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人口大量南迁B.宋朝社会生活C.经济重心南移D.苏杭生活富足
2 .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决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但沿用原宪法草案,遭到中共、民盟和一些社会贤达的坚决反对,并提出将“中华民国国体为三民主义共和国”改为“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这场争论的实质是
A.国民党仍坚持一党专制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C.是否以三民主义为指导D.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
2021-09-10更新 | 1004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两汉时期的算赋、口赋(人头税)都是征以货币,曹操消灭袁氏势力统一黄河流域后,将其改为以户为准征以实物,规定“户出绢二匹,锦二斤”。这体现出
A.北方较南方的经济优势消失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
C.战乱动荡严重破坏社会生产D.以农为本成为基本的国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元丰九域志》统计,宋元丰年间两淮共有市镇176个,且多集中在沿准、沿江和运河两岸,如蕲州蕲口镇、舒州皖口镇、真州瓜步镇、扬州瓜州镇,皆以货物集散转运而兴,成为江北沿江重镇,甚至比领辖它的州城还重要得多。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A.草市经济发展迅速B.市镇经济发展的专业化
C.重本抑末政策松动D.交通发展推动商业繁荣
5 . 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发展B.经济交往带动文化交流
C.外来物品推动观念更新D.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
6 . 1945年8月《大公报》曾报道:“近来国家的喜事接二连三的来,真是令人喜不自禁。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是一喜;中苏订约,结为盟好,是一喜;毛泽东先生翩然到渝,又是一喜。”这则报道中的第三件喜事反映了
A.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B.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已实现
C.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已基本完成
D.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西晋前后的户籍的变化具有以下特征:
西晋以前东晋之后
书写材料简牍
户籍内容人口数字等简单的信息先祖仕宦履历、起家官、联姻状况、嫡庶身份等
户籍保管地方二级制中央到地方的多级制
这些变化
A.杜绝了户籍的诈伪现象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保证了国家的税收来源D.限制了士族门阀势力膨胀
9 . 大同云冈石窟第一窟,有一尊维摩诘像,他头戴尖顶帽,具有典型的南比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特征。在洛阳龙门石窟中,也有该题材的作品,但维摩诘像是头戴高帽,褒衣博带,与顾恺之在江宁所绘的维摩诘形象十分吻合。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
A.文化交流呈现融合趋势B.佛教信徒主要来自少数民族
C.佛教逐步与儒学相融合D.佛教传播促进生活习俗改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爆发的革命引起了欧洲其他专制国家统治者的恐慌。1792年的春天,奥地利和普鲁士组成的联军,在莱茵河畔集结,随后法国对敌宣战。起初,由于法国的军官大都出身旧贵族,因此督战不力,甚至临阵叛变,国王路易十六也暗中与外国势力串通,导致法军节节失利。在这危急关头,立法会议发出号召,要求所有爱国者武装起来,共同保卫国家。法国人民组成了义勇军,从全国各地奔赴巴黎,紧接着来到前线作战。在马赛,一支500人的义勇军路高唱军歌,表现出了法国人民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坚强意志。这首军歌被称为《马赛曲》,并很快在全国流行开来。

——摘编自李云晢编译《全球通史》

材料 ニ1934年,聂耳与田汉合作,为电影《桃李劫》创作了主题曲《毕业歌》。所有人都记得:电影故事聚焦了一个特别的时间——1931918日;主角就是高开校园的学生——一个时代的青年的缩影。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战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这首歌迅速风靡了大江南北。《毕业歌》唱到哪里,抗日救亡的运动就燃烧到哪里。1935年12月9日的北平,各大中学校学生数千人高唱《毕业歌》,走上街头,奔走呼号;1940年,18岁的饶平如唱着这首歌走进军校,他的父亲告诉他,“你要不去救国,也就没法救自己的家了”;1941年,17岁的张优唱着这首歌参加了新四军,他说:“我们都是一腔热血,这首歌警醒着我们、鼓励着我们”。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毕业歌》历久弥新,愈加嘹亮,成为一代代青年的青春必唱,更见证着他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

——摘编自新华社《追梦青年舞起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马赛曲》很快在全国流行开来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毕业歌》在抗日战争中和改革开放后对青年的影响。
(3)概括上述材料中跨越时空的两首歌曲共同的主旋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