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两千多年以来,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家学派,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比如提倡仁爱等;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比如尚贤用能等;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比如强调精神自由等;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比如倡导法治等。

——摘编自《诸家学派的“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二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材料三   嫦娥玉兔、夸父墨子、鲲鹏天眼、天河蛟龙、麒麟天宫、北斗东风,这些大国重器的中国式浪漫,为什么我们一听就懂?……三山五岳、长江黄河、塞北江南,不仅哺育了我们的农业、牧业,更滋养了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文化底色,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摘自公众号理性之锋(ID:history84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儒、墨、道、法四家的核心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儒学对韩国的积极影响。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今天我们倡导文化自信的根源所在。
2 . 中国古代消费观念伴随中国社会发展状况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将节俭视为必修美德,《尚书.君陈》曰:“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左传.宣公十二年》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隋朝王通在《关郎》中也提到“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历代先贤都将能否做到节俭视为个人乃至国家成败的大事。而古代社会生产水平低下,人们的认识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而主要从道德伦理、国泰民安方面来阐释节俭,将其作为修身之本、治国之策。

——摘编自徐姣《中国传统节俭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由于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动、物质财富的增加等多种原因,消费呈现新的特点:消费由俭约趋向奢靡;上层社会显示较强的消费导向;不同地区、阶层的消费有明显差异性;社会消费观出现若干显著的变化。万历时期王士性认为消费趋奢有利于就业,“然西湖业已为游地,则细民所藉为利,日不止千金,有司时禁之,固以易俗,但渔者、舟者、戏者、市者、酤者咸失其本业,反不便于此辈也。”鼓励财富“固将有以用之也”,人们拥有财富后要进行消费。奢靡能使天下财富的一部分流向民众,对调整社会财富的分配有益。唐伯虎感慨道:“眼前富贵一枰棋,身后功名半张纸。抒发了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情怀。袁中道认为吃喝玩乐是人生要务,“物欲”是人之常情,追求及时消费和享受生活。

——摘编自张邦建《明代中后期消费的特点及消费观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消费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期后消费观念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020-04-2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线上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新唐书》中记载:“(卢商)早孤,家窭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作为文献史料,此记载可用于证明唐代科举制
A.体现九品官人法的原则
B.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
C.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进士科是入仕唯一途径
2017-02-17更新 | 156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启蒙是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是在民族存亡的压力下有识之士为国家寻找出路而选择的结果,这就决定了启蒙与救亡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启蒙知识分子在启蒙者和救赎者的双重角色中,所追求的现代理念和现代制度,以及现代文明,最终在‘救人’与‘救国’的双重诉求中走向‘国’”这是中国近代启蒙和现代化的独特之处。救亡的目的性导致启蒙思想没有成为启蒙者的政治信念,没有内化为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理论精神,而是使之服从于救国的政治情怀,把它用作达到外在治国平天下政治目标的工具。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提出自己对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看法,并予以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后人所研读的儒家经典不是经典本身,只是经典的疏注。儒家的精神,孔子的精神,通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该观点意在强调
A.儒学公信力和价值遭到了普遍质疑
B.汉以后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C.儒学钳制人们思想摧残了社会文化
D.儒家思想应统治者需求而发生变化
6 .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有的人回答“子孙满堂”。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主要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2016-11-21更新 | 337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抚州临川区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冈”,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在此,王阳明
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B.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
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
D.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下面这段文字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③“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⑤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
A.①③B.②④C.②⑤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汴京街道上有少量“正店”,即获得了政府特许酿酒权的酒店,其余则有众多“脚店”,他们需要从正店买酒。据记载,当时汴京有七十二家正店,脚店则有成百上千。据此史料可以推断出(     
A.北宋的餐饮行业受政府的有效管理
B.专卖制度是北宋政府的增收途径
C.脚店的规模和经营水平都不及正店
D.饮酒之风在北宋发展得日益壮大
10 .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五口通商、废除行商、新定税则,作为英国此战的主要目的,反映出其欲将中国纳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企图”,“这些关于经济贸易的条款,很难简单地以平等或不平等来界定”。该学者
A.对《南京条约》中关于贸易条款的评价过于情绪化
B.认为不能简单地用一个价值标准来评判《南京条约》
C.没有看到英国强加给中国的条款是强权政治的表现
D.过多关注中国仓促开放对中国经济民生的负面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