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繁荣D.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
2 . 有学者研究发现,北宋时期,江浙地区开始出现一年两熟的稻麦轮作或兼种种植方式。这在南宋前中期较为普遍,但南宋末年,一年两熟的稻麦轮作区域逐渐缩小,双季稻种植范围扩大。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江浙地区逐渐以种植小麦为主B.农作物种植深受政局影响
C.江浙地区的饮食习惯逐渐趋同D.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3 . 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与隋炀帝个人的享乐欲望密不可分,但没有隋炀帝,运河还是会由别的人来开凿的。这一看法的主要依据是(     
A.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B.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
C.前代运河奠定了基础D.黄河流域经济的没落
4 . 辽、夏、金、元在学习中原制度的基础上呈现出“因俗而治”的特点,他们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A.完全传承了汉人的政治制度B.达到了巩固国家统一的目的
C.体现了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D.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2022-12-14更新 | 522次组卷 | 27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江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自救运动……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是因为它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其失败是必然的。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自救运动指的是什么?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图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原因。
6 . 明初朱元璋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朱元璋的这一做法旨在(     
A.缓和君臣矛盾B.完善中枢机制C.提高行政效率D.强化中央集权
7 .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录中,出现了一个被称为“卤小臣”的官员名称(“×小臣”一般是直接服侍于商王的近臣,“卤”说文解字释义为“西方的盐碱地”)。这可以用来佐证商代(     
A.商王重视盐业的发展B.官僚体系已经相当完备
C.官营手工业比较发达D.出现了古代最早的文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统一后,诏书发至桂林,当地人均不认识。后来李斯等人创造新文字“小篆”通行全国。文字统一后,尽管各地方言差别极大,政令依旧能畅通。由此可知,秦统一文字(  )
A.提高了行政效率B.有利于加强民族认同感
C.加强了中央集权D.加强了思想领域的控制
10 . 为扭转革命局面,保存革命有生力量,毛泽东提议“上山”,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由此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上山”是指(     
A.开展土地革命B.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C.实行战略转移D.实现国共首次合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