排放行业产能规模等政策的实施,徐州逐渐陷入发展的“瓶颈期”。




(1)根据上述材料,20世纪90年代,徐州陷入发展“瓶颈期”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家经济结构调整②徐州交通设施建设③国内建材市场萎缩④产业结构单一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立足煤炭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本世纪初徐州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可能是(     
A.房地产B.新型建材C.精密仪表D.铝材加工

徐州市工程机械产业具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产值最高和产业集群规模最大的城市。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徐州发展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区位优势。

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全省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人均GDP占全省的比重(%)三个区域,省内区域经济差异显著。为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自2006年起江苏省制定并实施苏南、苏北共建产业园建设项目。



(4)在合作共建产业园过程中,苏南可以提供的生产要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北可以提供的生产要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省内产业协同共建的同时,苏北还积极承接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苏北在接纳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时,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徐州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新能源产业发展蔚然成势。目前,徐州市已形成以新能源、煤电能源两大主链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涵盖晶硅光伏、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电力、煤炭电力等多个细分产业。


(6)从社会、经济、生态角度,阐述徐州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对该市的积极影响。
(7)全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2年徐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为9:43:48。请在三角坐标图上,用“·”标出徐州2022年产业结构坐标点。
2023-05-07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中地理试题(等级班)

6 . 发达国家“去工业化”是指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过程。J公司1922年成立于英国,主要生产高端汽车,在英国“去工业化”过程中,国内工厂的生产规模缩小。但近年来其在英国国内的工厂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成为英国“再工业化”的典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发达国家“去工业化”过程中最易向外转移的工业部门是(     
A.技术密集型工业B.资源密集型工业C.资金密集型工业D.劳动密集型工业
2.在“去工业化”过程中,J公司仍在英国国内保有整车生产工厂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国内(     
A.国家政策支持B.销售市场广C.工资水平提高D.研发能力强
2023-01-13更新 | 151次组卷 | 5卷引用:主题7 区域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中华地图版2022选择性必修2)

7 . 2022年,世界化工巨头德国B集团关停了国内部分生产线,加快了向我国华南地区某海岛石化基地投资建厂的速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B集团向该石化基地转移生产线的主要因素是(     
①资金   ②海陆交通   ③产业基础   ④技术水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该石化基地接受B集团产业转移可以(     
A.减少基础设施投资B.降低工人培训成本
C.改变区域产业体系D.优化石化产业结构

8 . 自20世纪70年代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形成规模以来,半导体产业总共经历了三次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迁移;第二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由美国、日本向韩国以及中国台湾迁移;第三次是由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向中国大陆迁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促使半导体产业发生三次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迁入地生产成本较低B.迁入地技术水平高
C.扩大技术普及度D.迁出地产业衰落
2.目前,美国通过政策补助的方式吸引半导体产业链回归美国。半导体全产业链回迁美国发展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土地成本高B.技术水平低C.劳动力成本高D.能源价格高
2023-01-10更新 | 437次组卷 | 10卷引用:主题7 区域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中华地图版2022选择性必修2)

9 . 图为两广地区的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在我国“东糖西移”格局中,广西是广东省甘蔗种植和制糖业的主要承接区。图中红水河是珠江水系干流西江的上游,流域内地势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7000℃等积温线在西侧向北弯曲,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D.海陆位置
2.在我国“东糖西移”格局中,广西作为主要的承接区,其相对于广东的优势在于(     
A.地形平坦,技术水平高B.劳动力廉价,市场广阔
C.热量丰富,水源充足D.土地成本低,劳动力廉价
3.下列关于红水河梯级开发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减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洪水灾害
B.诱发地质灾害,增加西江下游的含沙量
C.改变了珠三角地区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D.改善了该地区的航运条件,有利于把区域的资源外运
2023-01-07更新 | 242次组卷 | 4卷引用:主题7 区域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中华地图版2022选择性必修2)
10 . 阅读此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高谷深林密,地势北高南低,近年来,中国倡导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综合开发,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倡议等推动下,该地区经济合作取得很大进步。

材料二位于该流域的中老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其中老挝段北起老中边境口岸磨丁,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已于2021年12月3日建成通车。

材料三图左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料图”,图右为“澜沧江—湄公河径流量各国占比图”。

(1)分析老挝承接中国制造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
(2)分析中老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自然困难。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说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的方向。
2023-01-04更新 | 260次组卷 | 3卷引用:主题9 流域协作开发与保护—以莱茵河流域为例(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中华地图版2022选择性必修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