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的人口分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人口的分布状况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图是我国某地形区内不同经度的人口密度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形区最有可能是(     
A.河西走廊B.青藏高原C.塔里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
2.该地形区内东、西之间的人口容量差异显著,其主要原因是(     
A.东部区域环境承载力比较小B.东部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弱
C.西部区域的自然环境更恶劣D.西部区域的生活消费水平低
2020-11-12更新 | 597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诊断性考试地理试题

2 .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地域辽阔,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根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斜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是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C.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分界线D.是我国人口的分界线
2.图中序号所在地区与下列民俗文化相关错误的是(     
A.②地的传统民居是窑洞B.①地是朝鲜族的聚居区
C.④地有傣族庆典泼水节D.③地喜欢吃麻辣的食物
3.我国高原中,地面起伏不大,除几条山脉外,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这个高原是(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
2020-11-07更新 | 28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读穿越我国的四条经纬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不在我国境内的点是(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我国人口、民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以南地区人口密度小,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
B.乙以西地区民族组成复杂,且地形复杂影响人们往来
C.丙、丁之间民族组成单纯,是相同气候作用的结果
D.乙、丁之间人口密度差异大,自然环境地区差异
2020-11-07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B.800mm等降水量线
C.人口地理分界线D.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我国各省区智能出行差异较大,影响因素有(     
①交通通达度②经济发展水平③历史文化因素④地形、气候状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 .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前5位和后5位的省级行政区及人口数表格(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后3位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
A.粤、鲁、豫B.藏、青、宁
C.津、琼、宁D.川、豫、鲁
2.关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前5位省级行政区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B.都位于我国人口界线的西北部
C.多位于我国人口界线的东南部D.都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6 . 人口重心又称人口中心,其变化轨迹能反映人口分布及其演变的基本态势。受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人口重心的位置相对呈不同变化趋势,下图为1953~2010年中国民族人口重心的位置变化轨迹图。完成下列小题。



1.1990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     
A.始终向西南方向偏移B.比1953~1990年的波动更大
C.向汉族人口重心靠拢D.位于汉族人口重心的西南方向
2.与汉族人口重心变化轨迹相比,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变化轨迹相对活跃,其主要原因有(     
①民族、人口政策差异②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状况③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④人口迁移频率与强度差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10-06更新 | 54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三百校联考9月联考地理试题

7 .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地区(     
A.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B.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
C.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D.人口分布趋于均衡
2.下列地区中,人口稠密且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①三江平原—气候       ②松嫩平原—土地       ③大庆—钢铁       ④大连—交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0-09-16更新 | 4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铁路线及人口地理分界线。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黑河一腾冲一线的东部人口密度比西部_____。腾冲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名称是_____
(2)图示铁路线东南端濒临的海峡是_____。从东南向西北沿途景观呈现森林向草原、荒漠的变化,反映出年降水量空间变化特点是_____
(3)甲山脉是_____。从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线名称是_____,沿线区域距海遥远,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气候的_____特征显著。
(4)乙山脉是_____。阿拉山口在实施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中的地理位置优势是_____
2020-08-25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入学摸底考试地理卷01-2020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地理试卷

9 . 下面左图为腾讯QQ发布的我国同时在线人数突破2亿人的示意图。图中中西部用户的密度在某一边界处急速衰减,这一边界与1935年提出的中国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高度吻合(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如图所示,形成我国人口分布大势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历史因素
2.青藏高原人口密度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高寒B.干旱C.湿热D.冷湿
2020-08-03更新 | 30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胡焕庸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其附近也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过渡带。读胡焕庸线位置图及我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变化比较图.



(1)该线的东北段大致与中国哪些自然地理分界线基本吻合?
(2)高黎贡山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生命的避难所”等美称,简述其原因。
(3)分析2000年与1990年东西部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
2020-07-26更新 | 2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临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