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1 道试题
1 . 请根据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反应原理设计制备和收集氨气的实验方案,并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1)某同学用刚刚清洗过的未经干燥的集气瓶收集氨气,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_______
(2)某同学认为可以用加热浓氨水或向浓氨水中加入生石灰的方法获得氨气,这两种方法是否可行?为什么? _______
(3)如何检验氨气是否已收集满?简述实验操作和现象。_______
2 . 利用下列各组中物质间的反应制备和收集少量气体,能采用如图实验装置的是
A.浓氨水与固体氢氧化钠B.浓硫酸与铜片
C.稀硝酸与铜片D.浓硝酸与铜片
3 . 下列物质中,能用于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是
A.酸性溶液B.品红溶液
C.溶液D.澄清石灰水
4 . 形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A.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B.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
C.工业上大量含硫燃料的使用D.汽车尾气的排放
5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固体B.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
C.硫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
2022-11-25更新 | 40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01讲 硫和二氧化硫(讲义)-【寒假自学课】2023年高一化学寒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6 . 某同学用离子方程式表达两种物质相遇时发生的变化。请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表达了相应的操作和结果;不正确的,请加以改正。
(1)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钙:_______
(2)向Cu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_______
(3)向Na2SO4溶液中滴加CuCl2溶液: _______
(4)向氢氧化铜悬浊液中滴加稀硫酸:_______
7 . 有些食品的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________
(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生石灰还可以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________?列举两例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做干燥剂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
(5)请设计实验检验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是否失效。________
8 . 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是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某膨松剂中起蓬松作用的物质为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
(1)某学校兴趣小组为研究该膨松剂在加热情况下发生的反应和放出的气体的量,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Ⅰ:将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片刻,在试管口立即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加热足够长时间后,试管中仍有固体残留。
①结合以上实验现象,请写出加热时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结合运用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说明在碳酸氢钠中添加一定量碳酸氢铵的好处:_______
实验Ⅱ: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
按下图所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的试剂皆为足量)。

【资料】
a.浓硫酸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将一定质量的膨松剂样品装入装置B中,测定实验前后装置_______(填装置对应的字母符号)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加热前,先对已连接好的装置A、B和C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上装置D、E;停止加热后,应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实验Ⅲ:测定氨气的质量
调整上图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取相同质量的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氨气的质量。
(2)实验Ⅱ中,若没有装置E,可能会造成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若实验Ⅱ和实验Ⅲ所取的膨松剂样品的质量一致,实验Ⅱ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实验Ⅲ测得氨气的质量为1.7g:
①通过计算分析该样品中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
②计算生成的氨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STP),体会该膨松剂在加热情况下的体积膨胀效果_______
2022-11-25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7讲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9 . 一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可观察到如下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成为白色固体,写出变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022-11-25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定心卷】2.2.1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随堂练习-人教版2023-2024学年必修第一册
10 . 为探究的性质,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向制得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其目的是_______
(2)预测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你认为预测的依据是_______
(3)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试剂:溶液、溶液、新制氯水、KSCN溶液、锌片、铜片。
①向溶液中滴入新制氯水,探究的是_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在实验中,甲同学发现现象不太明显,老师分析可能是反应产物的含量太低,建议通过检验反应产物的存在以获取证据。可选_______滴入甲同学所得的混合溶液中,并通过溶液出现_______的现象证明具有还原性,能被氯水氧化。
③设计实验证明具有氧化性: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