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保护(旧选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蓝碳也称海洋碳汇,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极收大气中的CO2,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在比例合理的贝藻混养体系中,养殖生物以不投饵、低营养级的大型藻类和滤食性贝类为主,其中滤食性贝类主要通过滤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微型浮游动物、有机碎屑、微生物等合成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大型藻类(包括图中海带)在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可以在微食物环作用下,进入食物网或形成惰性有机碳(RDOC)而长期驻留在海水中。下图示意我国某海洋牧场贝藻综合养殖系统。该海洋牧场使用的人工上升流系统是一种利用自给能量,通过注入压缩空气将深(底)层海水提升到表层的人工海水上升流系统。



(1)说明在贝藻混养体系中,滤食性贝类固碳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2)分析贝藻混养体系中滤食性贝类对藻类生长的促进作用。
(3)分析人工上升流系统促进海藻生长的原理。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崇明岛是我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具有辽阔的湿地资源,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同时也是上海地区促淤围垦的重点区域之一。1949年以来,崇明岛东滩多次建设围垦堤。围垦区内建有东滩湿地保护区,规划不同湿地类型,对保护鸟类资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围垦区外湿地植被-芦苇、海三棱藨草在新的光滩上生长演替,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下图示意崇明岛东滩不同年份大堤位置的变化及大堤建设前、后沿海滩涂的变化。



(1)指出崇明岛东滩大堤位置的扩展方向并分析原因。
(2)从冲、淤平衡的角度,分析东滩湿地植被对加速崇明岛滩涂发育的作用。
(3)围垦后,崇明岛东滩新的滩涂不断淤积,推测围垦区外海三棱藨草、芦苇的演替过程。
(4)分析围垦堤内鸟类数量增加的原因。
2022-06-17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高考考前诊断预测卷文综地理试题
3 .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锡林郭勒草原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上世纪后期生态破坏严重,黑风暴事件频发,草原退化。2000年以来,通过封育等措施治理,生态环境逐渐好转。下表示意不同封育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于封育前的增长率。

封育年限封育一年封育三年封育五年
增长率0.38%17.34%7.99%

(1)黑风暴天气会加剧草原退化,请分析其原因。
(2)分析封育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过程及原因。
(3)若对锡林郭勒草原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价,需要调查哪些数据,请列举4例。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大深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分。湖面海拔774m,最深处达1470m,低于海平面600m以下。周围有多条河流汇入坦噶尼喀湖,湖水经卢库加河汇入刚果河。湖底沉积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流域内干湿季分明,受风带作用下的上升流影响,干季湖内鱼类资源丰富。根据调查显示,过去10年该湖部分边缘区域,水位下降了6.1米,坦噶尼喀湖正在面临威胁。下图为坦噶尼喀湖流域示意图。



(1)湖泊按成因可分为火山口湖、冰川湖、构造湖、堰塞湖等,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坦噶尼喀湖的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及该湖的形成过程。
(2)坦噶尼喀湖上鸟类众多,被人们称为鸟的王国。简述其主要原因。
(3)分析导致坦噶尼喀湖水位下降的原因。
2022-06-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5 .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繁殖地。丹顶鹤每年10-11月向南迁徙越冬,次年2-3月返回繁殖地。江苏省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丹顶鹤分布数量最多的越冬地。下表是丹顶鹤偏爱的生境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生境类型生境面积(km2丹顶鹤数量
草滩230.37351
盐地碱蓬滩175.5317
泥滩3176.3637
芦苇滩107.04136
水产养殖塘251.17236
盐田324.5116
稻田6.67140
大米草滩81.5434

1.丹顶鹤最偏爱的生境类型(     
A.草滩B.芦苇滩C.稻田D.泥滩
2.鄱阳湖也是丹顶鹤的越冬地,但是丹顶鹤数量极少,其原因错误的是(     
A.冬季丹顶鹤南迁的路线较远B.鄱阳湖湿地人为开发严重,无自然保护区
C.途经区人口密集不利于南下D.冬季的鄱阳湖的水位较高,栖息地面积小
3.利用专家知识和决策支持系统开出的“处方”进行施肥的精确农业技术,是解决农业生产中化肥过量施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图为该技术应用的四个步骤。该精确农业技术过程(     
A.步骤①,利用GIS获知水稻生长状况
B.步骤②,利用GIS监测水稻生长态势
C.步骤③,通过RS输出施肥作业处方
D.步骤④,借助GPS进行对农田施肥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梵净山,地处贵州省东北部,由坚硬的变质碎屑岩和变质泥质岩构成,形成于65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中(形成过程如图a所示)。其山顶附近的九龙池,是一处常年云雾缭绕、面积较大的亚高山湿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珙桐、黔金丝猴、髭蟾等众多古老生物的避难所。2018年梵净山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图b示意梵净山地形分布。




(1)根据图文材料,描述梵净山形成的地质过程。
(2)分析九龙池成为古老生物避难所的原因。
(3)说明梵净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对当地濒危物种保护的作用。
2022-06-17更新 | 74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考四模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海拔最高的火山口湖”-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南北长约4400米,东西宽约3370米,湖面的海拔高度为2189.1米,最深处为373米,平均204米,水面面积9.82平方千米,总蓄水量为20.4亿立方米。天池缺少河流水补给,但有“三江之源”的雅称,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发源地,附近温泉众多。是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年均气温在-7℃至3℃之间,年降水量在700~1400毫米之间,6~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左图为长白山天池景观、右图为火山口湖形成示意图。



(1)据图描述火山口湖形态特征并叙述其形成过程。
(2)从水量收支平衡角度解释湖水量巨大的原因。
(3)分析长白山天池水体中鲜有生物生存的原因。
2022-06-16更新 | 105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8 . 桉树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树种,现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林树种之一。但近年来,随着种植规模的迅速扩张,以及采用不科学的种植经营方式,桉树人工林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引发了较大的社会争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种植桉树后,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是(     
①桉树生长迅速,耗费水量大
②种植过程影响土壤物理结构
③大面积、短周期的种植模式
④周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下列关于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对策错误的是(     
A.注重科技投入,提高桉树种植技术水平B.转变桉树人工林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
C.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和产业链的延伸D.缩短采伐周期,保持桉林物种多样性

9 . 北美帝王蝶是世界上唯一能进行长途迁徙的蝴蝶。近千万只的帝王蝶,每年按图中的路线,一边飞一边搜寻一种乳草属植物,在其上产卵繁殖。整个迁徙过程至少需要4代帝王蝶才能完成。完成下面小题。   



1.帝王蝶(     
A.历代繁殖地主要位于热带B.越冬地的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C.第四代耐气温变化能力强D.第四代飞行途中会遭遇飓风
2.科学家发现帝王蝶的数量正逐年锐减,20年后可能会完全消失。可能的原因是(     
①越冬地的生态环境遭破坏
②繁殖地的地震、火山等灾害频繁
③气候变化使乳草属植物减少
④城市化快速发展阻断其迁徙路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18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1月浙江省柯桥区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中的碟形湖是指湖盆区内枯水季节显露于洲滩之中的季节性子湖泊,被称为湖中之湖。枯水季节,碟形湖逐渐与主湖区脱离,各自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它们遍布湖区、高低不一。如果没有人为干扰,秋冬季节的碟形湖水位相对稳定,保持浅水湖泊特征。碟形湖在鄱阳湖湿地中植被生物量最大,物种多样性丰富,同时又是越冬候鸟优越的栖息地。“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每年10月,渔民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水干鱼尽,之后湖底土壤接受太阳暴晒。下图示意鄱阳湖的部分蝶形湖。



(1)简述蝶形湖的形成过程。
(2)说明蝶形湖对维持湖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3)评价“堑秋湖”对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2022-04-26更新 | 5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湖南省永州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