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铜的其他化合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8 道试题
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B.硫酸铜能杀死某些细菌,常用作游泳场馆池水的消毒剂
C.工业上通常采用高温冶炼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的方法获得铁
D.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2020-11-06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衢州、湖州、丽水2021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2 . C和CuO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u、Cu2O、CO2、CO。现将1 g碳粉跟8 g CuO混合,在硬质试管中隔绝空气高温加热,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并收集残余的气体,测得溶液增加的质量为1.1 g,残余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0 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硬质试管中碳粉有剩余
B.反应后生成Cu2O为0.025 mol
C.该氧化还原反应共转移电子0.2 mol
D.反应后硬质试管中剩余的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为7.2 g
2020-11-04更新 | 28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3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u→CuO→Cu(OH)2每步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B.铝合金是一种混合物,它比纯铝的熔点高
C.金属铜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生成绿色的铜锈——碱式碳酸铜
D.金属铝、铜都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其抗腐蚀的原因都是表面形成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2020-09-08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第二节综合训练
4 . 青铜的出现是人类从石器时代走向新时代的里程碑,中国古代的青铜器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描述的是一个置换反应
B.我国已知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是一种铜合金制品
C.青铜器中含有锡、铅,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铜为正极
D.出土的古代青铜器表面的铜绿是一种铜的氧化物
2020-09-07更新 | 429次组卷 | 3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5 . 有一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6.96g,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关于混合物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气体质量为0.1g
B.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无法计算
C.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不一定为0.64g
D.实验中参加反应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0.11mol
2020-08-2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6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NH3)4]SO4可通过CuSO4溶液与过量氨水作用得到
B.铁锈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Fe2O3·nH2O
C.钙单质可以从TiCl4中置换出Ti
D.可用H2还原MgO制备单质Mg
2020-06-15更新 | 2883次组卷 | 12卷引用:浙江省2020年1月选考(学考)化学试题
7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玻璃钢是复合材料B.铜在空气中会生成铜锈
C.金属钠着火时可使用煤油灭火D.铝是活泼金属,但在空气中耐腐蚀
2020-05-2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化学
8 . 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彰显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B.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战国• “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
D.清•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9 . 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港珠澳大桥使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质谱法是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化学式的分析方法之一
C.“玉兔二号”月球车使用的帆板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是
D.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10 . 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其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孔雀石颜料中含有重金属离子,使用时勿入口中
B.孔雀石颜料耐酸和碱腐蚀
C.孔雀石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D.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2022-07-10更新 | 68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7月份 ) 化学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