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30%,外汇储备稳居全球第一。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总产量达到6579亿千克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国(     
A.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B.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C.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D.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2022-12-04更新 | 344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国家似乎最有可能成为乌托邦的施事者。国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进行国家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国家承担社会责任采取的主要行动

国家关注的领域国家采取的主要行动结果
医疗卫生实施健康教育;关注公共卫生;建造医院,政府支付医疗费用 控制或根除以前曾是致命的疾病;吸烟人数减少;预期寿命增加;穷人、老人和曾被忽视的群体享受卫生保健。
教育通过公共拨款普及高中教育,通过资助和拨款支持大学教育和继续教育高识字率和科技教育的提高带来创新和社会变革;失业率下降;人口素质提高。
福利通过直接付款、扶持教育和实施公共卫生计划帮助儿童和穷人提高了穷人的平均寿命、教育程度和就业率;改善了普通人的生活水平。
保险强制要求雇主和雇员缴纳退休、失业保险金等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贫困程度大幅下降;提供了更好的卫生医疗。

材料二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典》,规定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它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为承担社会责任所采取的行动及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后1/4时间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其承担社会责任所作出的政策调整。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推动我国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21-12-0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19年,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
C.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全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
2023-01-15更新 | 515次组卷 | 49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49102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就正式宣布予以外交承认,并互派大使。194912月至19502月,毛主席应邀访问苏联。除了为斯大林祝寿外,双方签署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苏两党分歧加剧,两国关系逐渐变冷。19606月,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和5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赫鲁晓夫对我方搞突然袭击,攻击中共是“疯子”,“要发动世界战争”……19607月,赫鲁晓夫单方面决定,在一个月内撤走全部在华工作的1400多名专家,撕毁几百个双边协议和合同,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中苏之间的分歧从两党意识形态扩大到国家关系方面。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材料二   20196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将保持和深化高层战略互信对话,提高现有双边政府、议会、部门和地方间合作机制效率,必要时建立新的合作机制,确保全面快速发展的务实合作、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取得更大成果,进一步密切协调外交行动。这有助于中俄各自国内大规模经济改革顺利推进,提升两国人民福祉,提高双方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以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苏关系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俄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和对中国的意义。
(3)结合所学,谈谈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5 .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路”倡议。“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截至2019年3月,已经有123个国家、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表明“一带一路”倡议
A.已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同B.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的具体体现
C.给参加国提供发展机遇D.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