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五口通商、废除行商、新定税则,作为英国此战的主要目的,反映出其欲将中国纳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企图”,“这些关于经济贸易的条款,很难简单地以平等或不平等来界定”。该学者
A.对《南京条约》中关于贸易条款的评价过于情绪化
B.认为不能简单地用一个价值标准来评判《南京条约》
C.没有看到英国强加给中国的条款是强权政治的表现
D.过多关注中国仓促开放对中国经济民生的负面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
A.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
C.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
D.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
2016-12-12更新 | 514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现代价值的重建”指的是
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
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
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
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 . 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2017-04-28更新 | 385次组卷 | 24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是对西方侵略者作出的最积极回应,是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同时吹响了晚清军事向近代化迈进的号角。材料说明《海国图志》
A.是一部军事科技专著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C.使国人反侵略意识觉醒
D.具有思想启蒙的价值
2017-02-17更新 | 226次组卷 | 15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在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学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价值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2016-11-27更新 | 5537次组卷 | 150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自由的漫长而又艰难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   这时(18世纪中期)“自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印花税法》(Stamp Act)引起了一场吞噬“我们珍爱的自由太阳的意义日食”。居民怀有“自由情结”,将自由和权利视为生活的最高价值和政治的终极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情结”乃是殖民地居民寻求独立的深层动因。
——《美国通史》第一卷《美国的奠基朝代(1585—1775)》
材料三 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2009年《新高考》
材料四   2007年6月27日,81岁的英国女王任命布朗为英国首相。至此,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这些首相来自不同的政党,政治观点不同。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新华网
材料五   回望中国----这个被黑格尔称为“一切例外的例外”的国家。自1840年以来,中国在制度模式上照搬他国一共两次。一次是模仿西方建立宪政共和,即中华民国。二是模仿苏联建立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这两次均以失败而告终。而唯独中国决定走自己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才创造了今天的经济奇迹和北京模式。这一点在2008年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和弥足珍贵。
----《2008年:西方民主一元化阶段的终结》
(1)从秦始皇开始,为加强君主专制,必然会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那么中国古代秦朝、汉朝、宋朝对官员监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此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3)依据材料五回答“宪政共和”模仿的是西方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中国学习苏联所建立的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这两次模仿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怎样深刻的教训?
(4)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8 .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是中国的一种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闻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 .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2016-11-27更新 | 300次组卷 | 2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下列对材料中“有事好商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人民直接当家做主
B.对话协商有利于广泛凝聚共识、科学决策
C.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的价值相契合
D.适应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