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是魏晋时期的三则故事,这反映出当时(     
引文出处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晋书·阮籍传》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A.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时代主流B.传统儒学遭遇信仰危机
C.士人群体追求世俗生活享受D.儒、道、佛三教出现交融
2024-04-10更新 | 32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热身押题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

材料二   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在决定“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人同等权利。

——陈独秀《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38日)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史实,并对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
2024-04-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童声与时代

*注释:1952年,中央电影局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了动画片《小猫钓鱼》,《劳动最光荣》乃是该片的主题曲。该歌曲音域不宽,适合少年儿童演唱。1954年该曲获得第一次全国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三等奖。


结合所学知识,以“《劳动最光荣》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3-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0年,刘少奇提出:“在(土地改革)运动开展的地区,普遍地召集了县、区、乡三级的人民代表会议和农民代表会议,农民积极分子已大批产生,已有三万八千多个乡政权实行了改造。”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A.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B.提升了基层组织动员能力
C.落实了基层民主制度D.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024-03-21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漫画《日本的今昔》刊载于1940年的《抗战漫画》杂志。对于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桑叶”指中国,“蚕”指日本             “雄鸡”指中国,“毛虫”指日本
A.展示作者想象的中日版图B.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剧变
C.坚定国人抗战到底的信心D.揭示中日国力对比的根本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2024-03-17更新 | 182次组卷 | 84卷引用:2010-2011学年山东省青岛城阳区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块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女杰、女权运动先驱一张竹君


                      张竹君年谱(节选)
1900年,在广州博济医院医科班毕业,24岁开始行医;
1902年,创办南福医院,成为中国第一位创办医院的女性。同时议论朝政,抨击时弊,倡导新学,提倡女权;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随万国红十字会深入东北救护受害的中国人;
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进行反清斗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张竹君发起成立中国赤十字会,组织、率领救护队员前往武昌,救治受伤士兵达1300余人;
1926年,上海霍乱肆虐,张竹君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1932年淞沪抗战与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时,她依然在战火硝烟中抢救伤员;
......
她终生不嫁,却收养了20多名孤苦儿童,并将他们抚养成人;她深受民众的推崇和赞誉。不仅享有“女界之梁启超”“中国的南丁格尔”等美誉,民国初年,她还荣获孙中山颁发的“立国纪念勋章”,军民们亦赠予她“巾帼伟人”的匾额。

我要做男女平权的运动者,一切以身作则,要打破数千年来禁锢妇女的封建枷锁,把不平等的旧思想、恶习惯,彻底扫除。那些头脑冬烘、思想陈腐的礼教奴隶,我要和他们搏斗,替女同胞杀开一条新路。那么,任何非讥诋谤,任何耻辱牺牲,我都是不管的。

——张竹君《妇女的十一危难事》(1909年)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说明张竹君女士为何深受民众推崇,并谈谈如何实现“张竹君”们的女性解放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反映了1954年到1955年英国对华贸易状况的发展。推动这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B.日内瓦会议顺利召开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万隆会议的成功举行
2024-03-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明代《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

材料二明中叶, 常熟有谭晓、谭照两兄弟,“俱精心计”。他们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用供给伙食的代价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恶罗取而售之”, 此类副产品拿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 由此,他们积累了大笔钱财,成功致富。

——据南炳文、汤纲《明史》等

材料三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绍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 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

——据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


根据材料一、二,对材料三中的现象作出解释。
10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


——据成剑《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运行机制研究》等


结合材料,以“陕甘宁边区政府机构建设”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